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农村学校大阅读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农村学校大阅读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张振海

河南省周口经济开发区教育文化局基础教研室 466000

摘要:阅读实践者通过开发大阅读课程体系,开展了有效的阅读指导,丰富了师生对阅读教学的认知,提高了阅读素养,并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生成了“大阅读”的课程观,制定出分段阅读标准,为农村学校阅读教学的理论形成及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阅读 课程体系

大阅读课程体系是笔者所在区域各校育人活动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通过非学校教材的语言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视觉素材中获取信息,从而体验审美、发展思维、认识世界、与知识。本文中“大阅读”广义上指阅读的人员多、涉及学科广的非学校课本阅读的相关系列活动,大阅读课程体系指生成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用阅读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形成对人生、社会的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渐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借助自己编辑的图画书在教育上的巨大力量,推动了日本儿童图画书阅读。从《书语者》《如何阅读一本书》《帮助你的孩子爱上阅读》等著作中了解美国阅读教育体系和分级阅读教学模式。在国内,阅读重要的观点逐渐成为教育者的共识。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温儒敏谈读书》一书中提到“应把阅读放在首位”,同时提到分级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理念应由浅入深,不断扩大范围。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念阳和博士研究生吴燕在《国外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一文中介绍了前苏联、日本、英国及美国等国家的阅读教学模式,并指出近年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分级阅读研究,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

笔者所在区域小学都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偏低。近年来区教育文化局重视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也为各校配备了各类师生阅读资源,并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促进教师不断阅读和成长,更新教学理念,意识到阅读对于农村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成为推动学生阅读活动的推广和实践者,探寻不同学段阅读方式的路径与方法,构建农村学校大阅读课程体系,推动农村学生阅读,提升农村学生阅读素养。

一、精制学生阅读地图

1.阅读书目类型

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第一学段要“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智力和阅读能力,一个儿童要认识15000个左右词汇才能满足基本阅读需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学第一学段开始推广阅读,学生的字词储备量很明显不足,所以阅读素材就应该有较为专业的书单,提供给教师、家长和学生。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阅读特点,可以使用无字或配有少量文字的绘本作为阅读素材,在教师导读、班级共读和小组伴读、亲子共读的阅读策略下,从简单、浅显的绘本故事中得到外部阅读刺激,帮助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

第二学段是阅读的过渡期,学生已经认识了基本阅读的词汇,虽然可以借助文字阅读了,但是因为读文不足以形成阅读刺激支持,所以这个时期的阅读仍然需要辅以图片,而绘本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桥梁书,帮助学生维持较为稳定的阅读状态。随着图片的作用渐渐减弱,第三学段的学生逐渐有了阅读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读图逐渐到读字,进行自我阅读,到了第四学段的初中,学生就能进行无障碍的整本书阅读了。

2.阅读书目体裁

书目的体裁从最初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童诗、童谣类到短篇童话、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再到短篇小说、儿童文学及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直至长篇小说、文学名著等。阅读体裁可以是多样的,不需要拘泥于某一类型,学生的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的推荐,所以阅读推广教师要熟知各类型体裁的图书对孩子成长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而为了能让阅读具有长期的、连贯的知识联结,体裁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心理特点。

二、打造阅读环境

1.阅读场所

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阅读心情。入小学前的阅读基本以家庭阅读为主,一个家庭的藏书决定了孩子对图书的接受能力,孩子的阅读状态可以是非常轻松、舒适的,亲子阅读更能够促进感情的交流。

进入到小学后,阅读地点就转到了以学校或班级为主了,学校的图书室、配置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阅读资源,班级图书角也配置了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的绘本等儿童读物。学校阅览室、班级阅读区都是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地方,另外,有的学校还把楼梯处改装成阅读角,上下楼梯的学生常常会不自觉的被图书吸引,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图书陈列

有了阅读场所,有了图书资源,图书的陈列方式也能影响学生的阅读心情。图书架的选择要美观、实用,图书可以按照需要分体裁、分系列、分类别等科学摆放,绘本大多是大本的硬皮精装本,在摆放时既要考虑书架的层高,也要考虑书架的宽度,必要时可以把封面露出来,足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三、有效阅读的实践路径

在进行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图书推荐、阅读指导、评价分享、创编表演的有效阅读实践路径。

1.图书推荐

精选确定图书后,采用教师按需推荐、学生自主选择两种方式相结合,向学生及家长推荐图书。教师按需推荐是从教师角度选择图书,教师结合专家及个人的阅读经验,选出教育价值高、目的性强的图书,这样的图书未必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所以还要考虑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选出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图书作为补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

阅的本意为看、察看,读则是依照文字念,阅读虽然是个人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的行为,但从小学的起始年级开始,需要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效果不能只停留在快速翻看图书的操作,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指导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即先通读了解图书,确定图书的主题,并确定阅读可以向学生传递什么?在引导时教师可以不着痕迹地进行“干涉”,也可以讲到某本书中人物时故意“留一手”,引发学生主动探听结尾或图书中人物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图片信息较多的绘本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文字较多的图书则可以让学生听教师或家长讲故事的形式引导,这里的听不只是单纯地听,而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重音读、重复读,达到既定引导效果。

3.评价分享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合区属学校学生的分段阅读标准,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积累及阅读表达等几个维度作为评价标准,衡量儿童阅读素养。

为促进学生的阅读表达,阅读实践教师不断增加学生阅读分享的形式,从阅读记录、绘制故事手抄报、小小书评家的图文分享,到课前好时光、每周故事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的口语分享。学生在记录时发现自己对所读图书感兴趣的地方,或通过记录制作思维导图,梳理图书的脉络,引导学生在交流会上讨论,抒发个人感受,并激发学生对图书中提出个人看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4.创编表演

随着学生阅读到的图书越来越多,对图书越来越有了个人的理解和想法,学生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读而优则写、写读而优则编、编而优则演……续写故事、创编绘本、表演绘本剧等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以阅读而形成的校本课程、特色社团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启了学生的快乐源泉,这些正是由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阅读课程体系涵盖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教育问题,通过开发大阅读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究,促进了农村学校大阅读课程的有效开展与实施,丰富了师生对阅读教学的认知,提高了师生阅读素养。阅读实践者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生成了“大阅读”的课程观,并针对不同学段制定分段阅读标准,为农村学校阅读教学的理论形成及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农村学校大阅读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YB154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