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防火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防火分析

曾强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拥有调节地区自然环境能力的天然林,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栖息条件,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若想让天然林保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森林火灾对于天然林影响巨大,更是需要额外重视。本文在分析森林火灾产生原因基础上,设计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林防火方案,旨在为各地林业单位提供技术帮助,为我国林业资源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防火 

前言: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对于居住、工作环境也提出更高标准,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然成为我国林业重要内容。当前保护天然林有营林造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措施。如果天然林发生火灾,不仅会对大片区域森林造成破坏,严重可能会对林区周边造成更大的影响,对于社会、经济都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天然林做好森林防火,既可以达到保护天然林效果,也可以避免严重的经济损失。

1森林火灾产生原因

天然林可以为地区提供拥有高浓度氧气的空气,可以调节人们身体健康。而且,天然林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让环境维持动态平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森林火灾会对天然林造成巨大影响,可以通过分析产生原因,优化当前森林防火措施。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整理了如下原因:第一、受到我国地理因素影响,大多数天然林在进入夏季,并没有充足的雨水控制森林内部温度,极容易因高温,造成例如松油燃烧,进而产生森林火灾;第二、森林自身代谢会产生许多残枝落叶,这些物质是良好的助燃物。如果拥有合适的火源,则会产生大面积火灾,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人为方式控制灾情;第三、部分天然林自身面积偏大,让火源管理更为困难,极容易因森林旅游的游客不具有良好的防火意识,随意丢弃烟头、玻璃瓶等物质,造成森林火灾[1]。或是部分居住较为偏远的居民,并没有形成足够的森林保护,部分民俗活动会用到火把、篝火等。如果管理不当,同样会成为引起火灾的重要因素。

2发达国家森林防火措施

本人查阅大量文献,整理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森林防火措施,用于完善我国森林防火方案。德国主要应用FIRE-WATCH系统,在天然林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进行报警,让森林火灾在早期得到有效遏制。这个系统拥有接近12km的监测半径,但是采购、安装成本偏高,每套系统需要花费7.5万欧元;美国采用护林飞机与轨道卫星双重监控。使用轨道卫星监测天然林,在发现地面出现浓烟,立即向相关单位提供火灾发生地址、危险性最大的高危地区,再配合相应救援方案,控制森林火灾。这种监控模式同样需要较大的成本支出;加拿大应用卫星巡回系统,用于监测天然林温度。在林区局部地区温度超过175℃,同时红外线波长为3.7um,则认为该地区已经发生火灾,立即派遣救援直升机处理灾情。也会使用直升飞机检测天然林,每小时花费约为5500加元。从以上几个国家采用的防火措施可以看出,虽然可以实现可靠检测,可是在投资成本、维护支出方面花费较大,和我国森林防火需求契合度较低。

3符合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需求的森林防火方案

3.1地面巡护与瞭望台监测

考虑到自然林旅游业是当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以封闭自然林损失旅游经济效益。所以,当地林业单位可以通过地面巡护方式,向游客、当地居民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同时严格控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的人为火源。不仅要对游客、车辆进行监督,也要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用火做好检查,从源头上遏制森林火灾问题。但是,受到人在自然林机动性不强的限制,地面巡护面积相对较小。而且自然林拥有许多高大树木,也会影响人的正常视野。如果遇到崎岖地势,则会无法准确判断着火位置,增加火灾救援难度。所以,需要使用瞭望台监测进行辅助作业。通过瞭望台观测整个自然林,确定具体的着火位置,向林业单位进行较为准确的灾情汇报[2]。因为瞭望台海拔较高,可以让人的视野覆盖自然林的大多数地区,拥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但是,瞭望台要求和灾情处理相结合,所以在部分偏远林区并不具有适用性。如果在雷电天气,通过瞭望台监测自然林,监测人员容易受到雷电伤害,同样具有局限性。

3.2航空巡护

通过巡护飞机超强的机动能力,对天然林进行航空巡护,实现高效森林防火。而且,巡护飞机是在天然林上空移动,会让人的视野更容易覆盖整片林区,可以在短时间内移动到天然林的各个位置,及时观察森林火灾情况、移动轨迹,为灾情救援团队提供最为精准的数据。但是,如果进入夜间,巡护飞机的观察能力将会发生极度衰减,无法获得白天相同的防护能力。也不建议在雷雨天进行航空巡护,会增加飞行人员危险系数。进行航空巡护前,也需要设计可以覆盖整个天然林的航线,导致在巡护部分区域时没有发生火灾,上报给林业单位会是无火灾的信息。如果发生火灾。需要根据烟、光等因素,重新寻找灾情发生地,会导致巡护飞机返航计划受到影响。而且,巡护飞行的使用成本偏高,无法实现大面积应用。

3.3卫星遥感

我国近些年在航空航天领域发展迅速,也逐渐应用例如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等,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天然林的森林火灾进行实时探测。卫星遥感技术不再受到人的肉眼观察限制,可以从万米高空探测整片天然林,根据热点第一时间通知林业单位灾情,并提供准确的火场信息。配合卫星数字资料,对森林火灾影响的天然林面积进行估算,通过合适的救援计划,降低森林火灾的影响。卫星遥感可以实现高速收集天然林灾情数据,实现动态分析灾情,在收集数据时不会被地形、森林密度等因素影响。但是,维持卫星遥感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还需要拥有较高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成专业团队,对天然林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仅适用于一些拥有重要动植物的天然林。

3.4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大面积的天然林,使用常规方法无法起到有效的森林防火。可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面向天然林的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根据温度、光线强度等因素,将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和其他区域进行对比,从而达到自动识别森林火灾的效果。如果在识别中发现已经发生灾情,会立即向相关人员进行报警。而且,该系统携带纳米滤光技术,可以达到穿透烟雾,拍摄火灾地区灾情信息,具有清晰的成像质量,让救援团队在获得准确信息后,更方便扑灭火灾[3]。同时,该系统采用光缆传输信息,极大降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损失,避免因信息识别错误,影响正常救援计划。通过各个子系统,对天然林的烟火进行识别,配合云台计算系统,对灾情进行准确定位,让森林火灾可以得到全面识别,不仅方便本次救援行动,也可以将系统识别信息整理为视频资料,让系统通过自学习模块优化森林火灾识别效率,为我国未来天然林防护做好准备工作。相比较而言,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并不高,防护效果强,很符合我国天然林森林防火需求。

结论:虽然本文设计的天然林森林防火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具体应用时仍请以天然林实际情况为准,合理吸收本文理论内容,提高森林防火质量。希望本文内容可以得到适当推广,助力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进入新阶段,为人们创造良好生活、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黄俊荣,欧加,高怀松.分析西双版纳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防火的对策[J].低碳世界,2020,10(08):196-197.

[2]单兴虎.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防火研究[J].农家参谋,2020(13):141.

[3]袁盛洪.探究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防火相关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