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关照生命视角,注重生命关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文本解读:关照生命视角,注重生命关怀

陈晋华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长久以来,不少教师解读文本游离于浅读、误读、过度解读的边缘,且囿于专业发展程度,在文本解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预授知识与客观应会知识间的缝隙,导致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上该知识点的缺位。

怎样才能达到既深入文本的内部世界,又能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获得深刻的心灵启迪与理性智慧

一、文本解读,需要把握文本承载着的不同力量

《文字的力量》告诉我们,文字本身并不自带力量承载了可以磕碰出思想火花的内容,对阅读者产生作用从而显示出其威力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本承载着怎样的力量,我们应了然于胸。如《精神的小屋》从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鸟》希望建立自由、平等、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展个性和才能。

笔者就内容和主题作了简单的梳理。以赞美歌颂爱为主题,写祖国、家乡、人物、动物,如七上《我的信念》、七下《邓稼先》、九上《我爱这土地》,九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以赞美自然为主题,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如七上《济南的冬天》、七下《黄河颂》《紫藤萝瀑布》、八上《三峡》、八下《壶口瀑布》、九上《岳阳楼记》等;

以介绍知识、感受艺术为主题,说明知识,享受艺术,传承文化艺术,如八上《苏州园林》、八下《安塞腰鼓》、九下《屈原》等;

以生活感悟、人生思考,关注社会、人性等为主题,如七上《散步》、《秋天的怀念》,七下《背影》、《伟大的悲剧》,八上《老王》、九上《精神的小屋》《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九下《孔乙己》、《孤独之旅》等。

当然,每个文本不可能是孤立的单一主题。笔者旨在说明,不同文本承载着不同的力量,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有所取舍和侧重。

二、文本解读,需要与作者共同生命在场

生命语文首倡者熊芳芳老师认为:文本解读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复杂高超的技巧,而是丰富深刻的心灵。

以《登岳阳楼》为例。前两联写登楼所见颈联表现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国家离散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但这远远不够。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时,我们常将之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体会修辞手法和画面的宏阔,很少有透过、浮二字,联系诗人的一生经历解读出他借这广阔恢弘的天地折射中华大地被分裂、整个唐王朝失重、国势不安人心惶恐的时局。

有观点认为,短短45分钟却花大量时间梳理人物年表,信息量太大,显然是舍本求末。但笔者坚信,真正意义的教育,必须指向生命,指向心灵,只有忠实地与作者共同生命在场,才能清楚地看见文本背后立体饱满真实的生命,也才能带着情感认知走进作品的语境里。

三、文本解读,需要寻觅文本中隐藏的生命活力

特级教师余党绪说:文本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态。阅读,就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跨越时空的对话。阅读教学, 就是教师以第三者的身份对这种对话的理性介入。

初教《秋天的怀念》时,我满足于抓住作者怀念的情绪和母亲的爱与痛,简单处理文中多次出现的菊花。再教时,我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细细观察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各种颜色的菊花和微笑着的兄妹,并且补充了《病隙碎笔》的选段和史铁生妻子的一段文字以及相关视频,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好好活的含义,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而当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味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理解了文章主题后,我追问: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教材选编这篇文章还有其他目的吗?

这样引领着孩子深入文本,在看似简单文本中挖掘出不寻常之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升到了新高度,获得了更深的理解,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文本解读,厘清过度解读生命视角的界限

但处处勾连、旁征博引和深度挖掘人性,又易走向过度阅读的极端。

如《昆明的雨》,不少老师认为主旨应包含家国情怀汪曾祺与陈圆圆境遇不同,但心境相同——国破家亡亲人离散时的孤苦和对稳定、平淡生活的渴望;被迫大转移的学生还不如一只有安全感的鸡所以感慨“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但结合汪曾祺的成长经历和《七载烟云》觅我游踪五十年便会发现,和寻求救国真理的大多数青年不同,他来此就是寻求安逸清闲,贪图自由散漫。他和友人在小馆子喝酒看雨、到莲花池的淡淡忧伤,就是青春期的惆怅,是有家不能回的思念。

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中说,要教出作者表达的人生体验,要让学生有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如此看来,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解读文本,而不是以有限的信息做出无限的联想和似是而非的推断,就不是过度解读。

笔者提倡关照生命视角,注重生命关怀的解读文本,目的正是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

总之,阅读和成长一样,都是长期恒久的工程,我们决不能简单生硬地将其割裂成片断式的年段目标,而应当关照生命视角,注重生命关怀,尽可能贴近文本所处的生命语境,在与经典书籍的对话、梳理反思

中不断丰富、优化,甚至重建着我们的认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