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效策略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浅析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效策略运用

周圆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实验幼儿园学思路分园

内容摘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学科,充满了灵性的色彩智慧的光芒,也是对孩子进行美育的重要方法。但是,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忽视了幼儿的感受,造成了许多误区,音乐的教育功能在活动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幼儿的心灵深处呢?

关键词音乐幼儿音乐活动  教学策略

音乐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从古至今都有许多教育家和哲学家讨论过。孔子认为,乐教使人心胸宽畅,品德善良。在人类的活动中,没有美妙的音乐是不行的。音乐可以勾起人的思绪,可以让人产生共鸣,也可以让人更加动情。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节奏可以用“骨头”来形容,旋律可以用“肌肉”来形容,而情感则是音乐的“灵魂”。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纲要》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学科,充满了灵性的色彩和智慧的光芒,也是把美育贯彻到幼儿的一个重要方法。音乐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感性的特点可以为孩子增添积极的动力,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音乐具有审美功能,可以给孩子以美的享受,而美的音乐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精神抖擞,全情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促进孩子的智慧发育,充分利用“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然而,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幼儿的感受,造成了很多误区,音乐的教育功能在活动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谈不上享受音乐,那么有效的教学部分在音乐活动中就变得弥足珍贵了。

下面本人以浅述教学模块的方式来探讨幼儿音乐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热身

暖场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音乐教学开始前营造气氛,进入状态,内容导入,难点前置等几个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在幼儿的情绪和常规方面有所准备,才能顺利的开展每次教学活动。同时还需要为当次活动营造一定的氛围,让孩子们进入活动状态。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安排一段铺垫的内容,这个铺垫的内容也应该和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相关,这个环节可以被称为“导入”。有了这个导入,整个热身模块和后面的活动便浑然一体。

二、听听说说

在幼儿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倾听,往往被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所忽视。有时候名义上是一个欣赏音乐的活动,但却没有让孩子们从头到尾认真倾听音乐,将音乐听熟,听懂。可能有的老师觉得孩子在其他游戏环节听音乐是水到渠成的,对音乐也是慢慢熟悉和了解的。但是我觉得音乐本身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听。

(一)听

1.聆听的方式

在音乐活动中的聆听,分为片断聆听和完整聆听两种。完整聆听就是完整地聆听音乐。而片段聆听一种是主题聆听,一种是段落聆听。

音乐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核心,一般来说整首音乐都是以主题为基本材料发展而成的。通常情况下,音乐的主题都是引子、前奏后的第一乐句,或者第一个动机。

音乐就是根据所表现的内容来展开主题的。所以,欣赏音乐首先要熟悉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发展变化去体验和理解音乐。由此可见,对音乐主题的把握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成全享受音乐的人生,让孩子将来能够享受各种各样的音乐,就要让孩子养成欣赏音乐首先关注主题的习惯。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讲,在欣赏音乐,尤其是在欣赏形象型音乐的时候,先聆听主题是十分必要的。

段落聆听也很重要,这里主要指的是二部曲式以上结构的音乐。二部曲式以上结构的音乐一般都有一定的篇幅,每个乐段都表现一种情绪、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情节。有时候让孩子们完整欣赏一部音乐他们往往把握不了,那就要先分段欣赏,再完整欣赏,或者完整欣赏后再逐段分解欣赏。具体要看情况而定。如果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而且音乐情绪是突变的形态,那就可以先分段聆听。如果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且音乐表现了很多细节,那么最好先完整聆听,然后再逐段分解。如果孩子们在聆听音乐之前不了解音乐表现的故事,就要先说说故事,然后再聆听音乐。

2.聆听环节中的注意事项

要合理地播放音乐。幼儿园所用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完整的音乐,但是有些教学环节不需要完整聆听,于是教师们常常在聆听的过程中人为地停止。人为停止不是不可以,只是有许多教师在某个乐句的中间任意停止。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因为这种任意停止往往会造成音乐结构上的不平衡。这种失衡现象长期频繁出现,对儿童心理上会造成慢性伤害。

另一方面,在播放音乐的时候,教师要有所作为。不应该无所事事地发呆,或趁机做一些其他事情。在听课环节,老师首先要与孩子们一起陶醉地走进音乐的世界,这样才能把孩子们带到聆听的境界中去。

(二)说

所谓“说”,就是孩子们用口头表达音乐和感受。大致分为模仿、感觉体验、联想三类。

1.模仿就是让孩子还原音乐里面的听觉信息,也就是模仿音乐里的声音。

    2.感觉体验在理解音乐中的作用则需要孩子们去感受。

3.联想,是在感觉体验理解过音乐之后产生的,比如: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大象还是轻灵的小鸟?

三、学学唱唱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最多的就是唱歌活动。在幼儿园工作的二十年时间里,通过对幼儿的音乐活动教学,我观察到幼儿日常歌唱情况,并有了以下思考:

(一)培养幼儿乐感的意识。教师对于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乐感中的音高、节奏的把握能力本人自认是有意识的,但是觉得不得方法。教师只是纠正演唱的音高、节奏准确度。然而就乐感而言,不只是音准和节奏感,尤其要对乐感中的音乐结构感的培养意识。所以作为老师来讲,我们要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二)审美。许多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老师喜欢声音响亮的小朋友”。这么一说,所有小朋友都声嘶力竭地喊,结果,音色、音准都没有了,更没有了歌唱中必备的情感表现,就更谈不上美感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有审美意识,正确引导小朋友,告诉他们声音也是有表情的,要用舒服适合的声音歌唱。

(三)在孩子们的集体歌唱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很重要,对音高的指示、强弱的提示、风格的提示等,都要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传导给孩子。在对唱、轮唱等演唱形式中,更需要教师在各部分给出起始的提示动作。我们教师良好的指挥动作和培养孩子们学会看指挥,是孩子们歌唱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项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受益匪浅的音乐活动,需要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对起承转合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用心思考和精心设计,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富有艺术美感,使幼儿在动态艺术情境中,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动静交替,主动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音乐在幼儿心灵中流动。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

年06期

  1. 陶爽,《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编的分析》,学周刊,2013年03期
  2. 高菲,李孟贤,周瑾,《幼儿园音乐教学策略及其有效运用》,教育导刊(幼儿

教育),2009年12期

    4.丁晓琴《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A幼儿园为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