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科普小宣教,一文读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高血压科普小宣教,一文读懂

张光霞

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博孜卫生院 四川甘孜州626800

高血压的患病率这几年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十八岁以上的人群中就有大约百分之二十八的人患有高血压,也就是大约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通常是在确诊其他疾病时,检测出了高血压。这些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当检测出高血压时,在心脏、肾脏以及脑上已经出现了一定损伤情况。因此在高血压患病率高的基础之上,其致残率、致死率也较高。

那么,关于高血压人们应当了解和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关于高血压的各种小知识。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很多人可能平时不进行高血压的量测,并且大多数患高血压的人是感受不到没有明显症状的,就导致高血压很容易被忽略。这就需要认识到哪些人群是比较容易患上高血压的,早些进行量测以及确诊,展开降压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

1、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这类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上许多,达到百分之六十。

2、生活不规律。这类人大多生活节奏很快,饮食不规律,处在紧张的生活氛围之中。

3、肥胖。较为肥胖的人群也比一般体型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要大。

4、睡眠状况不好。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长期没有优质的睡眠质量,身体休息不好,这类人也比较容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在临床上,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一日测量三次血压,收缩压也就是日常所称的高压,数值大于或等于140mmHg以及(或者)舒张压也就是日常所称的低压,数值大于或等于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在家庭中,按照要求测量血压五天到七天左右,如果平均血压大于或等于135/85mmHg,可能患高血压,需要到医院确诊。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

有人认为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没有什么严重性。但其实高血压的危害并不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血液流动对循环系统施加了持续异常的高压力,容易发生堵塞,造成严重的后果。

1、心梗

长期的高压状态可能导致供应心脏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闭塞,造成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这就是心梗的形成。临床上,心梗多为急性发作,心肌梗死现象也较为常见,这种急性疾病也很容易造成猝死。

2、脑血栓

长期的高压状态容易导致脑动脉或分支动脉管腔变得狭窄、闭塞,引起脑部部分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高血压导致的脑血栓的形成。

3、脑溢血

脑溢血又被成为脑出血,如果血压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管的管壁弹性会逐渐变差,极易造成出血。就像长时间不使用的水管极易发生爆裂一样。

综上,高血压一定不能够不重视,患高血压也可能会导致或者间接导致心梗、脑血栓、脑溢血等疾病,通常这类疾病较为危险,容易危险人的生命健康。

高血压可以治愈吗?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还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呢?这就需要先了解高血压的不同类型,分状况讨论。一般情况下,会将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明确的疾病或者药物引发的,例如内分泌失调、肾脏功能障碍、治疗肿瘤的药物等等,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在治疗好引发高血压的疾病后,是可以治愈的。

而原发性高血压,一般是指病因不明的高血压,和其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检查发现不同。一般情况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是只能使得血压得到一定控制的,但几乎不能完全治愈的。

因此,在确诊高血压之后,患者需要开始服用药物降压,并且这是一个长期、连续的服药过程。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防止其他器官病变,尤其是预防心脏血管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当血压情况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的进行减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降压方案。

高血压应该怎样管理

大多数人患上的高血压都是原发性高血压,基本不可能治愈,为了不影响日常生活,当发现患上高血压后,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控制血压等成为了大多数患者关心的问题。

  1. 测量血压

首先,在患上高血压后,要谨记观察注意自己的血压情况,不管是在医院治疗,还是在家治疗,都需要按时监测血压。正确的量测血压过程,主要包括测量血压前的准备、检查血压计的状态、正确放置袖套、读取血压值这几个步骤。

首先,在测量血压前,不能够剧烈运动,应当适时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及平稳的呼吸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坐姿测量血压。然后,在检测前还需要检查血压计是否处于归零状态。在测量时,血压计的袖套需要缠绕在患者手臂肘关节的二到三公分处,并且保持与心脏部位高度一致,松紧度控制在一指范围左右。在开始测量后,最好不要说话或者移动,避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在袖套充气后,听到脉搏第一次跳动的声音,这里的数值为收缩压,听到脉搏声音消失时的数值为舒张压。

  1. 用药

由于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关于高血压的用药,并没有哪种药就是最快、最好、最有效的。不要病急乱投医,相信市面上一些号称“药到病除”的高血压特效药。应当结合自身的情况,根据医生的分析选用药物。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的治疗用药需要遵守以下原则:刚开始治疗时,尽量选用较小剂量的药物,再根据需求不断加量;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有效控制血压;单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为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由于降压药需要终身服用,在一般情况下也要考虑成本与效率之比。

  1. 饮食习惯

大多数患高血压的人,在饮食上都有以下特征:喜欢食用高盐食物,不喜欢吃新鲜水果蔬菜、爱吃精细粮、喜欢饮酒等。

针对这些情况,应反其道而行之,在饮食上少吃低脂肪、低钠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高膳食纤维、蛋白质、钙、钾、锌等成分的食物,例如黑芝麻、红小豆、海带、苦瓜、鲜毛豆、燕麦等食物。也应该戒烟、戒酒,在做饭的时候少放盐、味精、酱油等调味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少喝高热量的含糖饮料等。

  1. 运动

很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爱运动,体重超标,长期体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应多进行适当运动,最好是以有氧运动为主,不宜太过激烈。例如,骑自行车、快走、慢跑、球类运动等。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精力和体力有限,可以每天在饭后散步一小时左右,达到锻炼的目的。

  1. 情绪

情绪波动也与高血压的稳定有密切关系。很多患者在患高血压时,情绪都处于长期紧张的状态,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规律等。针对这些情况,应适当放松情绪,进行适当的休息,注意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让情绪得到一定的释放。

综上所述,高血压作为常见疾病,并不能够忽视,应该主动测量血压,关注自己的血压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维护血压的平稳,以免对生活造成各种严重的影响。患上高血压的人也应该积极治疗,明白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遵医嘱用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有利于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