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疏困促进街道经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疏困促进街道经济发展

李斌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街道财政和资产管理局   212132

今年以来,句容市华阳街道切实将助企纾困为企服务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来抓。围绕企业堵点、痛点、难点,强化入企服务力度,为企业提供“零距离”“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该街道财政所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部署,及时兑现减税降费措施,让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

关键词:财政助企疏困  优化营商环境

    为推进街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调动街道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街道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全面提升街道治理效能,推进街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句容市选定华阳街道稳步推进街道“一级财政”试点,有效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街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街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句容市华阳街道财政所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持续推进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筹安排资金,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着力优化营商发展环境。

落实疏困政策支持经济发展

回望过去几年,面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地方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句容市华阳街道财政所聚焦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始终把减税降费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充分发挥财税部门联动作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创新举措,实现税费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惠企利民,全力推动财政收入企稳回升。

强化财政保障助力市场主体纾困

为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句容市华阳街道财政所加大财政资金筹措力度,不遗余力为企业“输血供氧”。

加快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助企“轻装上阵”。把兑现退、缓、减、免税费要求摆在突出位置,建立留抵退税政策沟通联系机制,根据企业申请和存量留底税金情况,提前测算退税所需库款,阶段性加强资金调度,严格过紧日子制度落实,确保应退尽退、应缓尽缓,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助力企业纾困减负。

落实稳就业促创业政策,助企“满员上阵”。联合相关部门走访企业开展岗位需求摸底调查,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靠前服务帮助企业招工用工。组织未就业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求职人员向辖区企业转移就业。全面支持落实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创业政策,为自主创业大学生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符合创业扶持条件人员,发放创业贷款,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创贷金融扶持力度,助企“满血上阵”。镇财政所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贴息、信用贷款、转变贷款利率定价等方式,加强与银行、担保机构合作,充分发挥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对企业的帮促作用,撬动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把更多“金融活水”切实引向实体经济,为企业发展添加活力。发放“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苏贷通”等,同时,积极落实各项财政奖补政策,拨付企业奖补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促进商贸市场复苏,拉动消费增长。直达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等,以“精准滴灌”方式为企业发展蓄能添势。

加强政策宣传提升纾困解难实效。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房租减免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出租单位切实履行疫情防控期间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主动与承租户对接,做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让政策更有温度。详细解读了疫情期间房租减免政策,明确了面向群体、申请时效和申请流程,为房租减免具体办理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政策透明度。另一方面,优化审批流程。为尽快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房租减免办理流程,通过减免租金帮扶,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力统筹使用好上级专项债券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尽早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推动财政服务提速、提质、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实举措支持优化营商发展环境

支持街道经济发展实现新优化。一是设立街道发展基金,对街道招商引资、争资争项、街道机关建设、重点工作等特定项目以奖代补给予支持;二是保障街道经济平稳发展,着力减轻基层单位负担。市级财政负担重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用、勘察设计费、征地拆迁费用及项目前期设计、评审、招标、监理以及验收等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支出;三是促进争资争项奖励落地落实。对争取到的上级指定项目资金,街道财政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用途及管理规定全额下达给相关基层单位。

“一级财政”体制活力实现新提升。试点实施“一级财政”体制,在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街道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区分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增加重新核定市镇财政结算办法,让结算办法简洁明了,有可操作性,确保街道在正常运转基础上更好服务于社会。将增收的财力可统筹用于街道辖区内的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街道财政保障能力实现新提高。坚持“财力下沉”原则,将新增财力适当向基层倾斜,切实兜牢兜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一是全额保障街道在编在岗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绩效奖励、养老保险、职业年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遗属补助人员经费、死亡人员抚恤金。二是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保障基层运转的经费补助标准。三是核定街道其他成本性支出,增加党建宣传员、非定补村纪委委员、乡村振兴信息员等人员工资提标支出。

街道财源培植力度实现新突破。致力培植新财源,推动区域经济稳中有进,实现群众增收,财力增长。一是建立财源建设责任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分管责任领导以及各单位一把手。实行项目单位负责制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责任制,加强督促落实。二是创新财源建设机制。以企业和项目为主体,通过市场化动作,不断拓宽财源建设渠道,创新财源建设策略和手段,形成多元化的财源建设模式,开展全方位的财源建设活动。三是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聚焦投资环境建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软、硬投资环境建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