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绿色产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2

县域绿色产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徐高,曾远林,何沁瑶,孔洁,黄晶晶,孟阳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融资清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强调“要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县域绿色产业发展是实现四川省绿色发展目标的根本,现四川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偏重耗能高、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小、能源利用率偏低、生态资本转化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应充分把握四川县域绿色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好 “绿水清川”,坚定不移推进县域绿色产业发展。

一、四川县域绿色产业现状梳理

四川省绿色产业发展集中在绿色产业和传统行业绿色化两大板块,目前绿色行业板块主力军是节能环保产业包含传统军工企业、上市环保公司以及基础研究型的企事业单位,其中传统军工行业如绵阳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稳步增长,节能减排技术不断提升等,上市环保公司如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是环保产业的重要助推力,基础研究型企事业单位如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等是环保产业的关键力量;四川传统行业绿色化是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行业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实现梯次达峰。四川省近年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资,近三年来技术改造总投资近1.5万亿元,每年技术创新投入增幅保持在15%以上。

基于五大经济区的县域分析,成都平原区经济区经济实力最为雄厚,但因在农业和工业方面有污染隐患,绿色发展维度滞后,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桎梏;川南经济区绿色发展维度垫底,主因是川南是老工业城市群,第二产业比重在50%以上,污染排放量大;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因地处黄河长江上游,绿色生态优势突出,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县域绿色承载指数排位领先,但生态资本动能转化不足,经济实力靠后。全省县域绿色承载指数泰尔值偏低意味着四川省县域绿色优势总体都不突出,薄弱性普遍存在,能做到绿色引领发展的县域缺乏。

表1

四川县域绿色承载指数比较[1]

区域

县域数量

绿色承载指数

绿色承载指数泰尔值

成都平原区

68

0.7135

0.003

川南经济区

28

0.6989

0.001

川东北经济区

34

0.7723

0.001

攀西经济区

22

0.8012

0.001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

31

0.7796

0.002

四川省

183

0.7439

0.008

四川县域绿色产业实践困境待解

县域企业转型迟缓。四川县域发展绿色经济已迅速形成产业优势,绿色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企业作为产业绿色转型的主体, 转型成功的多数是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然而占全省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观意愿不高、实力支撑不强、技术应用不深、政策管理不优、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色转型推进迟缓。

地方政策协同不力,地方县域政府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善和补充中央发布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从上至下的纵向政策协同性上做的不够。另一方面,四川部分县域基础设施落后、工业用地不足且无专业园区,限制了本地招商引资,导致绿色产业项目引起困难;部分地方县域政府对相关节能减排、污染防治项目给予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县域横向政策性协同性不足。

绿色金融支撑不足,四川银行业绿色金融总体占比大概为5%左右,比全国中位数低一些,实践中绿色产业依然存在较大的投融资缺口,这与四川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和条件有很大反差,金融助力市场主体参与绿色转型的作用远未发挥。

多措并举“绿色减碳”行稳致远

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色化差异发展。四川县域绿色产业推进模式,应是立足绿色资源分布状况并结合经济功能区差异化规划,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成都平原经济区先发优势,布局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如锂电材料、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示范和带动全省绿色建设; 川南经济区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与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动力电池、天然气(页岩气)绿色利用等产业,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攀西经济区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全区域的绿色转型升级;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丰富的矿产能源为基础的精细加工产业,比如阿坝和甘孜地区县域可开发其丰富的锂矿资源逐步形成产能;川西北发展以农带牧同时开发生态旅游,激活地处山区、老区、边区、农区的县域内部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优化环境,正向引导与负面清单政策的有机结合。绿色技术投资和运行费用昂贵,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及资金限制,投入到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有限,绿色转型内核动力缺乏。对于实现绿色增长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实行减税政策或推迟其缴纳税款的时间,政府部门每年可评出绿色转型成功的优秀企业,给予鼓励。健全企业退出机制,在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基础上,对于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企业,限期分批督促改造升级和淘汰退出,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升级改造。正向引导与负面清单政策的有机结合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建正向激励环境和反向约束标准。

健全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共建县域绿色产业重点企业(项目)库或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适时召开银农、银林、政银企担等绿色金融专题银企对接会,加强金融机构与绿色企业(项目)库的信息共享,提高金融机构对接绿色项目的精准度和便利度。制定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业绩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政策落实切实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桂兰,高露,武哲民.四川省绿色产业基金的设立与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2(7)

2陈利.我省首次提出绿色化工产业培育方案J]. 四川日报2019(4)

3杨雪婷,许小君,陈希勇,邱孝枰,《基于县域尺度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分异》[J西南大学学报,2021(8)

4木妹,《县域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现代营销,2021(3)


[1]注:绿色承载指数包含指标: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单位GDP废水排气总量、单位GDP废气排放总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