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

刘兴一1 ,辛海霞2(通讯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31

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记录患者的康复情况及评价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接诊168例患者,全部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入院时间的早晚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记录和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髋关节Harri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且能够让患者有自我护理意识及能力。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骨科

骨科患者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之后,较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神经血管损伤、感染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1]。对于此,临床强调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其中之一便是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旨在有效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和改善肢体功能状态[2]。康复护理干预基于康复医学而获得发展和应用,是当前骨科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一种护理理念及模式。本文以168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现作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68例患者均由我院接诊,全部顺利完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且均是单侧置换。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本次的护理研究知情。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53、31例,年龄26-74岁,平均(58.76±10.5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51、33例,年龄30-71岁,平均(58.79±10.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是: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比如手术切口恢复、引流量、血肿、渗血;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深呼吸训练、臀部肌肉训练,并正确按摩臀大肌、股四头肌。

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三点。第一,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制定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这一过程中利用文献库和资料库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对骨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确保掌握康复护理干预的实践操作方法,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第二,对患者实施早中期康复护理干预。一是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意识到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知晓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进行自我护理管理。二是进行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应该禁食刺激性食物。三是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前期进行简单性的康复训练,为避免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受限,可以在患者的患肢外下方垫上软枕。待患者的康复效果渐佳时,可指导患者进行臀部肌肉训练、腓肠肌训练、四头肌训练,由家属或护理人员按摩患者的重要肌群,主要是臀大肌、股四头肌,旨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除此之外,可以协助患者沿着床边行走,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第三,对患者进行后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借助双拐下地行走,纠正患者错误的操作,促使患者有正确的康复姿势和运动方法。可指导患者自行完成坐卧、穿衣、如厕、行走,座椅应该是软硬适中的,且叮嘱患者不能跷二郎腿,保持正确的坐姿。在患者居家护理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做好电话沟通或上门随访,叮嘱患者居家护理时注意有关事项,避免出现生理活动姿势不当的情况,日常坐姿要确保规范。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髋关节Harri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范围这四个维度,分值分别为44分、47分、4分、5分。≥90分计为优,80-89分记为较好,70-79分计为良,<70分记为差。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有四个维度,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采用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满分为172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检验、2检验;检验依据: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髋关节Harris评分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9个月

观察组

84

73.65±5.02

79.87±4.13

83.65±3.06

对照组

84

70.44±3.19

74.06±5.22

78.96±4.12

t

/

4.946

8.000

8.376

P

/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

不同时间,观察组的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ESCA评分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9个月

观察组

84

123.65±10.45

137.98±15.87

146.87±13.65

对照组

84

108.77±14.32

121.64±10.55

135.67±14.76

t

/

7.693

7.859

5.106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当前各大医院骨科的一种共识,强调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尽快提高或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时,不仅有一般基础护理内容,而且护理人员可以将各科专门的护理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残余机能的恢复[3]。不仅如此,当前一些医院已经设置了康复护士岗位,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进一步提高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本次的护理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也因此表明康复护理干预有良好的效果。在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其中的康复训练是重点所在。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会综合分析患者的术后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让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训练。本次观察组的康复训练中,以下床行走、四头肌训练、臀部肌肉训练、腓肠肌训练、臀大肌、股四头肌的训练为主,发现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患肢功能和恢复残余机能[4]。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居家时做好康复训练,确保了康复训练的持续性,对提高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有十分大的裨益。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而言,一系列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达到改善患肢功能的目标,值得骨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巧珍,王繁,陆汝燕,等.个性化居家骨科护理方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71-73.

[2]易萍萍.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92-393.

[3]张锐.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9):205-207.

[4]于雅静.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24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