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花生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赖小青

翁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广东韶关 512600

摘要:文章就花生低产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春播、促早两个角度就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花生在栽培阶段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花生;低产原因分析;高产栽培技术

引言:作为重要的油料植物,花生具有生长时间短与管理较为方便快捷等优势,整体经济效益较高,是我国种植范围较大的经济作物。同时,花生本身具有多种营养元素,是促进人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植物,在补脑益智方面有较强的功效表现。为将花生产量进一步提升,就需要结合实际环境情况就花生出现低产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以促进我国花生种植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 花生低产愿意分析

1.1自然灾害

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干旱条件不利于花生种植;进入7月,暴雨天气过多使得在花生田地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因为洪涝灾害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8越泽较为干旱,花生的开花时间与状况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对授粉及时性造成不良影响,继而导致其整体结果率下降[1]。为保证花生产量,需在为花生提供充足光照条件的基础上,满足其对水分的实际需求。

1.2种植环境

花生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田间管理方法极为关键。当下,传统种植依旧是多数地区花生种植的主要方法,无法保证田间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花生种植土壤的实际条件造成不良影响。虽然花生对种植土壤并无过多要求,但频繁出现的土壤问题依旧会影响到花生的大范围种植效果,进而将花生的整体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增大,若无法保证发现与处理得及时性,则将使得花生的品质比与产量下降。

1.3选种不科学

大范围种植是以往花生种植的常用方式,并未对花生的品质有过高要求,且选种的不规范导致想要获得优质花生需要耗费的成本较高。此外,在种植密度设定不科学的情况下,花生生产的无序性使得花生在占用大量土地面积的情况下,使得花生出苗率明显降低[2]。再加上传统生产模式的使用,使得在创新缺失的条件下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无法保证应用效果,进而对花生产量与质量造成影响。

2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

2.1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20世纪50年代春播高产栽培技术正式出现,经由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探索,现阶段的种植栽培体系已经较为完善,消除了以往当茬过深的深耕方式隐患。在深浅轮耕方式的应用下,土壤上松下实效果的实现为促进花生的出苗提供了基础条件。从施肥层面来看,所使用的春播高产栽培技术,有效结合了当茬补肥与前茬施肥方法,降低肥料用量的同时保证了种植区域土地营养配比的均衡性,从而满足了花生种植过程中对科学施肥的实际需求。而在南方地区,双垄密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获得了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支持条件。相较传统的单垄稀植方法,春播高产技术的应用层次相对较高,最高可将同一地块产量提升50%。

2.2促早栽培技术

20世纪80年代促早栽培技术引进到我国,最初在北方地区使用,随后逐渐向南方地区推广。促早栽培技术的原理相对较为简单,通过对耕地的科学分配,可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所种植的作物应具备一年两熟特点,从而确保对地块的应用有效性。出于对花生生长特点的考虑,广东地区90年代开始推广地膜花生栽培技术,保证了春植和秋植花生时间生育期矛盾问题,即春播花生采用地膜覆盖(规格双零3地膜)可提早到二月初播种,地膜覆盖既可以防草保温保障出苗率,解决了以往花生播种后阴雨绵绵造成出苗率地下、甚至全田不出苗的问题,关键提供了足够生长时间反七月初即可采收,而不会耽误秋植花生播种,经多年来种植,翁源及粤北地区农民习惯均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花生。

3 花生栽培技术要点的深入分析

3.1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是需要确保所选择花生品种的科学性。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种类的花生在差异条件下,所呈现出的最终种植效果同样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在实际种植前需要对所选择花生品种的自身特点以及适应性进行充分了解,从而确保所选择出的种植区域满足花生对土壤以及气候环境的实际要求[3]。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例,阳光较为充足使得所选择的花生品种应确保具有开花较为集中的特点。若种植花生的关键用途在于食用,则需要确保所选择的花生种子最终结果的口感,建议展开预先的种植试验;

第二是需要对花生种子进行预先处理。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时首先需要挑选经过检验合格的种子,将具有颗粒较小以及种植状态不佳特点的种子及时剔除。在对种子进行分装时,则需要划分种子的级别。种植前通常需要对花生种子进行剥壳晾晒,但需掌握晾晒的具体时间以免对种子造成损坏;亩用种量,粤油类花生亩用种良带壳17.5公斤,汕油类亩用种量20公斤。

第三是需要预先用药物进行拌种处理。经过药物拌种处理过后的种子不仅发芽率进一步提升,同时能够避免出现根系腐烂等不良情况,并将病虫害的发生风险整体降低。这一过程需要确保搅拌时间的把握合理性,保证种子与药物之间的结合充分效果。

3.2播种

春播种花生需要保证播种的温度适宜性与湿度合理性。每年的2月份是最佳的播种时间,或是在经过测量后发现高于地表5厘米处位置的气温在15℃左右即可进行播种。在实际播种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一个种植坑洞内通常需要放入两粒花生种子,并需要预先埋设相应的滴灌管道,从而避免后续有干旱缺水的情况产生,进而保证花生的质量与产量。

3.3田间管理

为将花生产量进一步提升,作为种植人员需要首先在合适的地块用地膜进行覆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播种与覆膜的前后顺序。从覆膜到花生正式出苗的这一过程中,作为种植管理人员需要确保对种子出苗情况的跟进及时性。若发现覆盖的地膜将幼苗压盖,则需要种植管理人员及时将幼苗抠出,并统一组织进行放苗。花生齐苗后则需要进行清棵,也就是将花生种植区域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同时需要将子叶片放出。在过程中若发现存在缺苗以及嫩芽闷发等不良现象,则种植人员需要首先做好催芽与补苗工作,完成补苗的15天后则需要展开填土埋窝。

花生在团棵期,种植人员需要对花生的生长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开花后一般需要进行三次左右的抠苗,并需要分别在花生生长的苗期、团棵期以及花期进行中耕除草。需要注意的是,花生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较为干燥的土壤是花生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将花生苗的整体抗旱能力予以提升的重要基础。在花生生长到中期时,由于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确保水分补充的及时性。若土壤自身含有的水分相对较多,则应注意花生可能出现的烂根现象。因此作为种植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排涝工作的展开及时性,从而为花生植株的健康生长提供完善条件。

3.4施肥

    施肥过程需要践行平衡施肥原则,以平衡施肥的方式对土地肥力予以均衡。建议将化肥与有机肥进行结合从而构建出具有上松下实与水汽协调特点的施肥结构。实际操作中地膜覆盖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亩施入氮磷钾三个“15”40公斤和100公斤商品有机肥及1公斤硼肥整地起奎,1.2米包沟,沟宽40公分,这样春植亩产量都能稳定在400公斤的干重。花生播种前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播撒适量的底肥,为种子发芽提供必要的养分条件。花生的正式生长期间则需要根据一定的比例配制化肥,确保花生出苗齐,能够确保花生的根系获得更为充足的生长养分,从而保证花生的种植产量以及结果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保证花生的种植质量与产量,需要相关人员加大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投入并对相关的管理措施予以完善。通过加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使用力度,将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的自身利益,从而为我国花生种植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常庆涛,何松银,陆海兵,吴薇,王安,赵艳,曹光甫.泰州地区大棚芋头、鲜食花生、西兰花、苋菜一年四熟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11):290-292.

[2]徐家忠.淮北地区花生优质丰产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19):41-42.

[3]郑冬梅,安佰果,张文山,厉辉,付琳.日照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21(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