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

王飞腾

同贝士国际贸易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改善环境问题,也是各国在发展中重点探讨的问题,为降低温室效应,碳中和目标被提出,并在国际贸易中带来一定振动,影响我国贸易的稳定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际贸易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企业加快自身转型。就此本文针对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碳中和;国际;贸易;转型

前言:碳中和目标,是基于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提下所提出发展目标,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必然会影响大部分经济结构,特别是传统生产企业,国际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迎合国家低碳发展目标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贸易应积极进行转型,降低其在国际贸易中碳排量。因此本文通过探讨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具有一定现实研究意义。

一、概述碳中和目标

所谓碳中和,其英文名称为carbon neutrality,本质上为节能减排的一种表达属于。从整体上来看碳中和,具体指的是国家、企业、个人或者产品,以直接形式或间接形式,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采取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的方式来抵消排放量,基于正负抵消的原则来实现相对“零排放”的目标。

我国针对碳中和做出2060年全面实现的目标,除碳中和外,还提出碳达峰的目标,所谓碳达峰具体是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呈平稳下降的发展态势,换句话说,该阶段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除以上之外,中国政府在2020年九月联合国大会明确指出:“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会提升自主贡献力,为达成碳中和采取更为有力措施和政策,争取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值,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的发展目标。”

二、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挑战

(一)在国际贸易结构方面

在我国市场经济下,化石能源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但从国际贸易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煤炭能源生产产量、消耗量在世界中占据50%,石油消耗量在世界排名为第二,其总量在全球中占据15%;对于制造业,我国出口量也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非常高的经济份额。基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工业产品出口量始终处于快速增长态势,而这也正是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碳排放量降低困难的最大因素。

基于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碳中和目标,加快国际贸易转型是必然发展趋势,且其中高碳排放产业也会因碳中和目标执行出现大幅缩水,采取降低产量以及市场份额的方式来达成目标,但在转型期间,必然会对中国市场、国际贸易结构产生相应影响,因此为保障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国际贸易高碳排放产业应转为技术相对密集的领域。但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实现国际贸易转型,必然会面对任务重、掉头难的问题,另外个别国家对中国贸易的遏制影响,使得国家贸易企业与政府部门面临很多挑战[1]

除以上之外,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高碳工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的份额,并推动中国贸易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另外在推动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同时,传统生产领域在过去百年间的闲置资源、劳动力应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配置,以上都是我国贸易企业、政府部门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在实现目标时间方面

要想达成碳中和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就当前我国发展现状来看,因产业结构原因,使得碳排放量依旧处于增长状态。目前我国提出2030年达成碳达峰目标、206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根据上述时间,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缓冲时间为30年,但因当前我国碳排放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内各区域还是存在很多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因此达成碳中和目标非常紧迫。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想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转型,具有一定困难度,再加上国际环境也会影响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如果欧美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必然会借此打压我国贸易发展,从而缩短我国贸易转型时间。特别是日本指出我国碳中和时间较长,德国宣布碳中和目标提前五年等,以上都体现出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相对紧迫,应在全国实现产业转型才能推动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稳步发展。

三、碳中和目标下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调整国际贸易低碳化产业结构

要想从根本上达成碳中和这一发展目标,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加快推动国际贸易低碳化产业进行结构调整,这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实现目标,而这也正是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从某种角度来讲,无论是迎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义务;还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发展道路,都要求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加快变革和转型进行,相关企业、部门应积极迎合当前低碳排放发展战略,推动自身朝向低碳排放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此转变我国目前处于高碳排放的经济发展态势[2]。另外,加快推动我国贸易企业进行低碳排放结构转型,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家市场发展中的公信力和话语权,若遇其他国家提出不合理贸易障壁情况下,可对此作出申诉和反抗,保证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时的基本权益。

基于以上,作为国家相关部门和贸易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减排计划和产业调整,采取税收增长的方式来一直高碳排放产品,促使传统高碳排放领域意识到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对于国家相关政策在国际贸易企业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保证政策施行的科学可行,避免因此造成反效果;另外,对于产业调整政策,应保证其具有连续性特征,相关部门应在其中发挥其所具有的监管职能,能够从根本上淘汰高碳低能产业,加快产业集中发展趋势,以上对达成碳中和发展目标具有推动意义。对此,相关部门在强化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的同时,还应该经济学习当前国际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根据我国发展实际,将先进生产设备、技术引入国内部,由此减少我国碳排放量;作为国际贸易企业,也应注重核算产品碳排放量,完善产品碳足迹全过程,这样才能不断消除国际贸易对中国市场设置的碳壁垒。

(二)推动国内贸易高碳产业内化进程

基于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企业产业结构现状来看,相关企业、部门应结合当前国际市场经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从根本上避免实现低碳排放转型战略期间,产业结构出现畸形发展问题。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没有对碳排放给予高度重视态度,且政府部门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碳排放的重要性,因此也就没有针对高碳排放企业制定因生产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标准和要求。基于以上,为切实达成国家发展所提出的碳中和这一目标,并推动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可给予贸易企业一定的碳排放权,以使企业将此作为自身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碳交易市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高排放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所产生的外部污染问题,以内部化的形式来解决,由此促使企业更为重视碳排放的问题。

基于企业投资、碳交易市场的限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国际贸易市场经营模式发生转变,对此,国际贸易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将碳排放的生产理念与之融合起来,基于转变市场机制的方式,将碳排放所需成本作为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重要组成,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经营中的成本支出,必然会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科学可行的管理措施,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加快自身在国际贸易市场发展下的升级[3]。但从整体上来看,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降低我国贸易企业的碳排放量,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且非常漫长的一项工作,作为政府部门应充分分析贸易企业的承受能力,降低碳交易成本支出,保证我国市场经济长远发展。

(三)积极响应国家低碳减排转型战略

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注重对贸易企业的正确引导,将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碳中和理念宣传至企业内容,使其意识到实现碳中和目标对自身发展而言的重要意义,能够在未来生产经营活动中贯彻国家碳中和号召,从自身内部生产作为着手点,做出节能减排的生产措施,引导企业逐步由原本企业生产高排放转为低碳集约方向快速变革。作为政府部门还要重视高碳排放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的价格把控和关注工作,充分分析贸易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所用上游材料所需成本支出,对后期产品价格设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基于碳交易方式来把控企业产品出口价格增长幅度,但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控制和调整应结合国际贸易市场和企业实际来制定,有效避免贸易企业在进行自身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国际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可能出现的各种经营风险。除以上之外,国际贸易企业在加快自身转型的同时,应强化自身对当前国家经济政策、碳中和发展目标的解读力度,充分分析在当前碳中和发展环境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把握机会加快自身转型进程,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对低碳类产品的生产规模,取代传统市场经济下高碳产品市场。

(四)深化国内外贸易市场的合作共赢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国际贸易碳中和发展态势,中国应经济在国际市场经济中体现自身所具有的大国担当,助力碳中和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推广和实施,以此加快中国贸易领域的转型进程,达成中国与国际市场中更多国家之间的多边交流和合作,以积极态度参与国际碳中和贸易活动中,为加快中国贸易发展建立良好环境。针对国际贸易中个别国家对中国提出的恶意“碳壁垒”问题,作为相关部门应以积极态度做好抗辩工作,基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来巩固经济市场,将合作、互利、共赢作为我国贸易企业在经营中的重要宗旨,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化的低碳贸易体系[4]

在国际贸易经济活动中,中国还要采取科学手段避免自身与他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以正当措施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和经营效益,在国际市场中应始终发挥自身责任和担当,降低因国际贸易碳中和对中国经济带来的约束性影响,能够基于公平的前提下,将碳减排责任分配给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避免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约束和不利影响。在构建国际贸易碳中和市场体系时,其关键在于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弹性激励框架,而这一框架的制定也要获取世界大多贸易国家的支持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避免因世界各国针对碳中和目标不一而引发紧张的国际形势。作为中国应始终将和谐发展、合作共赢做好经营理念,做好对国际市场不科学不合理“碳减排”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其对中国贸易转型的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朝向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而我国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据很大份额。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环境问题使得世界各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作为中国,应积极迎合国际发展形势,并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加快自身国际贸易转型进程,减少高碳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比,对低碳化产业进行合理调整,以上对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发展地位,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郅玮,王佳瑶. 碳中和目标下的国际贸易转型新发展研究[J]. 国际公关,2022(4):69-71.

[2]王晓煜,王訸,白宗宸. "双碳"目标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 对外经贸实务,2021(10):8-12.

[3]常冉. 碳中和政策下我国外贸转型的建议 [J]. 现代国企研究,2022(4):88-89.

[4]徐文进. 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绿色转型[J]. 唯实,202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