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灵敏性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6
/ 3

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灵敏性及应用价值分析

李淑华   ,布春青   ,何明丽   ,郭桂芳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实验研究膝骨关节炎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课题研究对象为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共选取106例进行研究,抽取研究时间2020.2-2022.11,对患者分别实施磁共振检查及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阳性检出率、特异性、灵敏度、准确率、关节软骨损伤度情况。结果:在106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磁共振阳性检出率高于CT检查阳性率,磁共振检测的灵敏性、准确率高于CT检查,磁共振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度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检查能够提升检查准确率,检查灵敏性较高,为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膝骨关节炎;灵敏性;应用价值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骨科疾病,临床比较常见,其发生原因为膝关节出现退变或遭受磨损,临床症状具有差异性,一些患者会产生单一关节疼痛感,一些患者会出现肿胀变形、局部红肿或发热情况,另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肢体活动受限、膝关节周围神经压迫等表现,大多数患者在出现单一关节疼痛时并没有进行重点关注,伴随疾病的不断进展,痛感逐渐增强,导致其肢体行为受到影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后果[1]。早期的精准判断能够为之后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促使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症状。膝关节是人体关节最复杂的关节,在运动、车祸时,膝关节极易受到创伤,临床确诊膝关节损伤时,常采用X线、CT等检查方式进行判定,其中X线检查明显骨折症状会产生良好的确诊率,CT能够有效判定膝关节损伤类型,但此两种方式不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成像,在组织分辨率方面,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诊断方式[2]。本次对于我院2020.2-2022.11接收的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106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入组研究,时间年限从2020.2-2022.11,男性组员56例、女性组员50例,选取年龄为40-75岁之间,计算年龄平均数52.34±7.23岁,膝骨关节疼痛持续时间5个月-8年,平均(3.35±1.23)年。本研究选取人员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签署了同意意向书,在医学伦理相关组织审批通过后,本研究得以开展。

1.2方法

磁共振检查:采用磁共振扫描成像仪为患者进行检查,圈层选择绕膝线圈层,层距、层厚分别为1mm、3mm,通过SE序列进行扫描,进行矢状面和斜冠状位平扫,矩阵设置在369×150,再进行脂肪抑制扫描,矩阵设置在268×150,告知患者在扫描期间伸直膝关节,由相同医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MRI影像特征。

关节镜检查: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于硬膜外部位髌上囊骨关节部位为患者进行关节穿刺,将外溢液抽出后,注入生理盐水至关节内侧,促进关节腔扩张,穿刺点在骨外踝前缘及其胫骨上缘髌腱外侧中心处,于穿刺点真皮层做一切口,切口长度为0.5cm,再将关节镜注入关节软骨组织中,仔细观察患者病变情况和病变位置。

CT检查:采用GE Optima CT660 进行拍摄,螺距、层距、层厚分别为1.375:1、0.625mm、0.625mm,患者仰卧平躺,脚先进入扫描区,软组织窗宽、窗位、骨窗窗宽、骨窗窗位分别设置为400HU、40HU、1500HU、300HU。

1.3观察指标

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3],对于两种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准确性=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假阴+假阳)×100%;特异度=真阴/(真阴性+假阳)×100%;灵敏度=真阳/(真阳+假阴)×100%。对比两种检查下软骨损伤度的诊断情况,包括软骨损伤0级、级、级、级、级五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膝骨关节炎诊断研究数据比对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实施处理,阳性检出率、特异性、灵敏度、准确率、关节软骨损伤度检验方式为卡方,表示方式为(n,%),P<0.05为数据差异性结果具备比较差异,结果代表数据差异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分析研究

在106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关节镜检查阳性患者100例,占比94.34%,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8.00%(98例),CT阳性检出率为82.00%(82例),差异性明显(X2=9.422,P=0.002),数据结果见表1。

表1:检查结果分析研究(n,%)

检验方式

关节镜阳性

关节镜阴性

总计

磁共振检查

阳性

98

2

100

阴性

2

4

6

总计

100

6

106

CT检查

阳性

82

4

86

阴性

18

2

20

总计

100

6

106

2.2两种检查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析

磁共振检测的灵敏性、准确率与CT检查进行比对,存在明显比对优势性(P<0.05),两组检查特异性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数据结果见表2。

表2:检查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比较(n,%)

组别

准确率

特异性

灵敏度

磁共振(n=106)

96.22(102/106)

6.66(4/6)

98.00(98/100)

CT(n=106)

79.24(84/106)

3.33(2/6)

82.00(82/100)

X2

14.203

1.333

14.222

P

0.000

0.248

0.000

2.3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度结果分析

在106例疑似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关节镜检查软骨损伤分级 0级为 27例,Ⅰ级 22 例,Ⅱ级 25例,Ⅲ级 19 例,Ⅳ级 13例。磁共振检测的软骨损伤情况与CT检查进行比对,存在明显比对优势性(P<0.05),数据结果见表3。

表3:检查软骨损伤分级情况比较(n,%)

组别

0级(n=27)

级(n=22)

级(n=25)

级(n=19)

级(n=13)

磁共振

25(92.59)

22(100.00)

24(96.00)

18(94.74)

13(100.00)

CT

21(77.78)

19(86.36)

21(84.00)

15(78.95)

10(76.92)

X2

3.882

4.383

5.533

4.383

4.169

P

0.048

0.036

0.018

0.036

0.041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从而引起半月板损伤、关节内骨质损伤、关节滑膜或韧带损伤,发病早期,关节软骨中含水量较低,大部分会产生局限性表现,包括软骨变薄、表面磨损等,但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软骨破坏度逐渐加深,会产生软骨缺损、剥离、消失情况,最终引起骨赘、骨质增生,且关节间隙也会逐渐变窄。当关节软骨受损后,其表面会产生不规则形态,进而产生骨质着力不均情况,会加大软骨下骨承受压力,对软骨下骨质造成破坏,导致关节软骨周围骨赘生成,这种情况下,会引起关节面变性凹陷或变平直,导致关节液由软骨缺损部位进入,长时间对下方组织造成压迫,最终引起关节软骨下骨产生纤维组织、假囊肿、周围包绕骨质增生等[4]。膝骨关节炎主要侵入关节软骨、滑膜组织,导致关节产生疼痛、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此疾病成为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对该疾病的防治措施成为临床热点问题。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非特异慢性骨病变炎症,是由骨肌腱损伤、拉伤、断裂造成,该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腓骨层纤维样变化累及滑膜薄层组织导致的膝关节肿胀变形,临床诊断该疾病时,多与膝关节OA病灶特点结合,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物理治疗,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为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扫描,结果表明病变部位延伸至边缘组织,引起相关并发症,但关节软骨存在结节性退化、硬化情况,加之该疾病具有不可逆转性的发病特征,所以临床对该疾病多以早期诊断为主,进而可以及时治疗软骨退化[5]。膝骨关节炎患者在诊断时,方式有很多这种,包括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关节镜检查,以往诊断会结合临床病理分析,以X线紫外检测为基础,借用CT扫描进行检测,CT与X线检测均具有一定的弊端,容易产生漏诊情况,诊断准确率有待提升。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传统临床检查方式均以X线为主,主要因为骨质能够吸收较多的X线,所以能够利用X线片很好地显示骨质变化,但对于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等进行检查时,效果欠佳,会影响诊断准确度[6]。虽然,X线检查特征为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但X线检查不能对患者的疾病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在人体软组织分辨率方面,效果欠佳,对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风险,所以应用价值较低。超声检查可以清楚查看软骨表面光滑度,显示软骨损伤情况,显示早期边缘、透声变化情况,但因为超声不能穿透骨骼,所以容易被骨骼遮挡,也会受到扫描角度的影响,对于关节腔中央软骨进行检查时,会存在模糊的显示状况,具有一定的诊断弊端[7]。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常用于关节疾患诊断的内窥镜,能够清楚探查关节内部情况,对于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优势。目前,关节镜检查是临床诊断膝骨关节炎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该诊断方式是一种有创检查,操作复杂、价格高昂,对于缺少手术指征的患者,并不适用,且骨关节疾病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心理承受力较差,身体机能较差,对有创检查的方式具有一定顾虑,会对检查准确性产生影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所以该诊断方式应用范围较窄,对于膝骨关节炎早期诊断来说,应用价值较低。

关节镜检查在临床中和关节切开检查方法相比,风险更低,但同样具有创伤性,关节因僵硬不能实施手术,会引起继发性化学性滑膜炎,造影后容易产生假阳性,导致患者术后关节囊肿存在充血情况,出现关节积血等不良反应,临床使用磁共振检查,可以获取明显的检查优势[8]。最近几年,磁共振在临床获取了广泛应用,相关报道表明,利用背向超声散射图片,可以让膝骨关节表面的纤维层变化情况进行清晰地展示。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诊断优越性,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能够展现三维立体成像,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丰富诊断内容,获取准确的诊断效果。同时,磁共振能够清晰展示滑膜增厚、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问题,能够根据患者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度进行分级,并实施分级操作,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此可见,通过磁共振检查可以获取更多的定量检测和多种观察,能够一定程度提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促进诊疗效果提升。具体来说,磁共振的检查优势如下:磁共振具有独立成像系统,能够选取大量进口防辐射器械装备,不会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刺激性,不会引起损伤,存在较高安全性;磁共振可以得到原生组织扫描三维立体断面成像,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为图像信息做出分析,各病变部位成像情况比较清楚,可以保证疾病及时发现;可以明显观察软骨组织结构、再生骨组织、纤维层,不必开刀进行活体测定,能够防止切口感染,降低患者疼痛,可在最短时间了解患者病理位置和发病程度,能够提升检查质量

[9]。但是,磁共振扫描也具有一定不足之处,该种检查方式所需费用较多,诊断图像具有单一性,对于危重患者而言,承受力较差,所用时间较长,所以临床选择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下,采用最适合的检查方式。

本文研究中,磁共振检查下的准确率、灵敏性均高于CT检查结果,表明磁共振影像技术能够提升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性。

综述,磁共振在膝骨关节炎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灵敏性,能够将膝关节各个病变部位准确清晰的展示出来,可明确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可以获取比较理想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宇涛,牛晓敏,陈剑,邱志伟,金灵璐,仲卫红.易筋经对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患者脑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静息态、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12):105-111.

[2]杜婷,王静.髌下脂肪垫磁共振测量参数与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7):1939-1943.

[3]李珊珊,苏茵. 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药物及非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建议[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8):526.

[4]金明花,马佳宁,胡冰,李乐义,吴畏.膝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髓病变磁共振成像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22,26(03):492-495.

[5]徐晶,陈玲,谢丽君,徐荣全,黄小花,陈树强.肌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在膝骨关节炎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4):5601-5603.

[6]王宇,李秋莉,刘艳,李怡珊.MSCT与MRI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5):2847-2849.

[7]李维超.磁共振在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0,33(16):24-25.

[8]唐万龙.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对膝骨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6):134-135.

[9]刘鑫.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174-175.

[10]周海鹏.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灵敏性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