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的研究

王婧, 覃进, 覃东琼, 何智群

柳州市中医医院 ,545001

摘要:目的:研究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以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方法:依据病例选择标准要求,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同时另外一组选择30例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入对照组,排除隔肌功能障碍患者病史。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从血氧分布情况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时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亦显著高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观察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后,实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视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对于隔肌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低氧血症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困难,尤其是双侧膈肌麻痹时,难度更大。常规诊断方法为,对不明原因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胸腔X光片、X光透射检查、膈肌神经传导研究(NCS)、膈肌针极肌电图、肺功能测试、跨膈压测量。但所有检测方法均会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其中一些检测为侵入性或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近期,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开始应用于临床,并且能够改善膈神经传导研究与针极肌电图的质量与安全性。我国患病率70岁以上人群的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研究发现,临床上很多患者白天的血气分析并无呼吸衰竭的表现,但有夜间低氧血症因此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往往被忽视。而夜间低氧血症会对人体带来巨大的危害: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关键环节。低氧血症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之一。血气值相对正常的严重膈肌功能障碍的患者通常不伴有肺动脉高压,而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通常有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研究显示,患者夜间出现低氧血症时伴有肺动脉压的升高,特别是发生在时相重度和延时的低氧血症,而且血氧饱和度的减低与肺动脉压的增高呈显著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实验组入选标准:入组病例的诊断需符合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治指南修订版中的诊断标准,入选时符合稳定期的诊断标准⑴。实验组排除标准:凡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需从实验组中排除:①处于急性加重期,或存在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②心血管系统不稳定,收缩压,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③存在神志障碍或不能配合者;④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或处于其它疾病的急性期。

1.2 研究方法

依据病例选择标准要求,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同时另外一组选择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入对照组,排除隔肌功能障碍患者病史。

其中对照组共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在26~67岁,平均(35.67±4.73)岁,对照组使用常规常规检测方法;观察组共30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在43~87岁,平均(63.21±5.54)岁,实验组实施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检测。排除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对治疗不配合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单纯患者的筛选:结合病史特点、临床症状体征、隔肌功能影像学和隔肌功能检测明确诊断,剔除经监测发现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例,根据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其它可能引起夜间低氧血症的疾病,如左心功能不全、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及肺栓塞等;病史的采集:①与发病机制相关的主要病史,如吸烟史(包括被动)、职业史、咳嗽咳痰病史等;②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等;实验前准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二聚体、大小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全胸片。动脉血气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白天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的采集均要求在平静时呼吸空气情况下或停止吸氧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在描述性分析中,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土方式表示;正态分布的两组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对方差齐者应用检验,对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检验。对于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两个变量均为正态分布时用pearosn相关;有一个以上变量为非正态时用等级相关。对于重要意义变量采用多兀逐步回归求取相应回归方程。

1.5 技术路线

对所有病史特点和临床症状体征符合特点的患者完善隔肌功能检查明确诊断。对其中符合实验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完善病史釆集,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二聚体、大小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全胸片。对所有符合实验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完善白天血气分析和夜间监测,记录。

经上述检查后符合排除标准的予以剔除,其余病例纳入实验组。同时选择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除慢性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史,经体检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二聚体、大小便常规以及心电图、全胸片均正常后进入对照组。完善对照组的白天动脉血气分析和夜间监测,记录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以及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多导睡眠监测的数据。将实验组的隔肌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数据和夜间的血氧水平进行相关分析,探索夜间低氧血症可能的预测因素。

1.6 实验器材

美国公司的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德国耶格型肺功能仪;德国拜尔型血气分析仪。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观察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后,实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详见表。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隔肌功能恢复理质量评分评分(n% )

组别          

生活质量

隔肌功能恢复理质量评分

实验组                         

91.35±8.33

98.16

对照组                         

72.47±11.8

76.2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隔肌功能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绝对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正常人的隔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下降,但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患者隔肌功能与同龄健康人相比是明显下降的。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患者白天的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却较早的出现了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多项研究表明,夜间低氧血症是引起诸多并发症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甚至还没有达到家庭氧疗的指征,但夜间睡眠时却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对每一位患者都实施整夜持续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工作中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寻找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可预测因素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正常人睡眠时通气量在非快动眼(期可有下降,在期则相对更明显,但并无临床意义。而患者睡眠中下降更明显,且期重于期。本实验从患者夜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水平和分布情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患者夜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较白天时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

3 结论

晚期并发的膈肌功能障碍、肺心病、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夜间低氧血症被证实是引起上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夜间死亡率高于白天。有研究提示患者的夜间的最低值及夜间平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夜间越低,患者预后越差,生存时间越短。所以,研究患者夜间睡眠呼吸障碍探索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可预测因素已经成为膈肌功能障碍性相关临床专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学者指出:COPD患者吸气肌强度指标(如:最大吸气口腔压(PImax)和最大跨膈压(Pdi)等)与其NSaO2之间呈显著相关,这提示吸气肌力量是预测COPD患者NSaO2和减氧饱和度的有用因子。但评估膈肌功能的特异性指标Pdi需通过有创方法进行,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日本Akita市医院康复医学科的Okura医生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最大吸气和呼气末膈肌厚度变化率(%ΔTdi)联合日间动脉氧分压(PaO2)可用于预测合并轻度日间低氧血症或无日间低氧血症COPD患者的NSpO2。文章发表在近期的Respirology杂志上。该研究共纳入了28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平均年龄为73岁;平均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54.2%预测值。研究者通过超声检查评估了这些患者的膈肌厚度(Tdi),并计算了其%ΔTdi。研究监测了所有受试者夜间血氧饱和度,并计算了其NSpO2平均值(NSpO2mean)、总睡眠时间(TST)中减氧饱和度>4%百分比(DA4%)和血氧饱和度<90%百分比(SB90%)。此外,研究者也评估了受试者的PaO2和PImax等指标。另外,血氧饱和度(SaO2)注意事项:(1) 常规应抽取动脉血液进行检查,如要抽取静脉血,须将前臂放入45℃温水中浸泡20分钟,使静脉血动脉化,抽血时不宜使用止血带;(2) 注射器内事先用肝素冲洗;(3) 保证注射器的针头和针管紧密结合,绝对不能有漏气,保证血液标本与外界空气不发生接触;(4) 及时送检标本;(5) 某些药物可影响血液酸碱度,检测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近期的用药。

研究发现,所有受试者仅合并轻度日间低氧血症或日间低氧血症(平均PaO2为77.3mmHg)。受试者的NSpO2mean、DA4%、SB90%,与其%ΔTdi、PaO2、%PImax预计值、隔肌功能障碍全球倡议(GOLD)分期等显著相关。此外,多元回归分析也显示,%ΔTdi和PaO2是受试者NSpO2mean的预测因子。该研究提示,COPD患者的NSpO2与其经超声检查评估的膈肌收缩能力之间密切相关。而%ΔTdi联合PaO2%可预测存在轻微白天低氧血症或无白天低氧血症COPD患者的NSpO2。

因此,寻找可替代Pdi、非侵入性膈肌功能评估方法,已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王亮,孟静,杨超等.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估[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90-94.

[2]黄小霞,刘红兵.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43-46.

[3]赵燕霞.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诊治[J].健康必读,2021,(30):137.

[4]BoussugesA, Gole Y, Blanc P. Diaphragmatic motion studied by m-mode ultrasonography methods,reproducibility, and normal values[J]. Chest, 2009, 135(2): 391-400.

[5]Scheibe N, Sosnowski N, Pinkhasik A, et al. 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 in COPD patients [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5(10): 1925-1930.

[6]Zambon M, Greco M, Bocchino S, et al. Assessment of 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with ultrasound: a systematic review [J]. Intensive Care Med, 2017, 43 (1): 29-38.

[7]Kim WY, Suh HJ, Hong SB, et al. Diaphragm dysfunction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influence on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Crit Care Med,2011, 39 (12): 2627-2630

[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1):9-12.

[9]丁杰,汪思应.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有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4):292-3

[10] 钮善福. 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4):197-8.

课题名称:膈肌超声技术在膈肌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自筹课题  合同编号:2020NBAB0119自  项目负责人: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