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1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方法

何丽

(都江堰市岷刚医院有限公司  四川都江堰,611830)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医疗水平的发展为脑卒中的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得以生存,但治疗后可能伴有失语、瘫痪等后遗症。中医康复临床常采用针灸、中药内服、中药熏蒸及按摩推拿等治疗,在降低脑卒中治疗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存上可发挥一定疗效,其应用价值也值得深入研究。

脑卒中的危害是什么

脑卒中,及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同时也是引发痴呆的重要病因。除此之外,脑卒中还可能增加抑郁发生风险,对人类生理及心理都会造成损伤。并且如果出血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极差,数据统计死亡率高达80%,据数据统计约每一分钟就有3个人死于脑卒中,经治疗存活患者约有70%遗留不同程度残疾,且存在复发风险。但是有研究表明大脑损伤后脑功能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的,由此在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接受全面康复治疗,且发病后越早接受康复,功能就恢复越好。

脑卒中中医康复方法有哪些

  1. 针灸:针灸是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重要方法,可通过经络感传作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应用针灸治疗时需遵循中医辨证原则,如中经络主症为舌强语塞、半生不遂,则采取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为主,可选取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如中脏腑主症以迷蒙、昏睡及神志恍惚等,则需采取启闭固脱、醒脑开窍原则,选穴以督脉穴就手厥阴经为主。针灸包括头针、体针、电针及其它联合康复训练。头针取穴可在头穴刺激区选择,并根据患者症状配穴。如伴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可从百会至前顶及其向左、右各1寸及二寸的平行线,如伴有吞咽困难及饮水返呛,或者还出现语言障碍,则可选择风池、风府及两穴之间施针等。体针则可以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伏兔、血海等为主穴,并根据患者选择配穴,如舌强语塞可取廉泉穴、口眼歪斜可取地仓、颊车穴、五指不伸可取后溪。电针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痉挛,可选择合谷。足三里、悬钟、曲池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一般来说,如患者处于脑卒中急性期,在进行针灸选穴时,以采取选穴宜少勿多,针灸术式需辩证施治。通过针灸可从细胞、分子等多层面促进脑功能恢复,且通过针刺保护脑缺血后的神经元,继而减轻水肿,改善患者认知及运动能力。目前,针灸在脑卒中康复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认证及认可,有效率达到95%以上,可加以利用。
  2. 中药内服:在中医药学中,一般认为脑卒中与内伤积损、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及情志所伤有关,中医药应用于脑卒中中经络治疗多遵循平肝熄风、化痰通络原则,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包括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中脏腑则以化痰开窍、通腑泄热为主,恢复期则需注重扶正祛邪。随中医康复治疗不断进展,中风病证候分型也逐步规范化及标准化,在采取中药内服治疗时可根据不同证候分型选择治疗方案,如风痰淤阻症通常采用化痰熄风原则,这类患者通常伴有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苔白腻等症状,可以牵正散与导痰汤治疗,痰热腑实证则采取平肝熄风、清热攻下为原则,患者都伴有腹胀便秘、口黏痰多、半身不遂等症状,可采取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以改善患者相关治疗。星蒌承气汤由竹茹、玄参、全瓜蒌、胆南星、生大黄、地龙、天竺黄等中草药水煎制成,如气虚可再加用黄芪、太子参。其中全瓜蒌有清热化痰之功效,生大黄则峻下热结,竹茹、丹参等药物合用可清热平肝,再以天竺黄可强豁痰开窍之用,诸药为伍可清热化痰及祛风止痛,并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痰热闭窍证可伴有昏聩不语、大便秘结等等,可以导痰汤送服至安宫牛黄丸大清热涤痰开窍之效。如伴有手足肿胀、气短乏力、心悸自汗等症状可能为气虚血瘀证,可以补阳怀五汤补气行淤。此外,有研究认为内生毒邪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为内生毒邪,主张将解毒护脑作为第一要法,可选黄连10g、黄芪10g、黄柏10g、山栀10g、甘草3g制成黄连解毒汤,再随症加减药物,如大便秘结可生大黄6g、生地20g。中药康复治疗在脑卒中的应用关键在于辩证施药,需正确判断患者临床证型,灵活用药。
  3. 中药熏蒸: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多由脑部血管突然阻塞、破裂导致,中药熏蒸通过将中药汤剂煮沸对患者皮肤进行温热刺激的同时,汤剂中所含的中草药也可发挥相应的效应继而达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效果,同时也可减轻患肢肿胀并促进患者肌力恢复,一般可在患者睡前进行中药熏蒸。可以川乌9g、伸筋草、木防己各20g、王不留行、鬼箭羽各30g配200ml水,煎1h后滤出药液,再加200ml水煎1h,取水煎液熏患肢,待水煎液温度下降至36℃作用以药液洗患肢。中药熏蒸也可通过中药熏蒸汽疗仪可更好调整温度及治疗时间。中药熏蒸在脑卒中偏瘫肌痉挛中应用效果良好,加加用鸡血藤、川穹、丹皮、白芍等药物缓解疼痛,其中白芍可止痛,鸡血藤有舒筋之用可治风湿痹痛。
  4. 按摩推拿:推拿在中风病后遗症后期较为常用,随着现代康复医学进步,推拿按摩也逐步在卒中早期肢体康复得以应用,但在应用按摩推拿时,需注意力度及手法,并对症应用,以更好地发挥按摩推拿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价值。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可先适度屈曲瘫肢各大关节并配合肌肉按摩,待中脏腑意识恢复,病情相对较为稳定后,可选取瘫侧上下肢相关穴位进行指压按摩,并采取摇动关节法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如在中风恢复期,可选取足部隐白穴、涌泉穴、至阴穴、手部的商阳、少商、关冲、中冲等穴位以一指点或三指点法进行点压治疗,再沿手足三阳经、三阴经循行部位进行推拿可降低患者残疾风险。期间也需结合患者症状选取合适的手法及力度。如半身不遂、气虚血滞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需足以益气通络,以手足阳明经经筋皮部为重点,以轻柔手法进行推拿,如肝阳上亢者则可适度加强手法,并进行关节被动运动操作。此外,对于语言不利患者,则采用头面部推拿并辅以一指禅推咽喉部,如肾精亏损则可在此基础上,采取擦督脉、擦涌泉、擦肾俞命门等。同时也可通过推拿按摩天枢、三门、气海等穴位改善患者肠腑功能,并减轻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