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研究

赵海魂

身份证号:532626198811091312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许多的工程建设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工程坍塌损坏的现象日益频发,为了避免此类坍塌事件的持续频发,给工程建设生产及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预防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减少因工程建设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危险性事件的频发,需要从工程建设的源头入手,进一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规避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建设;灾害预防;

目前,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地质灾害的频发现象,多数是来自然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此影响下,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其经济与生活也长期受到此类灾害的影响,使当地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那么在对于地质灾害的判定预防过程中,根据地质灾害的损害程度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不同,其工程建设方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会根据灾害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受到过地质灾害损伤的地区而言,当工程建设公司再次对此类地区进行灾害治理施工时,很可能会诱发类似的地质灾害发生,那么,为了有效的对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进行合理的治理与监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工程建设的源头进行治理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源进行等级评估,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一、现场灾害危险源的辨别

所谓的危险源,就是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根本源头,要想进一步减少自然灾害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最大可能的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从根本上寻找地质灾害的危险源,从源头出发,加强对危险源的辨识水平,是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施工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现场地质灾害危险源的辨别,其工作内容是极需具备细致、严谨性的;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源辨别工作中,主要考虑施工总体的布置、施工工艺、构筑物、工作现场的环境以及安全保障等措施,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各个辨别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由此进行危险源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内容。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危险源的探查工作时,首先要考虑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哪些,从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开展,辨识地质灾害的类型,针对施工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而言,其主要的事故类型为坍塌、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这些是在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是通过现场作业的探查、资料数据的分析、对于施工现场的进一步确认检查等方法来判定;对于灾害危险源的辨别,首先要对现场工作、地质灾害的发生预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理解,除此之外,要结合当地地质环境的探查、当地水质环境、地理因素、天气状况等的分析,由此来确定最终的危险源头。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危险源的辨别,需要进行以下的工作内容:

1.在施工建设工程现场,与现场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进一步了解现场的工作状况,从而初步判断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2.除了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现场工作状况之外,对于现场的工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探究,对现场工程建设进行细致的观察,来判定危险源。

3.在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分析观察之前,还需要针对公司过往的工作事例,事故等的相关记录,以及过去的施工建设工程中,出现过的工程事件,灾害发生处理的后续等,都需要进一步了解。

4.除了从企业工程施工单位获取一定的信息之外,对于外部发布的一些相关信息,危险源的判定,灾害发生的有关因素,都需要进行分析探究,保证危险源的进一步排查。

5.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工作,在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源的判别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施工中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制定详细周密的检查表,进一步提高安全检查表的精确性。

二、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1.地面塌陷区和特殊类岩土区

这两类又分别称为采空区和软土区,这种区域多位于平原区,地形较平坦,地质类型单一,构造简单,其中水文地质条件性导致了其对工程建设的不利性,因此,像这种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大致认为是中等类型。因此,在该地质环境下进行的施工建设,其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塌陷类以及特殊类岩土地质灾害,危险系数较大,因此这类区域进行工程建设的适配性较低。

2.特殊类岩土区域

这类地区主要处于滨海平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地质结构构造简单,但由于其较为不便利的水文特征,对该地区工程建设影响较大,但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这类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系数相对为中等,较适宜进行相关的建筑工程设施。

三、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1. 针对工作人员的相关管理措施

    在进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管理的工作内容时,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措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管理条例进行相关工作,给予工作人员最好的安全保障,同时,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施工团队的安全管理的水平是否符合标准,要保证工作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强烈的安全性,及时关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管理的可靠性。其次,建筑工程方需要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生产责任。

除了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之外,还需要对工作过程中的物件进行一定的管理,确保施工建设物件的可靠性,从各个角度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 对物的危险状态的把控

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进行控制,做好全面的距离防护与时间的把控,在工程建设现场,需要具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安全进行维护检查,针对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区域,进行全面预防,找准危险源,及时控制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害,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可以通过采取人工检测手段,或者运用信息智能技术进行动态检测等,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时刻把握施工现场的环境变化,及时掌握最新最全面的灾害信息状况。

四、在综合评估过程中的建议

在进行现场施工建设之前,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程地质勘察情况,详细的分析该地区的岩土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特征等,为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提供充足的建设依据,同时可以提高综合评估的准确性,有利于后续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在对于地质灾害进行相关防治措施中,首先应该考虑该区域的岩土特征、构造特征对施工建设的影响,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诱发新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从源头出发,预防地质灾害的频发。

结束语: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分布广且数量大,而由于地质灾害引起的坍塌事件也因此不断发生,那么,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在此之前进行相关的灾害预防措施,找到危险源头,从危险源出发,通过综合评估,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才能进一步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卢金泽,苏圣雅.浅析山地城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城市与减灾,2010(4),14-15.

[2]梁建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J].建材发展导向,2011(7),7-8.

[3]卓圣颖.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No.252(06):92-9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