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来不来,还要“问过”这些因素,发现后应及时治疗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8
/ 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发于30~50岁妇女,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子宫动脉栓塞术(USE)是国内外近年来利用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新途径。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有效、保持子宫的完整性等优点,患者普遍容易接受。

IMG_256

手术方法

患者排空膀胱,平卧治疗台上,常规消毒铺巾,腹股沟区局部麻醉后,运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地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在下,放置4F或5F导管,选择性地分别插入左右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双侧子宫动脉开口部位及走行后,超选择地插管于子宫动脉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明确肌瘤大小、部位、数目及供血情况,留置导管于子宫动脉内,经导管推注1~2mm真丝线段,至子宫动脉血流明显缓慢后,推注明胶海绵适量,栓塞子宫动脉主干。复查造影见肌瘤血供完全阻断,而子宫可通过盆腔及侧支循环而不影响其血供。肌瘤因缺血缩小并萎缩,从而达到控制肌瘤发展长大,减少月经量,使经期恢复正常纠正贫血的治疗效果。术毕,拔管加压包扎,并用1kg砂袋压迫伤口回病房。

术前准备

病人入院后,常规做出凝血时间、血液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胸透、宫颈刮片检查;手术时间避开月经期,术前做碘过敏实验,青霉素皮试,腹股沟区备皮;术前4h禁食、2h禁水,常规插导尿管;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治疗效果,避免患者精神紧张、子宫痉挛造成术中子宫动脉插管困难。

术后内、外出血的监测

术后病人回房:(1)绝对卧床休息24h,遵医嘱测血压、足背动脉搏动30min1次,连续8次,血压、脉搏稳定后改为每4h测量1次,因导管在动脉血管内操作有损伤血管使血管穿孔和血管壁撕裂,引起内出血的危险。(2)沙袋持续压迫股动脉穿刺处6~8h,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24h,留置尿管24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情况,预防止血不彻底、压迫止血不当、肢体移动、穿刺处血凝块脱落引起的皮下血肿或大出血医学|整理搜集。(3)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剧腹痛的情况,剧烈腹痛多由肌瘤破裂出血引起,如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14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正常,无1例内、外出血情况发生,术后24h均解除加压包扎之绷带。

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栓塞术后即可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可能与栓塞后子宫供血不足以维持内膜生长有关,本组14例患者术后均有少量阴道出血,随后间断性排出黄白色非脓性分泌物。经给患者讲解原因,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并常规使用甲硝唑滴注预防术后感染,无1例发生子宫内膜炎等术后并发症。

术后血栓形成

导管过粗、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导管表面不光滑,使血管内膜受损造成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导管捅下也可形成。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温度、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现肢体冷、苍白、无脉或脉弱,表示可能为血栓形成。

子宫肌瘤是平滑肌源性的良性肌瘤,栓塞其血供来源的子宫动脉而使瘤体发生缺血性改变而逐渐萎缩,保持了子宫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技术,正在逐步取代开腹术,但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许多患者对此手术非常陌生,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疗效的可靠性,被动勉强接受治疗。这种心理负担容易引起术中血管痉挛、插管困难或失败,也非常不利于康复,甚至主观抵制疗效的评估,特别是术后夸大疼痛程度,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对症处理,影响同房间的患者接受该手术。所以护士与医生的作用同样重要,自患者入院起耐心细致地进行健康宣教,解释栓塞手术机理特点,疗效伴随出现的不适的处理办法、经验和结果,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和预见性,依从性大大改善,医患关系融洽,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