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3

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研究

夏雪平

嘉兴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314500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最具有竞争能力的生产力,未来市场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是当之无愧的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投入的结构失衡,R&D投资强度偏低,企业的整体研发投资程度也不尽人意。因此,解决我国企业R&D投资水平受抑制的问题,无疑成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找寻提升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研发投资   特征   现状

技术创新与发展需要科技经费的强力支持,R&D经费投入则是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就R&D投资强度(R&D投资/营业收入)这一指标对企业进行划分,2%为企业基本生存线, 5%可以用来区分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竞争力。以我国优秀企业为例,2021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投入R&D经费29.4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7.95%;平均研发强度增长至1.77%,较去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已创下历史新高,但仍低于2%的基本生存线,与部分发达国家2.5%-4%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且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仅有7家企业的研发强度超过10%的水平,62家企业超过3%。显然,我国企业R&D活动的整体投资水平不尽人意。

关于我国R&D投资强度较低的情况,国内学者从管理层特征、企业规模、公司治理、外部环境等各个角度对我国企业R&D投入受抑制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公司规模的大小、公司治理机制和股权结构、对管理层的激励程度、高管的基本特征背景等都会影响R&D投资状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R&D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长周期且收益不确定的特征,这就决定了R&D活动需要大量长期的可持续资金投入,再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担保品的缺乏,R&D项目很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一、前期研究成果回顾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投入和能力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很多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学者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企业R&D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程度的判断标准,2012年海外学者布朗以16个欧洲经济体的大型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07年13年间数据研究其融资约束情况,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入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时,企业通常会首选内源现金流作为创新的资金。通过对法国企业R&D投资行为的研究,在同年的另外一篇研究文章中发现,受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其R&D投资支出会表现出较低的逆周期性,而当企业没有受到融资约束或受约束程度较低时,R&D投资支出的逆周期性则会明显加强。通过比较全球金融危机前后,英国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金融状况,在遭受巨大的金融冲击后,创新型企业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会面临更加严重的融资约束。

关于研发投入的资金问题的研究,相较于国外学者对企业R&D投资现金流的研究,中国起步相对较晚。冯巍(1999)研究发现派息率低的公司往往更依赖于企业的内部现金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企业R&D投资和融资约束展开研究,证实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投资确实存在融资约束的问题。王东(2007)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其在激烈的R&D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因此政府的R&D融资支持对他们而言尤其重要。在这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已积累了许多扶持经验,而我国虽也意识到了政策支持对中小企业R&D发展的重要性,但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完善融资政策和支持体系,促进中小企业 R&D 活动的稳定发展。

二、研发投资特征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研发投资具有强烈的投资特征,通过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本文从理论上认为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的特征如下:

1、研发投资调整成本较高

R&D投资相较于其他投资具有更高的调整成本。R&D投资中超过50%的支出都与技术人员有关,当公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时,往往会通过解雇部分研发人员来消减R&D经费。但研发人员创造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未来潜在利润的重要来源,裁员行为很可能削减公司的未来利润;而且R&D项目多以团队合作的形势开展,部分研发人员的离职很可能打乱团队研发计划;如果公司在后续研究中出现人手紧缺的问题,就又需要雇佣新的技术人员,这会导致额外费用的产生,新成员与团队的磨合也需要一定时间。处此之外,解雇与R&D项目关键专用信息相关的研发人员,还可能导致重要研发信息的泄露,一方面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使企业在公众中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失去一大批潜在投资

2、研发投资风险较高

R&D投资的高风险性从始至终贯穿其投资活动的整个过程。初始阶段,公司很难准确估量R&D项目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低估或高估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而在后续阶段里,也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财务风险和知识产权被侵犯的风险。研发活动停止或中断、研发成果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被模仿或窃取,种种风险的存在决定了R&D投资注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

3、研发投资是一个长期累积,回报周期较长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新产品或工艺从设想产生,到研究开发,再到市场应用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持续投入资金来维持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果R&D投资大幅度波动乃至中断,很可能导致企业R&D项目的失败,前期投资也会就此报废。此外,即使R&D项目成功,也还需要大量的后续投资以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

4、强度高的企业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抵押

R&D活动的投资成果通常为无形资产,具有不同程度的专用性,且其价值很难进行有效的测量与估计,在二级市场的标价可能和企业的预期售价相差较大,甚至很有可能无法在二级市场出售。且R&D企业的资产以更新迭代速度较快的专利、专有技术、研究设备为主,也很难充当贷款担保抵押品。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抵押,导致R&D投资的债务融资严重受阻。

三、企业研发投资现状分析

1、我国研发投入逐年递增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对R&D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迅速。

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投入R&D经费24393.1亿元,较上年增长10.2%;R&D投入强度(R&D投入/国内生产总值)为2.40%,较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人均经费为46.6万元(按研发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较上年增加0.5万元。其中,北京R&D投入强度甚至已达到6.44%,另外上海(4.17%)、天津(3.44%) 、广东( 3.14%) 、 江苏(2.93%) 、浙江( 2.88%) 、陕西(2.42%) R&D投入强度也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同2016年相比,5年间我国R&D经费投入增长了55.6%,R&D投入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R&D投入强度稳步增长,由2016年的2.11%上升至2020年的2.40%。

1  2016-2020年我国R&D经费总投入及R&D经费占强度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R&D投入

(亿元)

15676.7

17606.1

19677.9

22143.6

24393.1

R&D投入强度

2.11%

2.13%

2.19%

2.24%

2.40%

R&D投入增速

10.6%

12.3%

11.8%

12.5%

10.2%

2、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资强度依旧偏弱

从国际上看,自2015年以来,多国R&D经费投入强度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情况,而我国近年来研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强,R&D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发展势态良好。就2015-2019年数据来看,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介于欧盟27(28)国平均值和OECD(35国)平均水平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国R&D投入强度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部分发达国家2.5%-3.5%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总体的R&D投入水平和目前经济发展的步伐基本协调一致,但其投入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2  2015-2019年部分国家及组织R&D经费与GDP之比(%)

中国

日本

韩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欧盟

OECD

2015

2.07

3.39

4.23

2.79

2.87

2.23

1.95

2.40

2016

2.11

3.29

4.23

2.79

2.92

2.22

1.96

2.38

2017

2.13

3.20

4.55

2.79

3.02

2.19

1.96

2.37

2018

2.19

-

-

-

-

-

1.97

-

2019

2.24

3.24

4.64

3.07

3.18

2.19

2.10

2.47

3、研发投入的结构分析

根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定义,R&D可以就活动类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R&D投入中,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强度远超其他两种活动,其次是应用研究经费强度,基础研究经费强度最低。

长期以来,我国R&D经费严重偏向试验发展,在另外两类尤其是基础研究上投入比重过低。2006-2011年来,虽然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其研究经费占R&D总投入的比例却始终在5%-6%徘徊,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而OECD国家这一指标大多在20%以上,相对较低的日本也在10%以上,甚至波兰、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20%。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其深度和广度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后劲,其投入的不足很可能导致我国的技术创新根基不稳,进而影响到科技长期发展的稳定性。

3  2016-2020年R&D投入的活动类型结构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R&D投入(亿元)

15676.7

17606.1

19677.9

22143.6

24393.1

基础研究(亿元)

822.9

975.5

1090.4

1335.6

1467.0

基础研究/R&D支出

5.2%

5.5%

5.5%

6.0%

6.0%

应用研究(亿元)

1610.5

1849.2

2190.9

2498.5

2757.2

应用研究/R&D支出

10.3%

10.5%

11.1%

11.3%

11.3%

试验发展(亿元)

13243.4

14781.4

16396.7

18309.5

20168.9

试验发展/R&D支出

84.5%

84%

83.3%

82.7%

82.7%

4、企业研发活动投入主体分析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R&D费用占据了R&D总投入绝大部分。2016-2020年以来,我国企业的R&D经费支出稳定、快速地增加,从2016年的1214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8673.8亿元,平均每年都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5年间共增长了53.77%。而从相对指标上来看,2016-2020年间企业的R&D费用占R&D总支出的比例虽稍有下降,但始终保持在 75%以上的水平,远远超过了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所占的比例,说明企业作为我国 R&D 活动执行主体的地位难以动摇。

4  2016-2020年R&D经费在执行部门的分布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R&D投入(亿元)

15676.7

17606.1

19677.9

22143.6

24393.1

企业(亿元)

12144

13660.2

15233.7

16921.8

18673.8

比重

77.5%

77.6%

77.4 %

76.4%

76.6%

政府属研究机构(亿元)

2260.2

2435.7

2691.7

3080.8

3408.8

比重

14.4%

13.8%

13.7%

13.9%

14.0%

高等学校(亿元)

1072.2

1266

1457.9

1796.6

1882.5

比重

6.8%

7.2%

7.4%

8.1%

7.7%

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是我国研发活动的投入主体。

四、研究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企业需要加强对研发投入的重视与管理。企业应建立,为保证R&D项目持续稳定的发展,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为了满足必须的研发投入主动调整融资结构,优化融资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R&D投资策略。

2、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资金分配,在满足经营活动必须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其资金的占有量。增强内部现金的流动性,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的能力。

3、R&D项目具有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和长周期性,企业应进行长期的经营决策和内部资金规划,增强现金流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内源融资对创新的支持作用。

4、在提高内源融资效率的同时,企业还要积极拓宽外源融资的渠道,为R&D项目提供稳定、持久的资金来源。

5、为避免“不作为、乱作为”等变相腐败行为的发生,企业还应加强监督力度,对各项资金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公司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冯巍,内部现金流量和企业投资—来自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证据[J].经济科学,1999(01)

【2】王东.论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J].生产力研究,2007(16)

【3】陈建丽.科技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管理研究,2020(14)

【4】杨向阳,赵彬彬,朱怡铮.企业出口、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