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如何更好将力量下沉一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浅谈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如何更好将力量下沉一线

马邦喜

昭通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云南   657000

摘要: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政府举办公益性事业单位,虽带有“基层”二字,但绝大多数只举办到地(州)市级,极少举办到县乡两级。作为保障人民群众食药安全的重要参与者,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开展检验工作的方式主要是由行政部门将检品“抽进来、送进来”,然后根据要求开展检验,极少主动将力量下沉到县乡一线,开展“走出去”的靠前服务。笔者认为: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拥有先进的检验仪器、丰富的检验经验、素质过硬的检验队伍,除了做好“抽进来、送进来”保障食药安全这一“必修课”外还可以主动“走出去”,将力量、资源下沉到县乡一线,在推动产业发展、回应群众关切、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消除潜在食药安全隐患、推进学术理论标准化大众化等“选修课”上做出特色本文认真对照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职能职责,紧紧围绕以上“选修课”所述内容,就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如何更好下沉工作力量浅谈个人观点,供各位读者参考,有不对之处请联系更正。

关键词:服务产业;回应关切;保障安全;中药植物及中药材研究;学术理论标准化大众化

一、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范围和工作纪实

业务范围以笔者所在辖区为例,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范围如下:一是开展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科研;二是指导辖区内产、供、用食品、药品质检机构的业务工作和业务培训;三是综合食品药品质量情报、信息处理。近年来,随着业务延伸,保障辖区重大会议活动食药安全也逐步成为工作日常。

(二)工作纪实。多年来,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兢兢业业,严格对照业务范围开展食品药品监督、检验和信息情报处理等工作,有条不紊落实好“保障辖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重大“必修课”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过多年的奋斗,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理论知识不断沉淀,检验技术不断提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仪器配置不断优化,处理食药领域技术难题能力不断增强,有资质开展检验的品种项目不断增多,食品药品检验技术水平处于辖区行业的领先水平。笔者认为: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拥有先进检验技术资源,在抓好“必修课”的同时,还可以在抓研究促产业发展、回应群众关切、消除食药安全隐患、推进中药植物及中药材研究、推动研究成果标准化大众化等“选修课”上做出特色

二、抓实基础研究、服务产业发展、回应群众关切

科学研究,不全是出成果难、经费需求高、一般人员或机构能力开展的大项目,也有很多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小课题、小发现。在基础研究中,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急需打破大项目开展不了,小项目没必要开展的思维局限,立足地方实际开展一些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切的研究,最大限度服务辖区产业发展,回应群众关切

(一)深化辖区特色食品研究、推动产业升级。紧紧围绕辖区内有名气、有发展潜力土特产品,开展相关研究,在与辖区外同类产品对比中找出优势,为其在宣传营销上做足理论支撑,其打开销路、壮大规模如:在笔者所在市辖区,有几个乡镇产白酒口感好小有名气。因此,可以在相关研究基础上[1-5]对这几个地方生产白酒的水源、发酵菌种酿造用粮、酿造工艺、香气成分作进一步研究,找出口感好的关键所在,助企业改进工艺,提升口感;同时,开展白酒非法添加检测,出具检测合格报告,解除老百姓“工业酒精勾兑酒”之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优势所在,这样既能为白酒走出辖区提供宣传说服力,又能让消费者放心。再如:笔者所在市辖区中的几个县,产腊肉、火腿和咸菜等腌制食品,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逐渐形成辖区群众增收致富产业链。但由于腌制产品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很多腌制食品喜爱者望而步。近年有初步研究表明,腌制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时间增长有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6]。因此,可以结合辖区制作腌制食品的辅料、工艺等,开展其中亚硝酸盐——时间含量变化研究,找出亚硝酸盐含量峰值、谷值时间点,科学指导群众食用腌制食品;同时还可以开展储藏方式[7]、制作工艺[8]对亚硝酸盐含量影响以及如何去除亚硝酸盐的方法研究[9],找出最适合制作、储藏腌制食品和去除亚硝酸盐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亚硝酸盐含量,这样既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又能协助辖区腌制食品打开销路。同理,在笔者生活辖区,还有红糖、花椒、苹果、蜂蜜等特产可开展研究。这些研究若能做出成果,便能为辖区特色食品打开销路做足理论支撑,突出优势所在,助推产业发展

(二)深化人民群众关切点研究回应群众关切近年来,新兴食品不断涌现,食品防腐剂、添加剂逐步成为日常,坊间或网络上关于食药安全传言层出不穷,老百姓对食药安全传言极为关切。因此,适时开展食药安全传言佐证研究回应群众关切,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开展传言佐证。比如:笔者辖区产的臭豆腐,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在营销方面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坊间和网上传言

臭豆腐的生产过程极不卫生,让很多消费者对此避之不及,目前虽有研究[10]表明,臭豆腐生产过程并非如传言所述,但群众对此研究的认可度并不高。因此,可以在辖区内开展臭豆腐生产过程调研,如果传言为假,可以发表有调研依据的宣传文章或视频,为辖区臭豆腐生产过程“正名”,纠正群众认识误区。如果传言为真,可以根据已知的研究结论[11]进一步开展臭豆腐发酵的工艺、菌种研究,通过培养接种改善工艺去除有害物质,提升食用安全性二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与群众开展问卷互动,让群众自行选择其关心的食药品种或项目,然后从中选择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关切的品种或项目进行检验,出具检验结果,回应群众关切。

三、加强辖区饮食习俗研究,消除潜在食药安全隐患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各地区特产丰富,酝酿了不同特色饮食习惯,同时也伴随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在笔者工作辖区,群众喜欢食用野生菌,常发生中毒事件[12]。目前,相关机构对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措施为宣传劝导,对学术理论研究课题较少因此,开展食用野生菌研究,极为必要。一是加大辖区野生菌种类的图谱统计,在性状鉴别上做足功夫减少因“认识错误”引起的中毒事件;二是加大辖区常见有毒野生菌毒性成分热分解时间和温度探索,减少煮不熟引起的中毒事件;三是加大同一菌种在不同区域、不同年份的毒性差异研究,探索是否存在“水土污染”引起的中毒事件通过技术协助,最大限度减少中毒事件。再如:在笔者工作辖区,群众端午节有喝百草汤(多种植物混煮成汤)治百病习俗,对于百草汤是否有毒,能否治病,目前辖区内没有任何的研究数据和报道。因此,可以通过走访,了解掌握百草汤中植物组成和制作方法,调研是否有治病功效,是否发生中毒,若有治疗或中毒情况,可进一步探索治疗作用的植物、成分以及引起中毒的植物、成分,在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中药开发另辟蹊径

四、聚焦问题所在,奋力推进中药原植物及中药材研究进程

中药原植物及中药材研究,是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的重大课题,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机构职能变迁,中药原植物和中药材研究在当下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研究进程。

(一)辖区中药原植物及中药材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笔者调研辖区情况来看,问题较多。一是在参与“机构”少。辖区仅有食品药品检验所、卫健部门及其下属部门、中药种植批发企业3类机构与中药原植物及中药材研究存在相关性。二是参与研究“人员”少。卫健部门、食品药品检验所仅有极少量老同志对中药植物、中药材的研究有经验,年轻人员参与该项工作极少;相关企业虽有人员做该项研究,但随着企业兴替,企业人员流动大,研究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三是吃前辈老本严重。无论卫健部门、食品药品检验所还是相关企业,对中药相关的研究基本停留在书本上,标准中收载了什么品种,就研究什么品种,存在“前辈们已经做过的工作,没必要重复去做,只需要借鉴应用即可”的思想,极少发现差异或在前辈基础上创新总的来说,目前辖区对中药植物、中药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在该项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人员和经验“断代”危机,若职能部门在此方面出现技术断层,缺乏相应的技术监管,长此以往,很难保证企业中药开发的质量和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培养新一代研究人员,强化中药原植物、中药材研究势在必行。

(二)奋力推进辖区中药原植物及中药材探索研究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辖区药品检验的唯一机构,有专家有仪器设备、有技术底蕴。笔者认为可组建专项队伍,对辖区中药原植物、中药材研究进行全方位“补课”一是开展辖区内中药原植物、中药材的标本采集。以所在市辖区为单位,开展同期《中国药典》一部记载的辖区内所有中药原植物及其常见伪品分布范围、生长习性、性状差异研究,探索与权威学术记载的科属、性状、显微、炮制方法成分含量等方面差异探索野生和人工栽培差异,探索发现新物种、新成分,为药典编撰提供参考二是深入辖区中药材零售、批发市场调研。在常规抽检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农村集贸市场、城镇零售、批发企业开展中药材质量、品种、来源等方面的调研,通过随机抽检、对比分析,找出辖区中药材真伪优劣的来源分布和发展趋势,为中药材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指导辖区中药材企业。运用手中技术资源,指导好企业正确选址、种植、采摘、加工、炮制、储藏中药材。比如:近年来,在笔者工作辖区,市面上出现了“生加工天麻”,既天麻洗净后通过自然晾晒干或切片晾晒干而成的天麻产品,该产品加工虽与同时期《中国药典》[13]记载的加工方法不一致,但深受群众欢迎。通过随机抽检多批次“生加工天麻”发现[14],其天麻素含量均远低于同时期《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因此,可将检验成果同企业沟通,及时纠正加工方法,指导群众合理选择天麻加工品。四是深化辖区植物研究。全面收录辖区植物特征属性、科属类别、生长习性、分布范围,形成系统的植物学术著作,与权威著作对比分析,发现差异,

避免长期只学课本、吃老本、无创新的守旧循环,为中药品种的开发提供新方向。

五、强化联动交流,推动基层学术理论标准化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成立50多年来,理论实践丰富,发现解决问题多不少,发表各类期刊学术文章不少,但由于发表文章分散,与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学术交流少,工作未形成合力,没有建立起全国“食品药品检验资源共享格局”,一些新发现、新方法虽有个例突破,但由于未受到重视或无法多角度论证,最终未能给国家标准标更新提供依据。比如:近年来,有食品药品检验工作者在检验工作中发现个别中成药含量测定方法[15]优于同期权威标准收载的方法,但因实验室和实验人员单一,样品来源较少,方法稳定性、重现性、精密度得不到验证,加之因为该文章没有受到关注,最终该方法最终石沉大海。因此,笔者建言:可建立全国“食品药品检验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资源、信息、理论互通,对于食品药品相关标准的建立和更新意义重大。

六、强化科普宣传,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大众化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辖区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可联合辖区主流媒体,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开展一些食品药品方面的科普讲座或科学小实验,录制科学小视频,将理论研究向群众科普,实现研究成果大众化,提升群众饮食用药常识。本文中提到的臭豆腐制作过程,在此之前就有研究证实其生产环境并非网传的不堪,但由于研究成果仅发表于各位期刊,没有在权威新闻媒介进行科普,让群众产生不信任心理;因此,可将臭豆腐制作过程录制视频,或者直接引用相关研究结论,在权威新闻媒介宣讲,打消群众疑虑;同理,还可开展“勾兑酒”、“纯粮酿造酒”、食品防腐剂、添加剂等的科普,通过主流媒介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既能佐证传言,又能提高群众食药安全常识。

笔者认为: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做好保障辖区人民群众食药安全这一“必修课”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手中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下沉一线,在服务产业发展、标准制定更新、回应群众关切等“选修课”上做出特色,实现公益效应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魏明英,曾碧涛,李春明,周文. 宜宾水源与白酒中常见金属元素含量测定[J]. 中国酿造,2017,36(05):175-178.

[2]蔡文琴,洪丽霞,吴生文,万茵,付桂明,刘成梅,谢子军,陈延儒,林培,吴晓江,曾婷婷. 特香型白酒酿造用不同种类大米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分析[J]. 中国酿造,2022,41(02):29-33.

[3]郭辉祥,龙远兵,邹永芳. 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生态性的甄别与剖析[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54(05):101-105+119.

[4]王丽花,郑福平,高晓娟,王凤仙,赵超,李文硕,周丹. 白酒风味成分与感官评价的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20,39(08):7-12.

[5]. 四川绵竹远德微生物研究所——酿酒技术和酿酒微生物的科研机构[J]. 酿酒科技,2015,(11):78.

[6]林剑锋. 酱菜腌渍类食品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J]. 食品安全导刊,2021,(28):93-94.

[7]王新惠,张雅琳,张云峰,张巍,夏艳丽,苏蕊,刘力嘉. 储藏温度对四川腊肉品质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2018,43(06):24-26+64.

[8]张建梅. 鸡肉腌制过程亚硝酸盐与品质控制技术研究[D].烟台大学,2021.

[9]刘法佳,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刁石强. 降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01):165-167+173.

[10]文心淇. 臭豆腐干制作工艺[J]. 农村百事通,2020,(19):42-43.

[11]任翔,王瑾,汤晓召,国译丹,杨菁,邹颜秋硕,陈川云,杨祖顺. 2018年云南省臭豆腐微生物污染监测结果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0):4309-4314.

[12]刘春梅,刘华兴,牛晓文,何慧芝,白俊,朱静,吕锡宏. 2013—2019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野生菌中毒事件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21,37(04):476-479.

[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M].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62.

[14]刘自昭,孙荣飞,肖顺经.昭通市售生加工天麻中天麻素含量评价[J].医生在线,2014,1(18:):90、102.

[15]孙荣飞,张金玺,赵晓星,者从章.百贝益肺胶囊含量测定的改进[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12):174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