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自然生态场下的学校内涵建设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基于乡村自然生态场下的学校内涵建设路径

李忠顺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213126

摘要:乡村校园的建设理应与当地生态环境融合,发挥“乡村自然生态场”的作用。走入校园中,依然体会到浓郁的乡村气氛,最大限度消除校园内外环境的差异,彰显校园的独到内涵,为当地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环境。本文简要概述了利用乡村自然生态场的作用,并从多个方面总结建设校园内涵的方式。

关键词:乡村自然生态;学校内涵;路径

言:校园内涵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在校园中的身心感受。乡村校园建设自然要重视乡村资源的作用,让乡土气息弥漫整个校园,学生在校园中的归属感更强。不难看出,乡村自然生态场具有别样的魅力,值得在校园建设中广泛应用。

一、利用乡村自然生态场的意义

农村校园的生源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意味着校园承载的功能相对复杂。校园不仅是这些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浓郁的安全气息,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尽情玩耍,真正在校园中找到家的感觉。不难看出,校园要承载教育和养育职能。由于校园位于乡土之间,意味着学生在校园中有接触乡土自然因素的条件,能够在足够亲近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校园建设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生态场,意味着校园与乡土环境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校园中也有“家”的感觉,为留守家庭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亲近的因素,体现内涵建设的独到作用。

二、乡村自然生态场下的学校内涵建设路径

1.学校与自然融合。学校与乡村自然生态场的融合,必须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学生行走在校园中,时时刻刻感受到大自然之美,能够近距离接触并探索美丽的植物和动物,充分体现乡村生态场的独到价值。校园美化过程中,尝试拆除校园正面的水泥围墙,使用透明的围栏代替,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望见美丽的自然山水,凸显校园内涵。传统校园布置中,通常在全部教师外部安设防盗窗,虽然起到安全作用,但是也带来拘束感。若能拆除校园教室的防盗窗,让乡村生态场中的空气直接飘进校园,学生身处教师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芬芳气息,自然缓解教室中的压抑感。

校园硬化地面的改造也是关键环节,如果校园现有绿化地面不多,可以利用教学楼或者宿舍楼附近的植物,并将这些植物移植到校园的水泥停车场上,将停车场改造为树林。与此同时,在树林内部布置秋千、凉亭等设施,方便学生在树林中行走、休憩,还能看日出、问鸟鸣,内涵气息扑面而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的百草园、斜坡花园或者植物园,校园仿佛就是植物园。徜徉在校园内部,可以欣赏诸多类型的花朵。应用乡村生态场时,一定要吻合自然生长的原则,校园野趣盎然,别有内涵。小动物的加入,则为校园注入别样的生机。学校尝试建设鸡舍,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养育小动物。校园内处处可见鸟窝,到了盛夏,校园还成为萤火虫的最佳栖息地和昆虫的乐园。校园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气氛,也为开展自然、科学课程提供了天然素材。

自然因素成为校园的“亮色”,在增强校园自然内涵的同时,还能锻造学生的“自然”气质。从这种校园中走出的学生,随时随地展现出自信、自在的气质,彰显自然生态校园内涵的关键作用。教师借助校园中的各种自然因素,开展乡土课程、动植物观察课程,为学生提供悠然自得的成长环境。

2.让“泥土气息”惠及校园。校园内涵的建设要有“泥土”气息,打造校园农场,作为校园农耕课程的主阵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让泥土充分滋养生命。乡村自然生态场下,建立校园农场并不难。校园内外或多或少存在土地资源,为建立校园农场提供天然的条件。与此同时,也可以采用校园与政府合作的方式,由政府出面征用土地,作为建设校园农场的原材料。每到农耕时节,学生在校园农场中体会春耕秋收的乐趣,意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学生们亲自下地劳动,意识到粮食来之不易,还能收获别样的快乐,彰显乡村自然生态场的价值。

3.塑造校园的“生命”气息。“大石头”是校园的必备“角色”,若能将大石头放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并围绕大石头修建水池,由师生共同养护水池,同样为校园带来“野趣”内涵、每到盛夏时节,睡莲在水池中含苞待放,小蝌蚪在水池中自由游荡。学生行走在校园,不禁在水池面前驻足停留,想象水池中有形形色色的小鱼儿。乡村校园中随处可见小土坡,若能围绕土坡打造别致景观,还会带来别样的惊喜。例如开挖校园土坡时,发现土坡下方有一块大石头,恰好成为一座别致的石山,还能体现乡村的地貌特色。借助校园的“天时地利”,围绕石山修建水池,并在水池中养金鱼,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景色,更加丰富校园内涵。

4.充分利用建筑因素。校园内涵的建设,自然离不开建筑因素的支撑。以富有乡村特色的建筑为依托,为校园赋予更多文化内涵,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在校园内建立富有历史气息的“立人堂”,充分利用并整合当地的砖瓦材料,将“立人堂”作为开展各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例如学校将“立人堂”划分为图书馆、礼堂等多个功能区间,成为学校教学交流的关键区域。

5.锻造校园的“玩耍”气质。校园承载的功能不应只有教学和学习,“玩耍”理应是校园内涵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塑造玩耍气质,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探索,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和互助意识。校园内涵建设中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使用木头、废轮胎等废旧材料,无需花费较多成本,还能塑造校园的古朴氛围,不会超出学校的承受范围。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沙土建立沙坑。学生在沙坑中捧起砂砾尽情玩耍,感受到浓浓的童趣。无独有偶,跷跷板、木桩、秋千的布置,同样锻造了校园的“玩耍”气质,让学生建立快乐的童年记忆。

三、结束语

校园内涵建设与校园的“气质”密切相关,乡村自然生态场中蕴含丰富的因素,值得在校园内涵建设中广泛发掘,为乡村学生提供别具魅力的校园气氛,让校园内涵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晓宇,马晓凤. 乡村学校乡土文化的式微与回归[J]. 教学与管理,2022,(36):57-59.

[2]岳伟,刘亚萍. 新时代乡土文化融入乡村学校文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框架[J]. 教育科学论坛,2022,(22):5-10.

[3]陈时见,刘雨田. 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5):75-80.

[4]韩小凡. 从区隔走向共生: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选择[J]. 当代教育科学,2021,(03):44-50+78.

[5]周晔,徐好好. 乡土文化功能:乡村学校评价内容的革新与发展[J]. 当代教育科学,2021,(0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