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卢德娟

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总队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逐渐开始推行全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并构建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行存在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进一步分析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确保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

引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不断增加,使得财政资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想要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科学管理及高效利用,必须通过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方式,提高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在实践中难免存有不足,在一定程度限制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

一、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现预算资金的优化配置

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取之于民,终将用之于民。而如何最大程度的实现预算资金的产出效益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1]因此,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体系中,对预算资金管理的全流程进行动态监管,对预算产出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并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合理分配预算资金,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减少事业单位违规违纪行为

事业单位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并合理的减少从业人员的违纪违规现象。预算管理拥有全面性的特点,和全员性特点的区别在于,全员性是以员工的角度来出发,而全面性则是从部门的角度出发,通过强化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的保障财务信息实现共享,以此来确保财务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可以有效避免从业人员对于财务规划的影响,从而杜绝了从业人员出现违规违纪的问题。[2]除此之外,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应当纳入预算的绩效管理,根据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来不断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以此来归正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并有效地对员工产生激励和制约作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使事业单位更稳健的发展。

(三)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全额、全面、全员的预算。全面预算主要指的是财务工作人员要将单位管理以及控制进行全方位的体现。通过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流通实现资金合理配置,避免非必要资金的浪费。另外,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果可以对相关部门进行绩效评价,为事业单位发展规划的实现提供保障。[3]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工作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停留在财务部门,由于财务部门对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规划理解不到位,导致预算编制不能全面反应单位的工作职能。另外,编制预算前没有展开细致的调研和评估工作,会导致预算编制的不合理。

(二)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不足

执行力不足是当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推进的阻碍因素之一。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约束性的认识,出现随意调整预算,甚至会出现没有预算而先行支付的情况,这种现象导致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和年初预算批复不一致,最终让预算管理失去了其应有的约束性,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功能发挥。

(三)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安全提供保障。但是在实践中,事业单位内现有的监督机制不足以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要求,导致预算资金的产出效益不高甚至超预算开支的情况,导致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不到位,进一步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四)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仍未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的制度。其次,部分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再次,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或者关键性绩效指标与项目要达到的效果不匹配的情况,使得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无法准确评价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成果。最后,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有效的将绩效管理考核工作落实到位,使其呈现出表象化、形式化的特点,无法达到真正的评价效果。

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改进预算编制环节

为了进一步改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改进预算编制环节,对原有预算编制工作适当前置,切实保障预算编制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二上二下”的基本工作流程开展。[4]

通过融合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将零基预算以及固定预算等众多方式应用在预算编制当中,并全方位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中,预算管理人员也应当及时和其他部门展开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全员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工作中。通过收集掌握国家发布的政策法规,审核事业单位的编制方案。预算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更新预算知识理论,事前对相应的项目编制预案做好调研,评估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会影响预算编制结果,必须重视、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时的培训来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满足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开端,规范的预算编制能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预算执行力

预算执行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将预算执行力与内部控制进行深度融合,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及无编制的支出。当部门预算下达之后,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对预算内容进行修改,如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对预算内容进行增减,也应当严格遵从业务特点、管理规范进行修订。[5]现如今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系统中都开设了预算模块,通过预算模块以及财务核算之间的关联性来进一步实现预算控制。利用合理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的执行,进一步降低超支预算现象的发生。面临部分需要追加或调整预算的特殊情况时,也要经过严格的预算调整审批,将资金合理的分配给能产生效益的项目,确保预算执行的严格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保障预算资金的合规使用。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应构建独立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部门,有效保障预算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在组建监督部门的过程中,一定要吸纳具有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除此之外,为了全面强化监督部门的独立性,还要对监督部门给予组织保障。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基于科学公正层面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进而实现对预算资金的绩效公平公正的评价。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履行绩效管理的责任。通过举办讲座、培训以及外派学习等方式,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知,优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单位绩效管理目标,并制定完善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应当全面收集预算数据,公平公正的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及时公开考核结果,将绩效管理的成果及时运用到今后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提高预算资金的产出效益,提升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结语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存有不足,严重限制全面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想要实现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科学配置与高效利用,必须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改进预算的编制,建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力,成立独立的预算管理监督机构,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等措施,来保障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甘春艳.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2(24):64-66.

[2]谢玉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20):25-27.

[3]夏玉静.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J].纳税,2021,15(17):160-162.

[4]曲雪梅.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富生活,2020(08):101-102.

[5]曾足矣.浅析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