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思考

张苗苗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随着新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各种思想鱼龙混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都对人们的思想带来极大的侵蚀,特别是对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当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都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课程思政”由此应运而生。对于高职建筑类专业来说,实现“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课程思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与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高职建筑类专业的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为实现“课程思政”而努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阵地,该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对象、方式、对象等基本教育问题,提高对课程思想政治的认识,明确课程思想政治目标,通过选择课程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探索巩固课程思想政治建设体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与思想政治课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课程”的重点是“课程”,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而“课程思想政治”的重点则是“思想政治”,在所有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人们习惯于把“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非思想政治课程的同义词。处理思想政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思想政治课程和非思想政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两者的任务分工和教育重点。这是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前提。总之,思想政治课与思想政治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关性在于,目标是铸造灵魂和教育人们。不同之处在于:(1)不同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隐性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是显性教育。(2)地位和责任是不同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课程又是“渠段”和“责任场”。

2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困境

2.1认知层面上的偏差

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认知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德育、育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往往坚持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往往“同舟共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许多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程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狭义的“思想政治”课程把思想政治课程变成了“政治”课程。他们认为,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是在专业课程中教授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此外,我不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我自己的大学知识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不足,进而导致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出发点不够准确,课程思想政治教的效果不理想。这种认知偏差也是思想政治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合作教育的认知偏差。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实施协同教育。例如,高职院校一直注重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的思想态度和理想信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和教师对思想政治课和课程思想政治协同教育的认知偏差,将导致协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比例失衡,直接影响协同教育的产出。因此,这种认知偏差亟待解决。

2.2高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基础薄弱。进入大学后,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紧迫感和奋斗精神。除了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外,他们还常常错误地认为“佛教系”和“没有前科就不是一所完整的大学”。在宿舍里玩游戏和在教室里打盹等不良行为很常见。同时,高职院校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不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不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自然就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兴趣,也就失去了对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关注。由于学生成为局外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无法自然发挥。

3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

3.1提高教学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仅应该是教育者,而且应该是传教士和驱散者。在思想政治课程背景下,非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将目光投向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他们应该看到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是如何说教的,并学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广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深度和实效性还远远不够。非思想政治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他们不确切地知道什么是思想政治因素?我们应该在哪里找到思想政治因素?一些教师没有从专业课程中挖掘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意义的材料,而是强行将一些思想政治课材料插入专业课程中;部分教师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难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中发挥思想政治要素的作用;一些教师无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要素恰当地结合起来,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巩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要解决上述问题,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培养其他课程的教师。首先,引导他们找到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要素的方法,确保思想政治要素本身是科学的、思想的和理论的。二是帮助学生选择思想政治要素,学习相应的教学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三是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因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带头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带动其他课程教师提高思想政治建设能力。

3.2立足自身,发挥导向作用,是思政课程建设的使命

(1)提高政治地位,为课程指明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程。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价值导向的核心地位。除了需要全面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科书的教育目标外,还需要帮助甚至引导其他学科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要素来实现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首要责任是加强课程内容的政治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维护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使思想政治课程真正成为课程的方向和灵魂。(2)我们应该重视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课提供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理论说服人。我们不应该把它们变成脱离现实的政治说教、片面说教或庸俗的“讲故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有效?共产党为什么可以?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需要学术支持。如果思想政治课程本身不能清楚地解释这些问题,那么作为辅助和合作教育的非思想政治课程如何说服学生?因此,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研究理论,为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在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探索隐藏在政治内容背后的科学理论,使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什么,而且知道什么是。

结束语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点,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作用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思想政治课仍然是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我们必须建设更高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专业课中的引领和引导作用。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突破在于处理好思想政治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分工与协作。

参考文献

[1]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2]楚莉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厘清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2020(10):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