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自尊水平及成人依恋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自尊水平及成人依恋模式的研究

杨晓磊,韩汪慧 ,海照楠,杨晓燕

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026000

摘要: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成人依恋模式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其童年创伤经历、自尊水平及成人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50名医务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自尊量表(SES)和成人依恋问卷(ECR)问卷开展研究。结果:1.研究组童年创伤的检出率为100%,高出对照组26% ,经差异检验,研究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及五个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研究组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自尊差异显著(P<0.01)3.研究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与成人依恋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两个维度相关显著,依恋焦虑与情感忽视和身体忽视两个维度相关显著,自尊与依恋回避相关显著。结论:研究组童年创伤经历与成人依恋水平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存在相关关系,自尊在两者关系中作用不明显。

关键字:精神分裂症,童年创伤经历,自尊水平,成人依恋;

世界卫生组织WTO将童年创伤定义为对儿童实际或潜在的有害行为,包括身体、精神、性方面的虐待、忽视和剥夺等(2016)。实证研究表明童年创伤与多种精神及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直接关联。DSM-Ⅴ中表明42种精神或心理问题与之相关,表明童年创伤对于精神个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已证实童年创伤与精神分裂成患者的症状有显著相关,其中不同的创伤经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着不同影响。[2-5

除了症状以外,童年创伤也会带来社会功能的损伤和人际关系障碍[6],其中成人依恋水平是一个社会功能重要的指标,Pamela[7]等对 92名有童年受虐经历的成年女性研究发现,她们更多地形成了不安全型成人依恋。国内研究也表明童年创伤对于成人亲密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8]

童年创伤经历除影响到成人依恋关系,还对个体自尊水平有一定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关系到其社会适应的程度和心理健康情况童年创伤经历与自尊紧密相关,童年期创伤经验较多的个体自尊水平相对较低[9]

本文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期创伤特点,探索不同童年创伤是对患者的自尊水平及成人依恋水平的影响, 以及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作用,为下一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支持和方向。

1方法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选择 2000年到 2022年于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0 人纳入研究组,入组标准:(1)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2)能配合完成相关心理测试;(3)排除标准包括:罹患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其他精神科疾病。(4)年龄≥18 岁。

对照组:选取 ②无既往精神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家族史; ③年龄≥16 岁; ④无重大躯体疾病或药物滥用史; ⑤自愿配合完成问卷。共入组50人,年龄≥18 岁

1.2工具

1.2.1童年创伤问卷

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10]:该问卷由 Bernstein 编制,该问卷共 28 个条目,包括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 5 个分量表,评分越高表明被试童年创伤水平越.另有 3 个条目作为效度评价。情感虐待≥13,躯体虐待≥10,性虐待≥8,情感忽略≥15,躯体忽略≥10,只要有一个分量表得分满足以上条件的为中重度的童年创伤者,本研究视为伴童年创伤者。

1.2.2自尊量表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自尊量表由 Rosenberg 于 1965 年编制[11],该量表由 5 个正向计分和 5 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就越高

1.2.3成人依恋问卷lationships inventory,ECR)[12]共 36 个条目,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2个维度。采用1 (非常不赞同)~7 (非常赞同)7级评分,奇数项和偶数项平均分分别代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平均分越高,回避或焦虑程度越高。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的 CTQ、SES、ECR得分; 采用 Pearson 积差相关探讨整体被试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结果

2.1总体情况分析

在研究组中,经历儿童期创伤(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任一种) 的为30人占总人数的100%,其中,经历儿童虐待(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任一种) 的为 17人,占总人数的56.7% ,经历儿童期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任一种)的为30人占总人数的100% 。

在对照组中,经历儿童期创伤(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任一种)的为 37人占总人数的74%,经历儿童虐待(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任一种)的为0人,经历儿童期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任一种)的为37人占总人数的74% 。

2.2对比分析

2.2.1研究组与对照组童年创伤评分比较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五个维度中情感虐待、身体忽视及情感忽视四个维度差异极其显著(P<0.01),性虐待维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童年创伤情况比较

2.2.2研究组与对照成人依恋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人依恋水平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评分都更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P < 0.05)。见表2

表2成人依恋情况比较

2.2.3研究组与对照成人自尊水平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自尊水平差异达到显著(P<0.001)

表3 自尊水平情况比较

2.3相关分析

2.3.1研究组相关性

研究组童年创伤历经总分与成人依恋两个维度呈现正相关,也就是童年创伤得分越高其成人依恋两个维度的分也越高,其中依恋回避与童年创伤经历中情感创伤(虐待及忽视)相关显著: 依恋焦虑与创伤经历中忽视创伤(情感及身体)相关较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与自尊水平未达到相关显著,情感虐待维度与自尊水平显著正相关,自尊与依恋的焦虑维度显著相关。

表4研究组相关性分析

P < 0. 05,** P < 0. 01

2.3.2对照组相关性

对照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与成人依恋两个维度呈现正相关,也就是童年创伤得分越高其成人依恋两个维度的分也越高,其中依恋回避与童年创伤经历中情感虐待及身体忽视相关显著:依恋焦虑与创伤经历中情感虐待及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相关显著;对照组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与自尊水平相关显著,其中与情感忽视维度相关显著,自尊水平与依恋的焦虑维度显著相关。见表5

表5对照组相关性分析

P < 0. 05,** P < 0. 01

3讨论

童年创伤经历与成人依恋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成人依恋的回避和焦虑找到创伤的依据,探索不同类型的童年创伤经历对于成人依恋产生怎样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成人依恋存在困难的个体的心理治疗找到方向。

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自尊水平与成人依恋特点进行讨论,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患者童年创伤经验的检出率为100%,高出对照组26% ,童年创伤经历与患病存在一定关联,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3]。经差异检验,研究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及五个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的特点是大忽视(身体或情感)所带来的创伤要比虐待(身体、情感、性)所产生的影响大,从以往研究中可以看到[14],精神分裂症患者成长经历中创伤经历是普遍存在的,而其中一部分较为严重的虐待经历会选择性地遗忘,形成内隐记忆,所以在问卷中难以体现。

目前国内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研究非常多,但因研究工具和被试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自尊显著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本研究中研究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认知功能退化比较严重,对于自尊相关的一些概念无法理解导致分数偏高。

成人依恋问卷ECR所关注的是在个体成年后在亲密关系如恋人、夫妻及亲密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两大问题[15],一个是依恋的回避,指的是无法与人亲近或亲近过程中感到不适或者保持独立的程度,另一个是依恋焦虑,是指在亲密关系中对分离和被抛弃的担心程度,本研究中研究组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说明与对照组相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恋体验中比较容易出现焦虑和回避,成人依恋体验较差。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总分与成人依恋两个维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提示有童年期经历创伤的个体会对成年后的依恋有影响,具体讲依恋回避与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相关显著,依恋焦虑与情感忽视和身体忽视相关显著,由于依恋本身就是社会情感的一种具体表现,根据鲍比的依恋理论,当童年期情感经历挫折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情感依恋,这种依恋既包括情侣、夫妻关系等亲密关系的情感、也包括友情等其他情感关系[16]。自尊水平与童年创伤中的情感虐待相关显著,与成人依恋中的依恋回避相关显著,但与童年创伤总分相关不显著,故未发现自尊在童年创伤经历和成人依恋之间有作用。

研究组的童年创伤得分及成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患病时长等维度差异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相一致,大多数研究也证实童年创伤经历人口学变量差异不显著[17]

本研究不足在于研究组样本量较少,在人口学变量上每个维度的样本量都不足,同时自尊在儿童创伤经历与依恋之间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该研究下一步可以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精神障碍患者的自尊在童年创伤体历与成年依恋的关系,此外,由于防御机制的作用很多童年期创伤被压抑难以唤起,所以可以将内隐联想测验引入童年创伤研究中并探索可验证的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DSM-5对童年创伤的回顾与分析[J]. 郝凤仪,胡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 (06)

[2]Morgan C,Fisher H. Environment and schizophrenia: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chizophrenia: childhood trauma-a critical review[J]. Schizophr Bull,2007,33(1) : 3 - 10

[3]童年创伤对精神分裂症影响的研究进展[J].武止戈王惠玲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0,20(06)

[4]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心理创伤研究[J]. 张静洁.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13)

[5]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的问卷调查[J]. 曹世林,田国强,梁胜林,蒋海潮,甘建光,钱超,徐政权.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01)

[6]童年创伤经历对精神分裂症症状和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刘超,吕钦谕,徐健,张建标,易正辉.  精神医学杂志. 2021(02)

[7]Pamela  CA,  Catherine  LA,  Bethany  B,  et  al.  Adult  attachment  and  longterm  effects  in  sn  rviors  of incest[J]. Child Abuse and Ncglcct, 1998, 22(1):45-61

[8]曾琼等,大学生儿童时期成长经历对恋爱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 31(11):1352-1355

[9]何厚建,胡茂荣,王敬,陈盈,赖雄,童年创伤经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现代预防医学. 2017,44(11)

[10]中文版儿童期创伤问卷在精神障碍患者中信度、效度分析[J]. 王雪云,施星明,赵玲慧,李业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4)

[11]自尊量表[SES]. 季益富,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999

[12]成人依恋量表亲密关系经历修订版 ( ECR-R) 在中国的信度和效度[C] .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王争艳

[13]刘得乐,胡茂荣。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J].  当代医学. 2017(15)

[14]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心理创伤研究[J]. 张静洁.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13)

[15]史玲玲,成人依恋的研究及其进展[J],科协论坛,2010(8):80-81

[16]Bowlby J. A 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Attachment[M] , New York: Basic Books,1982

[17]孙赞宗 .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2014,24(3) : 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