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沈剑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在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使用永久性静脉留置导管材料条件下,其通常会遭遇到复杂多样的具体问题,需要择取适当措施展开解决处置。

【关键词】永久性深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常见问题;护理措施

血液透析治疗技术方法是指向肾脏器官功能衰竭疾病患者加以运用的,能够发挥肾脏器官功能替代作用的治疗技术方法,其能帮助清除人体内部的代谢废物和数量多余的水分,控制维系患者肾脏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存过程持续时间。对质量良好的血管通路结构的建构和保持,是支持确保血液透析治疗活动顺利推进的关键性前提条件;推进开展动静脉内瘘手术处置尽管能指向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取较好效果,但是其并不适合针对所有患者加以使用,部分血管组织结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患者,不适宜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处置。在临时深静脉导管材料具体使用过程中,不但能够引致患者出现数量较多的临床并发症,还会在针对患者实施反复多次导管留置操作过程中,提升患者实际感受的生理痛苦程度。永久性深静脉导管材料展现的生物相容性相对更好,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通常不会引致出现血栓问题或者是感染问题,但是从实际临床应用过程展开阐释分析,其存在发生导管材料打折问题、血流数量不足问题、堵塞问题,以及感染性问题的高度风险性。为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发生,应当针对永久性深静脉导管材料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不良因素展开全面系统归纳分析,并且制定提出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护理处置对策。

1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血液流动数量不足或者是堵塞问题

部分患者的血液处在髙凝状态,其针对抗凝类药物制剂的使用数量相对较少,客观上引致患者的血液流动数量显著不足。

部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实际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相对存在明显不足,其插管技术操作技能缺乏成熟性,客观上导致其在选择插管位置过程中缺乏准确性,或者是针对导管材料的选择不够正确,与患者的深静脉血管组织长短程度无法相互匹配,继而引致患者的血液流动数量显著不足。

也有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行为存在失当问题,继而在完成封管环节之后引致患者血液发生逆流现象,继而呈现出血栓病情。

部分导管材料存在设计不合理问题,其生物相容性表现相对较差,在长期持续使用条件下,极易引致患者形成和展现出血栓病情。

1.2导管材料端口位置发生破裂问题

尽管导管端口位置发生的破裂问题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是其一旦发生,通常会给血液透析治疗过程造成不良影响,且在情况严重条件下,极有可能引致患者出现空气栓塞问题,继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导管材料因素。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选择运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导管材料,也就是导管材料的质量状态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除此之外,通常还认为与针对一次性无菌血液回路开展的更换操作环节具备相关性,且不同厂家实际执行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彼此存在差异,部分导管材料的接头部位长度过大,容易引致导管材料接口位置与动静脉血管组织相互衔接位置的压力强度显著提升,客观上极易引致导管材料发生破裂问题。

(2)护理人员因素:部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未能严格遵照执行临床规程,比如在实施导管材料连接操作过程中,基于导管连接位置形成展现出血渍现象和碘渍现象,继而引致导管材料与接口位置之间形成粘连问题,继而无法顺利完成取出过程;部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导管对接操作环节与导管平行分离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引致导管极易发生破裂问题;除此之外,部分消毒液物质与导管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过程,引致导管材料的脆性显著提升,客观上显著提升导管材料发生破裂问题的风险性。

2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过程中的护理处置策略

2.1指向血液流动数量不足或者是堵塞问题的护理策略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要指导患者控制减少活动行为,继而避免针对导管材料施加扭曲作用,且要避免针对导管材料施加用力牵拉行为。假若在接受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现血流数量不足问题,则要避免实施双腔管口对调操作环节,以避免针对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护士可针对导管材料的所处方向展开调整操作环节,且要控制保证调整方向具备一致性,调整力度具备适当性,继而避免导管材料基于患者血管内部发生打折问题,确保患者的血液流动数量充足。

护士在针对患者开展导管留置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指向双腔管口位置和导管材料出口位置展开彻底消毒处理,且要在接头位置择取运用无菌敷料展开保护操作环节,同时使用一次性无菌肝素帽。

2.2指向材料端口位置破裂问题的护理策略

在具体选择导管材料过程中,要重点做好针对导管材料质量状态的检查控制工作,注重选择运用生物相容性表现良好的导管材料,同时还要选择运用与导管材料具备较高水平匹配程度的无菌性血液回路,控制降低导管材料发生破损问题的风险性。

要指令临床护理工作人员严格遵从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操作环节动作轻柔且准确性高,能确保优质效果。

结语:

    基于对现有的临床研究文献展开综合性梳理分析,不难发现,指向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运用永久性静脉导管材料,能够展现出较好效果,但是也存在多种问题,需要择取和运用适当类型的护理策略展开解决处置。

【参考文献】

[1]张丽君,王蓉,章峰.左卡尼汀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08):1004-1007.

[2]姜晓颖,张晓磊,翟瑞杰,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出血的发生与血脂、血压及营养状态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系统医学,2022,7(14):1-4.

[3]卢海源,蒋海涛,史国辉,等.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AOP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07):763-767.

[4]程星原,刘亚菲,吴云.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及ghrel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包头医学,2022,46(02):26-28.

[5]胡晓红.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5):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