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认知干预运用于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行为认知干预运用于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杨梅 ,娄俊俊

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潘三医院    邮编232096

摘要目的:将行为认知干预运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患者80例,并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在患者出院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并通过数据结果对行为认知干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院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P0.05。结论:将行为认知干预运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行为认知干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价值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壁上的胆固醇和动脉中其他物质沉积物组成斑块聚集引起。斑块聚集过多,动脉管道变窄使得血液通过困难,心肌供血不足导致胸痛或不适即为心绞痛[1]。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引起的疼痛,一般患者常会合并其他并发症,高血压就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壁发生变性、缺血等情况的同时血压剧烈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导致。高血压可控制,但需要终身治疗,通常以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控制治疗为主[2]。本次研究对行为认知干预运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因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到本院救治的患者80例,(男性50例、女性30例)进行调研。将患者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8~91岁,患病时长3~7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0~89岁,患病时长3~7年。两组临床数据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入院治疗的患者;2肝脏、心肺功能正常,无其他严重合并症;3.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妊娠期患者;2.有肝脏、心肺功能异常等疾病;3.有严重精神障碍、无法正常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患者;4. 有哮喘、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史者。5.老年高危患者以及不合作的婴幼儿;6.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同意加入此次调研。

1.3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医院简要介绍,增加患者的熟悉程度。建立患者信任感与医护依从性,告知护理注意事项及主要措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行为认知干预措施: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积极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使其紧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树立疾病治疗信心,乐观积极面对生活;鼓励患者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改善其负性情绪;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接触与交流,以减少患者的防备心理,对患者的隐私与权力做到尊重,通过患者的病况建立更全面的心理护理方式。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建设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通过情感干预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恢复。患者疾病的出现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若不妥善处理,容易威胁到生命。再者患者担忧治疗效果可能不能符合患者的心理预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会产生各种不适,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大概率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能够避免因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开导患者,及时反馈病情好转情况,使患者减轻焦虑,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状况

实验组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生活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格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n%]

组别

n

身体

心理

社会

生活

对照组

40

69.56±8.75

65.88±5.58

66.57±9.48

82.29±4.49

实验组

40

86.87±6.34

78.35±6.34

84.82±9.17

87.94±5.53

P

-

P0.05

P0.05

P0.05

P0.05

2.2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通过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的对比。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格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0

717.50%

3177.50%

25.00%

3895.00%

实验组

40

1230.0%

2767.50%

12.50%

3997.50%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行为认知干预的理论基础是指患者在临床疾病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心理状况的改变,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一般是由于负面的心理、想法以及负面的行为组成[3]。而这种行为认知干预模式通过帮助患者了解患者本事的习惯并分析,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积极解决问题[4]。在本次研究中接受行为认知干预的患者在出院后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会更好;出院后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也高于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出院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P0.05。

综上,将行为认知干预运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丹. 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31):2.

[2] 陈娟, 樊倩, 张敏霞.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011):044.

[3] 顾晓岚.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41).

[4] 袁海霞, 朱惠芳通讯作者.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医药界,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