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丁翠 

山东省新泰市龙池中学,271200

摘要:德育不仅是思政课的内容,也是地理学科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下的教育观念,不仅可以培养能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还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上,教师也应当重视德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养成各种情怀和道德,同时对资源观念、环境观念等也要形成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地理知识不仅仅有历史性,同时也具有现代元素,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关注地理,因此古代地理知识涵盖面也比较广泛,例如天文、时间、区域等。现代的地理学科既融合科学性与人文性,同时也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再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全面。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德育元素,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1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实践中,德育并非只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初中地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承担德育的职责。按照教学大纲中对德育提出的要求及教材具备的思想性,拓展自身的教学思路,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策略,通过德育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提高德育效果,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健康思想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分析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会发现,教师除应负责地理知识的传授外,还应重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及建设者的重要任务。

2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开展的措施

2.1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德育渗透路径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初中地理教师除了讲述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当拓宽学生的地理学习路径,让学生能够本着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的原则,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践行地理知识。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户外,感受地理地貌,并且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加入德育等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形成自然的情感过渡,并持续不断地接受德育,思考德育效果。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还能够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当学生了解到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学生脑海中也会形成中国地图的概貌,感受到我国的地大物博,以及民族和平的来之不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

2.2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中人文素养的体现,要求人们从全球角度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人口要避免对环境造成负荷,比如旅游区控制游览人数;二是资源利用与开采方面要节制,延长资源使用周期,优先开采清洁能源,减少资源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污染;三是要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学会爱护环境,节能减排与植树种草就是爱护环境的行为表现。人地协调观涵盖人文地理的多方面内容,在实际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除了专门强调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在其他有关人文地理的课堂上,教师也应当充分进行人地协调观的教育。在自然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适当角度切入人文地理的内容,从而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以促进德育观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比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讲解全球气候变暖,借此把人与气温变化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3革新地理考核标准,渗透德育

分析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教师多会借助书面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抱有功利主义态度和应试心理。这将会制约地理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地理素质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重视转变传统考核方式,增加专门的德育评分项目,全面评定学生学习情况,推动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进一步渗透。此外,为保障教学评价实施效果,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还应重视德育评分相关内容的设计。如教师在地理考核过程中,可将开放性问题增加至地理试卷中,以地理学科内容为基础,让学生结合个人观点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道德水准。教师在教学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这部分知识点时,便可通过设计简答题,让学生依据现阶段一线城市人口情况尝试制订解决方案。这种问题设计除考查学生对人口容量知识及环境承载能力的掌握情况外,还可通过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价值取向及对现实情况的衡量等,了解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

2.4借助多媒体进行德育,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

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德育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教学需求运用一些电子设备为主流授课方式提供便利。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比如在多媒体教学法中融入德育内容。首先,教师需要搞清楚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点,一是表达形式比理论教学更为丰富直观,二是便于借助思维导图、地图、表格等可视化图表工具来教学。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教学区别于理论教学的优点,来融入德育教学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海陆的变迁”内容时,原有的理论教学只涉及对变迁过程的讲解,而多媒体内容则可以通过视频与图片呈现海陆变迁的过程。在视频与图片展示中会涉及对海洋与陆地环境的展示,在教学中即便教师没有特地强调“爱护环境”的德育内容,学生依旧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增强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另外,海陆变迁过程用理论表示,只是单纯的现象描述,若利用图表对不同环境影响下的海陆变迁进行对比,则能够细化人类对海陆变迁造成的影响。换而言之,多媒体以更简单的方式展现出更丰富的信息量,能够加强德育内容与地理知识的有机融合,促进德育内容在地理教学中的深度渗透。

2.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

地理知识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学生也应当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路,以教材内容为跳板,感受到世界上的地理知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时就应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思想,然后以该思想为引导方向进行深入阐述。例如,现阶段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面临水资源、空气、土壤污染等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这些真实的案例,并向学生描述水资源污染以及治理的相关方法,让学生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有深度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用水时,学生也会关注到节约用水习惯的养成,这样的课堂上才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另外,教师也应当在学生内心深处种下一颗不断萌发的种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也应当有效借助各种多媒体设备,例如电脑、投影仪、各类信息技术平台等,为学生分享资源,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下载并学习,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完成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述一些地质灾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如果只是口头讲解,学生就难以感受到灾害的危害,此时教师就可以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自然灾害的产生过程、产生结果,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命运的关怀。

结束语

初中地理不仅仅是描绘天空与大地的学科,更重要的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撒给祖国未来的栋梁。其他学科也应如此,将德育教育贯穿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坚定地托起民族未来的希望,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挖掘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研究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引入素质教育的新型理念,将地理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参考文献

[1]吴清峰.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0(07):46.

[2]刘雪侠.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0):167-168.

[3]欧清燕.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2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