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文本,夯实语言基础——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品析文本,夯实语言基础——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教学为例

宦小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摘要:字词句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促进学生言语积累的有效途径。有言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文本的品析中,要对字词句段等进行重点挖掘,启发学生的理解、想象,增进言语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品析;语言基础;

从2022年新课标来看,新增了关于语文的作用表述: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科目的时候,需要更加注重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及具备积累的知识量。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教学中,笔者注重字词句段的拓展与延伸,引领学生去感受细腻的描写,去听、去看、去感知、去体悟“声音”,进一步夯实了学生语言基础。

一、抓住文本语言,深入解读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说明性文章,作者运用人格化手法,以及诸多形象鲜活、熟悉生动有新鲜感的语句。因此,将字词句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的“风”“水”“鸟”等景物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美妙情感。对声音的描写,拟声词是一大特色。本文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等拟声词的运用,让水的形象更加生动,也让语句表达更加准确、趣味。通过对这些生动词语的学习、理解和积累,让学生掌握拟声词的运用。同样,对偏正词组的运用,如“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轻快的山中小曲”等,在表现声音过程中,又融入了形容词,来修饰声音,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这些简单易懂的词语,在朗读中空气想象的翅膀。

读文本,融入想象,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第一段,主要描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该段为总领段,概括全篇。第二段至第四段,从“风”“雨”“动物”三方面,来描写大自然的声音。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雨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一总一分,让学生认识谋篇构局的总分形式,把握篇章的呈现脉络。大自然的声音,都有什么?如何去聆听?“借助于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作为课后练习,带领学生去把握整段话的意义。声音的美,通过听觉感官来获得,对声音的独特感知,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让风声、水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对字的理解,从“妙”“奏”等生字学习中,再认识“呢”,了解多音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词汇。通过读课文,在第一段,请学生回答“美妙”是什么?我们可以融入音频课件,让学生聆听大自然中很多“美妙”的声音。如青蛙的蛙鸣,小鸟的鸟叫声,虫子的虫鸣声,风声、雨声等等。走进文本情境,让学生借着文本,去分辨这些美妙的声音。同样,对于声音的高低变化,对比“淙淙”“潺潺”,再感知句子,让阅读身临其境。

二、抓住文本内涵,体会表达

对“声音”的聆听,为我们开启阅读之旅。从文本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唧哩哩”等拟声词的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想,感受这些词语所描写的特色。对大自然的描写,一个“呢喃”,请同学们做一做,同桌之间“呢喃细语”的动作,让学生理解更深刻。再看“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大合唱中,人很多,从发声的气势来看,大合唱比呢喃细语要壮观、洪亮。在读“淙淙”“潺潺”,以课件来呈现小溪、小河,对比大海的“哗哗”与“汹涌澎湃”,深化学生对词语准确性的理解。这几个词,有何共同点?“淙淙”与“潺潺”“汹涌澎湃”,都有“三点水”,说明这些字都与水有关。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有何不同?对于“淙淙”,水的声音很小,轻轻的;对于“潺潺”,水流的速度略快于“淙淙”,声音要略大一点。最后,对于“汹涌澎湃”,显然,这样的声音是巨大的,大海的波涛又快又急,这些美妙的水声,让学生从阅读、感知、积累中,体会其精妙的运用。

在第三段,“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水是音乐家呢?对照课文内容,圈画相关的词语。如“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唱歌”。音乐家在表现音乐时,通过对乐器的敲敲打打来发出声音。再对比“山中小曲”与“大合唱”,音乐家也应该会唱歌,对唱歌的方式,又展现不同的歌唱风格。如“山中小曲”,轻快悠扬;“大合唱”,气势波澜壮阔。请同学们对比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如架子鼓,声音节奏感很强;琵琶等弦乐器,音调变换多样;萨克斯等管乐器,穿透力很强。我们在聆听雨滴的声音时,想到了打击乐器,雨滴敲打门窗,就好像是在打打击乐器一样。雨滴落在地上,滴滴答答。从这些用词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准,感受文本表达的独特魅力。

《大自然的声音》向我们展示了美妙的声音,在阅读文本时,要从中感受丰富的内涵。如在下雨时,大自然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好像热闹的音乐会。小雨滴来到绿柳树,小雨滴来到松树林,小雨滴来到桑树叶上,请同学们说出对应的声音。小雨滴来到了瓦片上,小雨滴来到了屋檐下,小雨滴来到了玻璃窗上,所有这些都发出不同的声音。从文本诵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抓住文本的情感内涵,积累隽永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三、抓住段落学习,生成能力

对于段落的梳理,张志公认为:“段落的学习,有助于思维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更是文体、风格、艺术的训练。”在《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结合段落划分,围绕段落展开教学,体会和品味段落的主题,让学生在感悟中积累语言。如第二段中,“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以“呢喃细语”为突破口,结合对该词的解读,回到整个段落,请同学们想一想,“呢喃细语”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有学生想到了“小声的说话”,在生活中,我们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有学生想到了晚上睡觉时,妈妈在耳旁呢喃细语。通过字面解释,“呢喃”是燕子的叫声,表现为悄声细语。

段落是构成篇章的一部分,在解析段落时,教师要指引学生掌握段落分析的一般方法。如找准段落主旨句,对每一个段落,那句话代表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在第二段中,“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四个“不一样”,如何来理解?我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枫树叶、松针、柳树叶、荷叶等等,这些不同形状的树叶,在风吹过时,其声响也不同。在不同的季节里,大自然的风貌也不同。由此,让学生感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每个完整的段落,都由若干句子构成。句子间的承接关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第二段,该段有几句话?数一数,每句话写了什么?这些话之间有何关系?第一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第二句,树叶会唱不同的歌;第三句,四个“不一样”;第四句,两种不同的风。通过对段落中每一句的解读,让学生品味句子的写法与特点。这些句子,就好比一级级的台阶,既写出了不同的内容,又传递了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段落阅读与分析中,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巧妙方式,发展学生语言素能。

总之,《大自然的声音》一文,讲述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让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盛会。教学中,教师要从这些声音的描写中,让学生聚焦字词句段,挖掘文本中的写法与情感,在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增进学生的阅读感悟,夯实语言的基础,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玉苗.深入品析  活跃语言[J].基础教育研究,2016(22):68-69.

[2]张香芝.多重品析,提升语文阅读鉴赏能力[J].黑河教育,2016(03):26-27.

[3]赵超.语言品析是解读文本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