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和整体护理观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和整体护理观的影响

徐晓梅 ,王效惠 ,杨伊琳 ,张夏梦 ,赵政 ,张洁 ,陈雪莲 ,陈晓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探索“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和整体护理观的影响。方法:筛选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8级160名临床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80名,比较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教学模式)和对照组(常规讲授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带教后,观察组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整体护理观和整体护理能力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 “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进行教学,可以培养临床护生良好的评判性思维,树立良好的整体护理观念,提升整体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思维导图”;“人形图”;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整体护理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队伍和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出,护理教育要从护生培养入手,重视临床护生教学,使护理队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临床护生是医院的新生力量,也是一线临床的预备力量,因此,做好对临床护生的带教工作尤为关键[1]。临床带教是帮助临床护生由学生过渡转变为正式护士的试岗过程,主要用于培养临床护生的工作适应性、临床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然而常规的讲授法带教中,多以教师理论讲授和操作演示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知识学习技巧,教学模式较为单调枯燥,缺乏灵活性和临床感,同时所学技巧和知识相对驳杂,学生难以做出系统的整理归纳,难以在实践操作中做出灵活运用[3]。“思维导图”是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曲线、符合、词汇、颜色以及小图标,形式模仿脑细胞的无数突触及连接,把你所要的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直观的图像根据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能提高学习效率,开发人的发散性思维等4]。“人形图”是通过描绘人形图,生动直观地用图说话,树立“以人为本”的思维,让护理人员通过分析病人个性化的护理需求,不局限在疾病本身,而是走进病人的世界,聆听病人的故事[5]。为此,本组研究中采用了思维导图和人形图结合的带教方式,前者以护生为主体,以直观形象的图文体系构建系统有序的概念联系,帮助护生迅速有效地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后者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全面地分析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人性化的全面护理计划,两者结合可培养临床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树立良好的整体护理观,确实有效地锻炼与提高个体的护理能力。现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8级临床护理实习生,共160名,采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为2组,各80名,实习期8个月。观察组: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64±2.08)岁,对照组: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40±2.19)岁。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校来源、学历、上学年绩点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护生一般情况无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本人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实习过程中中断实习无法继续参与者。(2)教学课程缺席1次及以上者。(3)正在参与其他类似研究者。

1.2方法

1.2.1 观察组干预内容(“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教学法)

1.2.1.1 干预前先成立教学小组,教学小组成员均筛选自各科室高年资且具有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研究开始前由相关专家对各科室带教老师进行“思维导图”与“人形图”相关理论进行培训并考核,保证临床带教老师熟练掌握使用。

1.2.1.2 科室教学小组成员对临床护生“思维导图”与“人形图”相关理论进行讲解培训,指导其如何运用技巧。

1.2.1.3 按照科室临床教学培训计划安排,科室每周开展一次临床护生小组学习会,每次60分钟,由带教老师讲解相关培训知识,护生根据教学老师培训的内容自行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梳理学习。

1.2.1.4 按照教学计划,每个临床护生在教学老师的指导下分管1-2个患者,运用绘制“人形图”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通过时间轴了解患者发病经过、家庭树了解家庭情况,FIFE分析患者需求,从而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1.2.2 对照组干预内容(“讲授法”教学法)

以带教老师为主体,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理论、技能的培训,学习频率和时长同试验组,在教学老师指导下临床护生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并实施。观察组和实验组在临床实习前(干预前)和临床实习结束后(干预后)分别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和《整体护理观和整体护理能力》进行资料收集。

1.3观察指标

1.3.1 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  由彭美慈等[6]修订而成,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9。包括7个方面的特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共70个项目,其中正性项目共30题,负性项目40题,满分280分,分数越高说明思维能力越强。

1.3.2 整体护理观和整体护理能力  由张梅等[7]学者编制,共5个一级指标(包涵评估能力、诊断和发现问题能力、制定计划能力、措施执行能力、评价与改进能力),21个二级指标。

等,满分105分,分数越高,说明整体护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与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时,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α=0.05,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护生干预前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临床护生在干预前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两组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干预前后比较±s,分)

组别(n

寻找真相

开放思想

分析能力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80

28.78±3.36

40.70±6.80

25.64±3.27

40.45±6.65

24.56±3.21

40.15±6.96

对照组(n=80

28.95±3.24

35.70±5.75

25.65±3.22

34.98±5.34

24.48±3.20

33.06±5.65

t

0.326

5.022

0.019

5.737

1.158

7.074

P

0.745

0.000

0.985

0.000

0.875

0.000

两组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干预前后比较±s,分)

组别

系统化能力

批判思维自信心

求知欲

认知成熟度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5.48±3.02

39.05±6.06

24.07±3.51

40.42±6.38

23.53±3.45

39.47±5.05

25.53±3.06

39.47±5.05

对照组

25.67±3.45

30.68±5.34

24.12±3.42

32.45±4.45

23.64±3.02

33.01±4.65

25.64±3.02

30.01±4.65

t

0.371

9.269

0.091

9.164

0.215

8.417

0.229

12.326

P

0.711

0.000

0.927

0.000

0.830

0.000

0.819

0.000

2.2两组临床护生干预前后的整体护理观与整体护理能力对比

干预前,两组临床护生整体护理观和整体护理能力总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整体护理观和整体护理能力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带教前后的整体护理观与整体护理能力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80

50.74±5.56

98.70±15.80

对照组(n=80

50.58±5.34

74.64±8.95

t

0.186

11.851

P

0.853

0.000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结构,同时也是临床护生得以正式进入临床护理的最终环节[8],临床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医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至临床实践当中,快速地锻炼与提高临床岗位能力。而常规教学法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而疏于对实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以这也导致实习生非常容易在实操过程中犯错,且传统带教中,多以带教老师为主导地位,实习生被动听讲,虽然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实习生也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但始终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见解,难以独立灵活地展开实践操作[9]。因此,积极地探寻系统有效的新型带教方式尤为关键。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思维导图”配合“人形图”的带教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临床护生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思维导图教学法可根据不同护生的学习习惯,以直观立体的图文系统将繁杂的护理知识有序化和简明化,以此帮助护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其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整体护理观和整体护理能力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结果如下:人形图以图说话,充分调动临床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运用时间抽、家庭树了解患者的诊疗过程和家庭社会关系,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做系统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有助于促进临床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统一,以此快速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0]。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让临床护生的整体护理观较弱,在评估和实施护理措施时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不能较好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就医体验。

综上所述,在临床教学中 “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的充分运用,有助于培养临床护生全面分析评估护理问题的习惯,“思维导图”以护生为中心,促进临床护生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人形图”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分析个性化需求制定护理措施,帮助护生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促进护生向护士的转化,从而不断提高临床护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形成自我反思推理的学习模式,从而养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同时有助于树立整体护理观,提升个人的整体护理能力,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从而为临床护生教学方法改革和多元化模式转变提供参考,不断适应当代临床医学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贺葵.护士长引领型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 2022, 38(17):4.

[2]徐艳.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8):2.

[3]张晶,梁泽平,商璀.思维导图结合启蒙式提问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4):4.

[4]曾光风.让思维导图扎根于低年级英语课堂[J]. 江西教育, 2022(7):2.

[5]张雪梅,许娇阳. 1例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的人形图个案护理查房[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5):2.

[6]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7-10.

[7]张梅,方秀新.实习生整体护理观与护理程序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59-1462.

[8]尤兴翠,常希斌,周尉等. 护生ASK综合评估体系的设计及临床教学效果评价[J]. 护理学杂志, 2017, 032(10):19-22.

[9]崔秀娟,黄华山,章沛然.探究式学习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6):3.

[10]吴航洲,吴秋婷.思维导图绘制教学对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11):2.

基金项目:成都大学2021-2023年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拟立项项目(编号:cdjgb2022303)

第一作者:徐晓梅(1974-),女,本科,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妇产科护理。

通讯作者:王效惠(1969-),女,硕士,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临床护理,E-mail:7713663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