试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试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李莹

吉林省双辽市第五中学

摘 要数学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项重要基础课程。大量研究显示,学习数学可以增强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毕生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无疑是主要阵地,是让初中学生领会课本知识、提高数学素养、锻炼综合能力的地方。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一线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并熟练运用,还要培养学生在逻辑分析、实践运用、思考延伸等各方面的数学素养,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当前我国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上风,风格偏向刻板,大都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输出知识,再配以大量题目练习促进知识点的巩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绝大部分课堂时间花在了听老师单方面讲解知识点上,绝大部分课后时间又花在了大量刷题上,这样的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从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最终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本文将试着从初中一线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出发,试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措施

数学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业生涯和日常生活,是一个非常漫长过程,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哲理也相当深奥。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习惯,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初中阶段选择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以学生不排斥的方式将数学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初中一线数学教师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规避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无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例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初中一线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熟知相关策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让数学教学不只是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而是行之有效的素质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健康的发展。

1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必要的举措,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1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新课标颁发之后,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亟待改变,教学方法需要迭代更新、优化升级,必须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果,这种提升不仅仅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后作业、考试成绩中,更要体现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上。

1.2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大量数据显示,当前阶段的初中教学水平虽然已经在教育部的原理指导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未能完全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理想教学效果仍相距较远,作为初中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跟随时代步伐,总结自身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成长。

1.3初中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

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三年的数学知识累积下来,其中有不少难以厘清的繁琐知识点。但数学是基础学科,使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如果不及时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大大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设计一节数学课时,教师必须事先确定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罗列出希望学生能掌握的数学知识,深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要素,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又符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得以在舒适、新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奥妙。

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近来的生活见闻,巧妙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设计时必须注意两大原则:有趣又有效。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跟从教师的引导,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甚至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有勇气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设计《乘方》这一章节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时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猜想将一张报纸在对折20次后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此时,学生会随着教师的提问开始思考并踊跃参与答题,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由此可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发展数学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熟练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习惯能决定学生的毕生发展。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自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收教师的知识输出,而是具备自己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知识点,还能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3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数学与社会、人文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机交融,包括数学美、数学史、数学家以及数学教育等数学内容,是数学方法、观点、精神以及思想的精华。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将初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完美结合,那么在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够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数学家们的故事,比如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1966年,陈景润发表《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选择继续努力学习,去征服下一个巅峰。陈景润在做数学研究时,经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废寝忘食是家常便饭。他有超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勤奋。因此被称为“白痴”。终于在1973年,在“1+2”的基础上经过7年的深入研究,对1966年公布的数值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证明和改进,并在学术界最权威的期刊《科学中国》上发表了他的论文,立即在数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七年的努力,日以继夜的努力,终于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数百年未被人们解决的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这个理论在国际上什至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数学家们这种一往无前、敢于探究的伟大品质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当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再出现难点时,便可以借此种精神激励自己,度过难关,重新获取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动力。

3小结

由上述探究可知,学好初中数学意义重大,因为初中数学扮演了连接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那条纽带。只有学好了初中数学,才会使得知识能够衔接起来,融会贯通,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运用。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理应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参考但不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三条措施去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方案,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最终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目标,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鹏.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之研究[J].神州,2017(16).

[2]宁碧波.浅议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6(2).

[3]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76+27.

[4]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2):201.

[5]黄进成.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

[6]李林倩.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2021,18(8):164.

[7]简艳玲.小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码设计(上),2020,9(7):129.

[8]刘向莹.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2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