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发力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找准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发力点

韩笑 ,张亚楠

德州市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是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不可或缺的支柱,青年是创造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强大力量。2022年4月,中共中央通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心联合发表了关于实施以青年为中心的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的意见,明确指出必须积极落实青年优先发展的概念,促进青年创新与创新之间的积极互动。基于此,本文章对找准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发力点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青年友好城市;建设;发力点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解放、改革开放、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城市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一个实用总结,我们加强了对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70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是从实践经验出发探索的正确选择,明确了体现智慧、信念和精神的中国城市发展建设方向和路径。

一、青年友好城市建设

青年友好城市建设,是指为了保障和实现青年的各项权利,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并将这样的人本思维贯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促进人口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青年创新,创造类似于城市创新的动力。许多国家和国际做法表明,注重建立以青年发展为重点的城市不仅可以增加青年人的知识积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而且还可以增强创新的活力和竞争力。第二,帮助促进高质量的青年发展和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青年是最有希望的发展人力资本。强调建立注重青年发展的城市和帮助青年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不仅可以促进青年群体本身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青年的生产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外溢效应促进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第三,帮助构建青年工作平台,帮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重建设高质量、注重青年发展的城市,不仅可以为青年人提供一个更适合其特点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创造力、创新、创业精神、精神追求和国家发展援助方面发挥个人价值。

三、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发力点分析

(一)搭建青年建功立业平台

青年是城市的主人翁,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在创造城市美好未来的新征程上,离不开广大青年挥洒青春汗水、贡献青春力量。组织动员青年投身“创新引领之都”建设,积极引导青年创新创业者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应用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组织动员青年投身“先进制造之都”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现培养青年技能型人才,加大青年技能型人才宣传力度,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力争培养一批青年“大工匠”“技术能手”。组织动员青年投身“创意设计之都”建设,大力发展以青年创业者为主要群体的创意设计产业,支持新业态发展,加快培育具有青年特色的时尚消费供给体系,营造多元特色消费场景,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青年创意设计企业。

(二)解决人才住房难题

严格规范人才公寓建设的相关标准,明确人才公寓建设的基本要求。确保人才公寓从建设、社会转型、公寓租赁、项目收购、运营管理等整个环节形成标准化治理。以确保人才公寓符合书包占用要求。根据简单的实践和过渡概念,建筑设计符合成品住宅标准,并对公寓建筑面积进行统一控制。公寓租赁的标准化管理根据经营的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这一基本原则,根据人才等级、引进时间和实际贡献实行有区别的补贴政策,租金数额由主管当局与改革、资源等有关部门协商确定明确租用的人才公寓面积为50‰至70‰,拥有的人才公寓面积为90‰至120‰;一套租用的人才公寓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5‰以下,租赁价格为同一街区共同财产住房市场租金的50%至70 %,对单独列出的人才公寓的建筑规模、家庭类型面积和相关控制要求进行了统一和明确标准化。

(三)提升智能城市建设成效

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根据现代城市建设要点及环境艺术设计核心创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关于系统模块的设计,可以在公共信息平台、通信网络平台、软件平台等方面重点打造智能经济系统、智能社会系统等,在互联网的应用下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使之正确地应用在现代城市建设及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同时,这样也便于各领域的综合化管理,保证各类资源得到高效且合理的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社会资源与城市青年的协调性、同步性,满足现代人的综合需求。此外,在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建设地区的综合情况,为当地青年提供便利的储蓄和汇款服务。要做好银行项目建设工作,不单单要在银行数量上满足青年使用需求,还需保证存储交易的安全性、高效性。可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设网上银行服务,增设自助存取款一体机,来满足当地青年日常使用需求。为当地青年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与基础条件,促进各领域协调发展,也是智能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观念,中小城镇发展协调指导方针。一方面,大型特大城市需要兼顾经济、生活、环境和安全的多方面需求,科学地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强度,适当控制人口密度,有序地疏散非本质功能,过度集中资源,使群体发展,加强对城市风险的控制,积极解密“大城市”。另一方面,要求提高大中型城市功能质量、小城镇发展动力、促进城市建设、城乡重点主体、控制小城镇发展的分类。

(五)落实落细举措

一是坚持系统推进,把先行先试和引领带动紧密结合,通过可复制的经验,带动更多城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二是坚持辩证推进,把城市友好与青年奋斗紧密结合,让青年和城市相互增彩。三是坚持全面推进,把“硬”保障与“软”服务紧密结合,让城市建设更有青年味。四是坚持务实推进,把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结合起来,切实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五是坚持协同推进,更好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效能,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更好融入党政工作大局。

(六)青年的基本需求与新现象需求结合

当代青年在学业、就业、立业、成家、抚养、赡养等方面的急难愁盼日益凸显。为此,着眼于满足青年低成本、便利化、健康、时尚生活需求,解决父母赡养后顾之忧,着力提高青年公寓、青年社区建设供给水平,着力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着力营造青年学习、休闲、健身、交友的良好社会氛围。新时代青年的后物质主义特征正在形成,注重精神生活、自我价值、生活品质、志愿服务等新需求新特征更加明显。针对性提出推动城市空间与产业场景、消费场景、商业场景、生活场景有机融合,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颜值;塑造一批符合青年人的社区和小尺度空间,系统提升城市品位、能级和首位度;加快发展网红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打造青年悦享的品质城市。

结束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青年为城市带来活力,城市为青年提供发展舞台。栖居在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千万种,最终让人留下的是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在青年友好城市建设下,青年的定能找到心之归处。

参考文献

[1]涂宇.传统文化公益广告对城市青年的影响研究[J].视听,2020(12):213-214.

[2]张怡然.个体化视角下我国城市“空巢青年”困境探究[J].法制与社会,2020(29):115-116.

[3]徐振强,李有增,董振国,杨鹏,刘元晨.基于智慧城市思维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J].中国名城,2020(08):20-26.

[4].以青年友好城市营造行动推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J].先锋,2020(06):52-53.

[5]尹木子.超大城市空巢青年城市认同感与留城意愿研究[J].青年探索,2019(04):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