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建设中党规国法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法治中国建设中党规国法关系研究

潘梅芝

中共麻江县委党校,贵州省黔东南,557600

摘要:当前,我们已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新征程,治理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的大国,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总结的“十个坚持”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以及二十大精神与2022年10月22日通过的党章贯通起来,奋力推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规国法   反腐败  研究

一、党规和国法概述

党规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关规定,即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新时期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反腐败问题时强调,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律建设相提并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靠严明纪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党规与国法的关系

(一)纪在法前,党纪严于国法,国法高于党纪

国法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底线;党规是党员的标准,一定严于国法,否则就难以保持党先进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从宏观层面看,党内法规体系对法律规范体系的保障作用体现在对宪法、法律确立的党的领导,从领导体制、机制、方式等方面加以具体化,以落实宪法、法律的原则性规定;通过建立各种党内的制度机制来促进和约束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进而有力地保障国家法律实施。

(二)党规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有力保障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都是党和人民意志的反映,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是靠严明的党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成为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

百年党史经验表明,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遵循,是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领,是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的本质特征,党不治,则国不治;如果党内法规执行得好,国家法律法规就能得到较好的遵守;如果党内法规执行得不好,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也树立不起来,依法治国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只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搞好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自觉依照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实现。

三、党规与国法衔接协同的实现路径探析

(一)着力提高对党内法规和国法的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党规党纪就成了“稻草人”,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纪和法是两个分不开的字眼,守法应先从守纪开始。在遵纪守法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全民守法带来积极有力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反四风”,贵州省委、黔东南州委、麻江县委相应出台了贯彻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铸魂行动”、“一诺三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每一项所涉及到的,表面看都是日常工作中的小事,但实际上是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通过全党不懈努力,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二)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治国者先受制于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欲肃民风先正官风。”只有对治理者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国家才能治理好。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只有严明党规党纪,才能保证党的事业有发展壮大的不竭力量。正所谓,“正其身者,方能正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党规党纪的存在,就是让每一位党员铭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特殊的使命。

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抓起。党员必须自觉遵守纪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是爱、宽是害,“破法”往往是先从“破纪”开始的。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党纪国法,从思想上敬畏权力、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群众、敬畏名誉、敬畏师长、敬畏父母、敬畏婚姻等,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清醒认识到法律法规、条令条例不是“紧箍咒”,而是“保护伞”,自觉将个人置于其监管之下,严格要求自己。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锻炼意志品质,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严肃纪律保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树立起正确是非观、利益观、权力观、事业观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坚守初心,铸牢防线,时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算好人生“”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和健康“七笔账”,牢记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慎友这“五慎”。防止权势心理、失衡心理、贪婪心理、侥幸心理、攀比心理、享乐心理、从众心理和补偿心理滋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不成为不正当社会关系的编织者;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发挥依规治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作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

另外,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人人在网上知法守法,网络才能健康发展。构建文明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成为真实便捷的知识库、温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舆论场,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网上网下都要自觉遵纪守法,严格自律,释放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法治中国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书目:

1.《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习近平谈党纪国法:法治之下没有“铁帽子王”,2016年01月03日,来源:学习小组;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8月第1版,ISBN978-7-119-12409-4;

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