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西藏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

多吉次旦

察隅县气象局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  860600

摘要:西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形特征,在高海拔大气和天气系统的影响下,西北地区气候复杂多样,干燥寒冷,东南地区炎热潮湿,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区。西藏的生态环境脆弱,易受许多天气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专家研究表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关键词:西藏;气象灾害;特征;防御措施;

引言

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是高原气候,全年分为不同的旱季和季节,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很大。由于西藏的地形和气候因素,风暴、洪水、冰雹、暴风雪、强风和冻雨等天气风险更有可能严重影响当地农业和农业生产,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因此,必须分析西藏重大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影响,提出可持续的气象灾害预防措施,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地方农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并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西藏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特征

1.1干旱

由于西藏地形复杂,降雨量分布差异很大,主要是东部和南部,部分是西部和北部。临沂地区降雨量最高,平均年降雨量约650毫米,干旱地区最低,平均年降雨量只有50-70毫米。由于海拔高、空气稀少以及缺乏冷热气流,西藏地区容易受到水蒸发造成的气候干旱的影响。干旱在西藏十分普遍,主要是在初夏和仲夏,推迟了春天的播种,影响了种子、叶子和离乡背井等。并对冬季作物的根深蒂固和开花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初夏的干旱也不利于新返回的牧场的生长,影响了牲畜的生长。农业和畜牧业的干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2雷电

闪电是雨云中出现的垃圾填埋场和雷电现象,是当地的自然灾害天气现象。闪电可在一瞬间造成毁灭性影响,并可能造成生命损失、建筑物被毁、森林火灾、通信设施被毁、电力和供水设施被毁等。对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西藏是该国受闪电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西藏闪电的频率有着重要的季节变化闪电主要集中在3月-11月,增长期为7月-9月,占全年闪电频率的50%以上。据有关报道,西藏每年监测大约4万至10万次闪电,主要集中在日照以东昌都山南拉萨区其中,那瓜、拉萨、山南三年的平均打雷天数达到85天、2天、68天、9天、57天、3天,是同一纬度下打雷天数的1~1.5倍。

1.3大风

从第二年的10月至4月,西藏地区每年都受到西风、寒冷和高压土壤的控制,降雨量少、雪少、干旱多,特别是在2月至4月。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山区和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Ali、nalu和changdu的西北部。由于天气恶劣,西藏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可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对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降低了农民和牧民的经济收入。

2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2.1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

按照国家防灾减灾的有关要求,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对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频率、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诱发气象灾害的因素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与收集,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依据气象灾害分布、易发地、主要致灾因子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同时,认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排查,深入查找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2.2搭建智能传播平台:精准推送、多元渠道、场景建构

传统的突发气象灾害应急信息以报刊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平台,内容生产模式较为单一。智能媒体的发展催化出公众多元的阅读需求和媒介接触习惯,灾害应急信息的生产应当由单一的文本模式向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转变,为公众提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信息,以便公众更好地适应突发事件中周边环境的变化。首先,通过个性化算法推荐来满足公众差异化诉求。回顾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应对突发气象灾害事件所发布的应急信息和科普相关内容等“千人一面”,在信息获取不对称的环境之下无法满足不同受灾情况和不同知识背景的多元用户需求。因此,灾害应急信息的制作应根据用户的不同特征精准生产相应内容,而后将内容信息与用户画像实现精准匹配,并通过算法技术进行“点对点”推送,避免冗余的气象预警等应急信息,满足公众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需求。其次,通过全媒体渠道融合呈现应急信息全貌。在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过度冗余的信息充斥着网络,造成有效信息的匮乏,使公众在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时无法高效、准确地知悉所需信息。媒体应改变内容生产方式,将灾害应急信息按照各媒体平台的不同特性进行差异化生产,利用智能算法技术进行全媒体渠道融合,实现不同形态碎片内容的精准投放。这种全媒体化的形式看似碎片化,实则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受众形成了直接交流互动,可以共同将“碎片”进行积累甚至共同再创造,逐步还原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全貌,帮助公众高效提取有用信息。

2.3强化气象灾害处置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机制。加快建立和改进气象服务系统和长期机制,建立一个政府减灾领导小组,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的强有力的气象灾害数据库,建立部门联系,让社会参与减灾机制气象灾害发生后,首次向上级当局提供灾害信息,以确保及时建立应急机制,便利各部门调动部队,有效防范气象灾害,减少灾害风险。

2.4建立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库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对河堤、湖堤、海堤、水库、防风林、城市排水设施、避风港口、紧急避难场所等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疏通河道、堤防和海塘等除险加固情况建立数据库,为开展承灾体防御能力评估提供第一手数据。着重建立气象灾害孕灾环境、承灾体、灾情数据库等。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相关孕灾环境信息和农田、建筑物、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信息,建立格点化的数据库,每3~5年更新1次。

2.5建立气象灾害评估机制

分析造成气象灾害的因素,研究发生气象灾害的空间和时间规律,从数据库中收集气象灾害数据,并为防范气象灾害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评估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并提出有效的防灾和减灾措施,以便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就防灾和减灾的备灾和部署作出决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发生气象灾害时,现场灾害收集工作应在确认后进行,并向上级单位报告,以便为今后估计类似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奠定基础。进行灾后总结分析,为气象灾害法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结束语

有鉴于此,面对频繁和易受灾害的天气条件,西藏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尽快改进《综合行动纲要》在整个地区的实施,有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2 .西藏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其特点是风暴、洪水、大风和其他灾害的频率、规模和危害性,给农业和农业生产以及西藏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西藏各级气象部门应结合地方气象灾害,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气象灾害预防措施,以减少灾害性气象条件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爽,冯险峰,孔玲玲,刘子川,姚玄楚.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对西藏地区草地退化的影响研究[J].地理研究,2021,40(05):1265-1279.

[2]时嘉宇.西藏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研究[D].西藏大学,2020.

[3]高佳佳,杜军,刘朝阳,周刊社.西藏地区主要农作物敏感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11):1484-1489.

[4]刘国一.气候变化对西藏农业生产的影响[J].西藏农业科技,2019,41(01):49-54.

[5]普布多吉,顿珠.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8(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