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导致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骨质疏松症导致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经验

张金龙

淇县人民医院 骨科二病区 456750

一、骨质疏松症是什么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的低下、骨小梁结构和排列异常的骨微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高,女性高于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并发症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50岁以上人群中,有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椎是骨质疏松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其中约85%的患者有疼痛的症状,脊椎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大约占整个脊椎骨折的90%。

二、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原因是什么?

  1. 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

随着身体衰老,老年人性腺(睾丸、卵巢等)功能会逐步降低,性腺所分泌的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量也相应减少。性激素的不足引起骨的形成和骨的分解代谢过程之间动态平衡关系被破坏,将血液中的钙向骨骼中沉积的速度减缓,将骨质中的钙转化为血钙的过程加速,这就引起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这个过程中,雌激素对骨骼的影响更为显著,因而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更明显。

  1. 钙的摄入量减少

老年人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胃肠道功能的减弱等原因,导致进入体内的钙相对较少,但从尿、粪中排出的钙维持不变或略有增加,从而造成体内钙的缺乏。

  1. 维生素D不足

维生素D在骨骼代谢的全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但是老年人室外活动较少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让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和转化都出现了失常,导致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 自身运动量的减少

骨骼的形成和骨密度的变化与骨骼所承担的应力直接相关。在一定应力的影响下,骨骼的密度会增长,骨小梁的密度以及骨皮质的厚度、数量和质量都会增长,反之,骨骼将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现象。老年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运动量显著减少,运动强度同样下降,因而使骨骼所承受的应力也相应减少,使骨骼出现废用性的疏松。

111                    222

     正常骨组织                                        骨质疏松骨组织

三、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特点有哪些?

1.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胸腰椎骨折多半是在没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比如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咳嗽,打喷嚏或者乘车颠簸等日常动作中发生。

2.发作时突然疼痛,部分患者是没有疼痛的,大部分胸腰椎骨质疏松患者疼痛于体位改变时疼痛明显,症状时轻时重。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症状轻的患者,特别容易漏诊或误诊为腰背部肌肉劳损。

爱奇艺20190718212245

四、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危害有哪些?

    1.疼痛:以腰背酸痛者居多,胸椎骨折的患者可伴有肋间神经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症状时轻时重。

    2.脊柱变形:脊柱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后,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背曲腰。同时可引起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3.卧床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不比年轻人身强力壮,常常伴随有多种基础疾病,本来就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再加上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后疼痛、卧床、大小便困难、进食少,致使老人精神更加忧郁、体质下降,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的并发症。骨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一套“组合拳”,会严重消耗患者的体力甚至是生命。

五、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

1、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止痛药物、外固定支具等等,抗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应当选择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当中的阿仑膦酸钠或者唑来膦酸等等。一般药物包括维生素D和钙剂,还可以服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鲑降钙素,以及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都可以有效治疗骨质疏松。

    2、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方式以及开放手术方式,开放手术目前大多数情况用于有神经或脊髓压迫以及结构性失平衡的病人,然而骨质疏松常常可以致使内固定失效。开放性手术创伤大,病人多数是老年人,手术之前需要进一步评价病人的心肺功能还有病人手术的耐受性;同时还要进行骨密度来评价病人骨质疏松严重水平,内固定植入时往往需要应用骨水泥强化来防止内固定失效。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手术创伤小、风险小、恢复快;通过微创手术能够达到恢复椎体力学强度、稳定骨折、阻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减轻疼痛的作用,让病人尽早恢复正常的活动,降低了卧床相关并发症。

六、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日常预防措施有哪些?

1.调整生活方式(运动、阳光、戒烟、限酒等):适当的运动有利于骨量的保持,特别是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来说每周应该坚持3小时左右的运动,运动还可以提高灵敏度和平衡能力,降低老年人摔倒的机会;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有效接触日光中的紫外线,增加皮下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钙质有效吸收的载体;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防止体内钙质的流失,尽可能的保存体内钙质。

  1. 骨健康补充剂(维生素D、钙):良好的营养对于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包括充足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从儿童时期开始,平日饮食应当摄入充足的钙,因为钙会影响骨峰值的获得。青少年时期每天摄入钙元素量为1000-1200mg,成人为800-1000mg,绝经以后的妇女每天摄入钙元素量为1000-1500mg,对于65岁以上的男性和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胃炎的病人,每天建议的摄入量为1500mg。可以服用钙剂在进餐后,再服用200毫升液体,这样能促使钙吸收,而且分次服用要比1次服用效果好。对于胃酸缺乏者可以服用枸橼酸钙,以助于吸收。维生素D的摄入剂量为每日400-800U。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大豆、燕麦片、豆腐干、海带、花生仁、鸡蛋黄、虾皮、芝麻酱等;含维生素D高的食物包括鱼类、蘑菇、蛋类较多,而肉类中含量极少或完全不含。
  2. 正确的姿势及预防跌倒: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起床时慢慢起身,动作放缓,避免急转身;在家中要注意防滑,在浴室、卫生间铺设防滑瓷砖、防滑垫等;最好在老人手边安置一个夜灯,或老人起夜时叫醒家人搀扶;腿脚不灵便应配备拐杖,出行时尽量有家人陪伴。
  3. 定期检查:对于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了解骨质疏松程度以早期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