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王慧

泾县中医院 安徽宣城 3425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患者分为43例对照组(采用肠道管理护理干预)、43例观察组(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更优,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肠道管理;直肠功能训练;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由于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或大便失禁的症状,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由于脑补缺血后再灌注而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不良症状,肠道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患者大便失禁的症状得到改善,通过结合直肠功能训练,能使患者排便更加规律,预防患者出现腹泻、便秘等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人数共86例,均为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21:22,年龄最小35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8.23±2.13)岁;观察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0:23,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36岁、85岁,平均年龄(59.23±1.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管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肠道管理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包括资深护理人员,2名责任护士,1名康复科医生,1名内科医生,多学科组成干预小组对患者进行肠道干预,对患者个体的肠道功能差异进行评估,并将详细的计划制定好。(2)饮食管理:为了预防便秘,应让患者多饮水,且平常多吃新鲜的水果与蔬菜,使患者保持大便的通畅。(3)腹部按摩:在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时,手掌握拳,然后从左向右慢慢的对患者的腹部按摩,达到肠道蠕动的促进目的。(4)直肠肛门反射刺激:通过排便肌肉反射作用刺激直肠肛门,使得患者排便反射得以促进。

观察组: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饮食训练: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多吃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高油高脂的食物;患者在平常要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000ml的饮水量。(2)排便训练:训练开展前,需要对患者的肠道清空,可以采用药物口服或清洁灌肠等方法,为了促进患者肠道蠕动,可以为患者提供甲氧氯普胺药物。同时,指导患者饭后进行腹部按摩[2]。(3)排便刺激:对于便秘严重的患者,应对患者进行排便刺激,护理人员戴好手套对患者肛门括约肌进行按摩,手指伸入4cm后对其肛门括约肌按摩5圈,使其肛周肌肉收缩得以刺激,促进患者顺利排便。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对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包括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的比较

组别

n

Hb

ALB

PA

对照组

43

89.52±7.26

45.32±3.45

315.41±26.25

观察组

43

95.41±9.26

48.52±4.23

329.41±25.36

t

-

5.236

5.341

5.135

P

-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n

腹胀

腹泻

腹痛

恶心呕吐

发生率

对照组

43

6(13.95)

7(16.27)

8(18.60)

9(20.93)

30(69.76)

观察组

43

3(6.97)

2(4.65)

4(9.30)

3(6.97)

12(27.90)

x2

-

-

-

-

-

5.325

P

-

-

-

-

-

<0.05

3.讨论

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由极易出现便秘、大便失禁的并发症,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临床应该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能使患者的排便更加规律,能避免患者便秘等不良症状的发生,使患者排便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预防

[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采用对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能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具有的优势,值得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华,朱洁,李淑琴.规范化肠道管理在脑卒中康复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7):3186-3189.

[2]周柳燕,莫凤霞,刘艳青.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1):156-158.

[3]丁茹茹,冉亚玲.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07):7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