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改革探索

田玉冰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700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知识与新技术更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国家发出了“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倡议,提出了教育改革方向以及新工科的概念。目前,新工科的建设的方向也逐渐明确,建设理念也正在形成高度共识,最终目标是培养多元化、复合型、创新型卓越人才。大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新工科背景下专业人才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建筑环境;能源应用;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实验教学也经历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

1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基情况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该专业课程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起着将基础知识、理论运用于专业领域的桥梁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经常面临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流量、液位、热量、气体成分、噪音、放射性物质以及光照等参数的基测量原理及方法和测试结果的数值分析,是一个跨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交叉性学科,既涉及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又有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建筑环境检测技术是每一个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能力。

2专业导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该专业导论课程多以专业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多数情况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少,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课题团队之前对该课程的教学采用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偏向专而精,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整体认识;由于专业导论课程面向科一年级的新生,对于专业性强的内容学生理解又较为困难,学生难以掌握。

2.2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

该课程是大一学生了解专业学科、构筑未来的先导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大部分学校课时较少并且只有1个学分,有的学校甚至不计入学分,此外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宽泛,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因此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该课程内容并不复杂,但其涉及的知识面却十分广泛,尤其是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在该专业涌现,需要授课教师不断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汲取新知识和新理念,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上墨守成规,不愿意接受课程教学改革。

2.3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渗入不全面

目前,在各大主流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存在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可用课程资源少的问题。线上与线下教学混合模式、各教学资源及要素导入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学习支持与教学评价等环节如何设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深度系统化地思考和设计教与学的关系,使其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教学的固有局限,以达到优势互补、整体效益最佳更是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3.1教学内容及模式的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六大教学模块。(1)初识专业,畅谈热点。系主任做专业内涵与外延总体介绍;学生与专业教师面对面,针对专业领域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目的是拉近师生距离、解答新生关心的专业相关热点问题。(2)个性化教学,提升专业认知。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6人),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通过师生1对1交流、学习课程平台各项资料、参观专业实验平台等多种手段,进一步熟知了解专业,提升专业认识。(3)情景体验式教学,感受专业魅力。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导论专业使命——如何营造良好适宜的建筑环境为题,布置大作业,引导学生对典型大型公共建筑室内环境开展实地调研测试,身临其境的体味专业的定位与担当,感受专业魅力。学生查阅文献制定研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指导教师分组指导、讨论确定方案,学生独立完成既定任务,通过沉浸式的教与学感受专业的魅力。(4)行业专家、精英进课堂。邀请业界专家进入课堂,演绎专业的内涵、外延及使命意义;邀请行业精英——建环专业校友进入课堂,阐述专业特点、需求及社会责任。(5)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团队形式汇报展示情景体验教学中的收获,其他小组团队同学可以质疑与交流,教师加以点评,师生互动切磋中完成知识的传输。(6)探知未来。初探专业未来发展态势——实地参观智能化的现代办公大厦系统运行及室内环境,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技术,激发专业兴趣;增强对“专业未来”的直观认识,提升专业使命感。

3.3课程特色及创新

(1)量体裁衣式的教学体系与内容。以“加深专业认识,增强专业使命”为目标的教学设计,优化课程学习内容模块,提升学习能效,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2)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通过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及问题式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3)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引导完成典型建筑环境的调研与测试,利用沉浸式的体验教学方式,再辅以翻转课堂的汇报与点评,使学习环境中诸要素之间实现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4)多元化的成绩评定。优化以“加深专业认识,增强专业使命”为学习目标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注重学习过程考查与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5)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课程。近距离与业界专家、行业精英交流,全面多角度了解专业内涵与外延的同时,促进专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4改革成效及展望

4.1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大一新生对专业的认识度、关注度均有所提高,依据座谈及调查问卷,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认识到专业的重大社会责任和意义。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探索,学生反响积极肯定,2018级学生转出率相较2017级下降了约70%。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得以极大提高。

4.2改革展望

虽然该专业导论课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还需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同时创建并完善部分辅助网络配套教学资源。根据行业最新动态前沿发展,不断丰富修正实时教学内容,录制微课视频,制作虚拟可视化动画,为建设“互联网+”教学平台储备素材。将以上成果进行教学实践检验,将教学效果与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比较,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根据实践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化完善。此外,还应探索将线下课程与网络教学素材有机整合利用,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改革;持续丰富并完善课程教学平台内容;收集总结教学模式评价,针对主要问题确定解决方案。

5结语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内涵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以往的建筑热工环境的基础上,建筑光环境、声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建筑能源的规划与应用等都是该专业涉及的范畴,成为一个跨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交叉性学科,既涉及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又有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给该专业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参考文献

[1]顾吉浩,闫运忠,朱恒宣,李娜娜,李志会,王进.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1):40-41+47.

[2]张东亮,蔡宁,黄晓庆,王亮,张钊,陶爱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0,(06):57-58.

[3]郭少朋,金光,王晓彤,顾洁,陈俊俊,庞赟佶,张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