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养护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养护技术

唐惠液

海南省公路管理局万宁公路分局   海南万宁  571500

摘要:在公路的运营过程中,因受车辆荷载、温度、日照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会出现各种病害,使用性能会逐渐下降。若处置不及时,可能导致病害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主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沥青路面尚未出现大规模病害之前对其进行处理,属于一种主动养护技术。由于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类型较多,产生机理比较复杂,可使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也较多,常见的有表面封层、裂缝填补、罩面层等。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基于沥青路面的病害特征,采取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才能在降低养护成本的同时,达到预期养护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养护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养护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所谓沥青路面指的就是在矿质材料中添加适当的沥青材料,以此为原材料铺设路面。相较于其他材质,沥青路面的施工效率更高、平整性能更好、车辆行驶的时候能够有更舒适的感觉。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发现沥青路面还存在易老化、高温易软化、低温易脆裂等缺点,严重的话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坑槽,如今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广泛重视。

1公路路面基本特征

公路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大、技术难度高的特点,由于施工区域的土质条件、水利环境、人文因素各不相同,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从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来看,公路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对各种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将承载力进行有效缓冲,进而分散到不同的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冰冻、降雨等环境会严重影响公路质量,这需要公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加强后期的维护保养,从而减少恶劣天气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行和一定的使用年限。

2路面病害调查情况及产生机理

2.1路面裂缝

该试验路段路面出现大量横向裂缝和少量纵向裂缝。沥青路面裂缝是指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产生的开裂,主要受车辆荷载大小、沥青混合料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会加速外界水流向路面内部甚至道路基层,进而导致沥青路面损坏及路基软化破坏,影响道路行车安全。根据形状的不同,路面裂缝可以划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根据成因的不同,路面裂缝可划分为温度裂缝、荷载裂缝、基层反射裂缝等。据现场调查,本路段超载货车较多,主要以荷载裂缝、横向裂缝为主。

2.2坑槽

该试验路段路面出现少量坑槽病害。裂缝产生后,沥青路面积水会沿裂缝向路面内部渗透,在上部车辆荷载及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沥青的黏结力会逐渐降低,造成骨料剥离,进而导致路面形成坑槽。

2.3车辙、拥包

车辙和拥包等问题,在沥青路面病害中也极为常见。其中,车辙是沥青路面受车辆反复碾压导致,而拥包问题也是由于车辆等长年累月的碾压导致路面出现推移拥包现象,具体的形成原因受设计、施工、用材、环境等多方面影响。(1)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包括路基及路面承载能力计算、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公路内部结构的设计、路面的排水设计等,这些关键点设计不合理,路面病害问题也就避免不了。(2)施工方面质量管理问题,沥青路面铺设时厚度不均匀、路面压实不充分、路面热稳定性不达标、沥青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这些重点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管控,则车辆反复碾压后很容易出现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现象。(3)交通环境和气候环境影响,如车辆超载严重,路面遭受经常性的车辆超载碾压,很快就会出现凹陷的辙痕;又如沥青受高温影响后会出现软化现象,重型车辆碾压后就会出现车辙等问题,且沥青路面软化后,重型车辆的经过也会导致路面推移、拥包等问题出现。

3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应用分析

3.1表面封层技术

表面封层技术是指通过对病害路表面喷洒一层功能性材料,从而达到阻水并增强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根据封层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雾封层技术和还原剂封层技术。其中,雾封层技术采用乳化沥青、添加剂等作为封层材料,并通过表面喷洒工艺将其均匀喷洒于病害路面,能够增强沥青混凝土中骨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一般用于对沥青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的处理。还原剂封层技术是通过对沥青路面喷洒还原剂的方法来增强老化沥青的延展性,从而达到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一般用于病害严重程度较低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3.2微表处理养护预防技术

微表处理养护预防技术也是针对沥青路面轻微病害问题进行的养护治理,主要是提前解决微小病害问题,防止病害特征进一步扩大严重。在使用微表处理养护预防技术时,应严格按照养护处理工艺标准进行,避免出现差错。首先,要对养护所用的浆液黏稠度进行合理把控,按照混合浆液配比要求配置,严格控制浆液内的含水比例,以此控制浆液的黏稠度;其次,提高混合料的和易性和稳定性,微表处理养护中需要混合料和易效果突出,性能稳定,通过调整混合料中骨料、细料等比例,控制混合料的延展性和稳定性;此外,摊铺时注意控制摊铺速度,并用钢尺检验摊铺厚度,要做到速度匀速、厚度均匀、宽度一致,摊铺完成后应进一步做压实处理,避免处理养护不到位出现二次病害现象。

3.3冷补法的修补工艺

冷补法具体施工流程如下:1)测量坑槽深度,找到所需修补的范围,将槽口边缘最好处理成和路面标线相平行、垂直的直线,严禁出现不规则图形。2)找准槽口位置之后即可开始切槽,一般项目会使用液压风镐进行施工,在进行切槽的时候应密切关注槽壁的倾斜程度,尽量缩小倾斜偏差,令其保持垂直,深度需要到达基层稳定部分,切槽工序完成后应将现场的废料、粉尘清理干净。3)清理工作完成之后需将槽底、槽壁彻底烘干,通常只需使用烘灯即可达到这一效果,均匀喷洒黏层油,严格控制其厚度。4)根据坑槽深度,使用相对应的综合修补车对其进行处理,若深度不深,只需要对其填补即可达到效果,但如果槽深超过6cm,此时则需要借助双层填补的方法进行处理,填补过程中严格把控虚铺厚度,铺设完成后借助振动压路机夯实路面,按照先四周后中间的顺序有序推进,确保路面结构的平整性。

3.4热补法的修补工艺

1)先测量出坑槽的大小,确定项目所需修补的面积,随后使用热辐射加热板对该部分进行局部加热。2)开始加热之前先调整加热板的距离位置,确保其能够使路面软化,正常情况下加热时间控制在3~5min为宜,若是加热板摆放的距离过远,很难保证软化效果,但若是距离过近,又将导致表面融化,通常距离控制在15~20cm为宜。3)待所需修补的部分彻底软化之后,即可使用热铁耙对路面进行清理,即按照从四周朝中间的步骤有序推进,需要注意的是,边缘地段应与路面维持平行或垂直。4)由施工人员负责将所有处理完毕的热料集中运输到所需修补的位置,进行临时储存,待使用之时将其均匀摊平在修补位置,借助振动压路机夯实,仍然按照由四周朝中间的顺序推进,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把控路面结构的密实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害,降低公路结构的稳定性,给公路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所以要做好养护与修复工作。对于不同的公路病害要采取合适的养护预防方法,及时修复受损的路面,保证公路沥青路面拥有良好的利用率,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进一步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1(11):49-50+53.

[2]王程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及预防性养护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04):238+240.

[3]罗中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J].运输经理世界,2021(11):113-115.

[4]宋健.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修复方法[J].市政技术,2021,39(04):23-25.

[5]郭文静.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决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9.0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