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降低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运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降低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

施大美

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镇江  212200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外科患者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2.1.1-2022.6.30期间本院90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PDCA护理;对比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外科患者PDCA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获得患者认可,可推广。

【关键词】PDCA;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率;满意度

作为医院重点科室,外科护理工作量大、接收患者多、手术量大、病种复杂,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果存在较高要求。而各种留置管道则为外科住院患者治疗中的常用措施,非计划性拔管则主要指治疗期间留置管意外脱落,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拔管、未经医护同意患者自行拔管等情况,非计划性拔管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故针对外科留置管病例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对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将PDCA用于外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1.1-2022.6.30期间本院90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纳入2组,对照组男女比24/21;年龄24-75岁,平均(49.57±5.62)岁。观察组男女比23/22;年龄24-77岁,平均(49.82±5.72)岁。统计2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参与病例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说明留置管的必要性、随意拔管的危害、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征得患者信任。妥善固定导管,及时予以患者安抚、鼓励,保证其安全。主动与主治医生沟通,协同评估拔管指征,准确把握拔管时机。

观察组PDCA护理:(1)分析非计划性拔管诱因:①患者自身因素:导管刺激引发不适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②护理人员因素:宣教不足、未及时更换;③其他因素:留置管材质硬、管径粗、舒适度不佳;置管或维护中发生液体外漏、感染、堵管等。(2)执行:①在护理人员考核中纳入非计划性拔管内容,签署“非计划拔管风险告知书”,研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床头交接。②对不同管道进行标识,以达醒示效果。③强化宣教,说明留置管作用及护理方法,说明非计划拔管的危害,提升患者重视程度与配合度。④若发生非计划拔管,及时起到应急预案,减轻损伤程度。⑤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干预。(3)检查:落实监督管控制度,形成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控体系,由护理组长及时监督并指导责任护士正确做好非计划性拔管防范措施,有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措施实施效果。(4)处理:每月开展总结会议。总结反馈护理内容与效果,标准化成功经验,改善共性、不规范问题,合理整改,并纳入下次循环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护理满意度。统计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同时以科室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问卷总计100分,评分区间分为0-70、71-85、86-100,对应满意程度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总满意度计算方式为70分以上病例数占总例数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分别以(±s)、%形式表示计量、计数数据,并分别以t、χ2检验;P<0.05时统计差异具备。

2.结果

2.1 非计划性拔管率

非计划性拔管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非计划性拔管率(%)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性拔管例数(例)

非计划性拔管率(%)

对照组

45

8

17.78

观察组

45

2

4.44

χ2

4.050

P

0.044

2.2 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5

15(33.33)

21(46.67)

9(20.00)

36(80.00)

观察组

45

18(40.00)

25(55.56)

2(4.44)

43(95.56)

χ2

5.075

P

0.024

3.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率为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后可对患者机体健康与疾病治疗带来较多风险,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延误救治时机,引发医疗纠纷,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而针对留置管患者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PDCA循环管理即为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之一,其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一循环优化管理措施,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3]

结合本次研究可见,在PDCA循环管理干预下,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PDCA循环管理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留置管路安全性,获得患者认可。分析可见,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管道固定不当、医护人员宣教不到位、患者情绪不稳定、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夜间巡视不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针对上述情况,在PDCA循环管理干预中,可在计划阶段全面评估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进而在执行阶段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留置管路后妥善固定导管,严格注意导管插入深度、固定带松紧度等,针对意识清醒、活动频繁者,可采取绕颈式固定,以免活动或出汗时固定带脱落。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留置管固定操作流程,加强夜间巡视等,以便及时评估留置管情况,规避无意识拔管。此外,在检查及处理阶段,则可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将改善优化后的标准化干预方案用于下一循环的护理工作中,切实保障护理效果,预防导管滑脱。

综上,予以外科患者PDCA循环管理可有助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娟,李文博.RCA法联合PDCA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舒适度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9):1130-1132.

[2]林莉,施诗,周洁,等.运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降低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0):177-179.

[3]查庆华,张世瑜,陈乐英,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胰腺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2,22(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