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高志文,刘青,李高粉,李月霞,陆永明

亳州市蒙城脑康医院,安徽亳州2335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HAMD评分、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心理治疗;临床有效性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青少年患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此阶段青少年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不足,在面对学习压力、社会暴力、家庭关系等问题时,出现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等表现,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带来巨大压力,严重时出现自杀倾向[[1]]。现在我国抑郁症患者多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本文对青少年抑郁症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38例,男女比例为21:17;年龄12~23岁,平均年龄(16.322.67)岁。对照组患者53例,男女比例为20:18;年龄11~24岁,平均年龄(16.542.7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①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让病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非压抑自己,从而导致医师能够全面、详细的了解患者情况。然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明确心理治疗方向,在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观念进行纠正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对患者想法过度的干涉引发患者反感,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点头示意以及鼓励语句等为患者打气,使其更加自信地表达和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完成自身认知和行为目标。②抑郁症患者多数具有人际交往问题方面的困扰,医师要鼓励患者多参加日常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促进患者正面表达的事件进行分析,以帮助患者重建和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使患者感受到自我价值,促进患者正面情绪的表达,从而降低抑郁症发生几率[[3]]。③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解释抑郁症的性质、治疗方案、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使患者家属参与到治疗过程当中,指导家属不要太过指责孩子,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在孩子病情发生恶化时知道如何去做,要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4]]。④嘱咐患者每日几分钟进行放松治疗,可通过肌肉放松方式,即在肌肉的紧张和放松过程中,释放负面情绪,从而达成镇定的目的。可通过呼吸放松即在调节呼吸的过程中,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达到镇静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自由冥想的方式即在对轻松、舒适的场景等想象过程中,专注于内心,从而缓解负面情绪,放松身心。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其中HAMD评分中,<8分说明患者无抑郁症状,≥8分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抑郁,≥20分说明患者一定存在抑郁症状,≥35分说明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HAMA评分中,<7分表明患者没有焦虑症状,≥7分说明患者可能有焦虑,≥14分表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21分说明患者存在非常明显的焦虑,≥29分说明其存在严重的焦虑;采用GQOL-74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38

21(55.26)

6(15.79)

8(21.05)

3(7.89)

35(92.11)

对照组

38

14(36.84)

5(13.16)

9(23.68)

10(26.32)

27(71.05)

2

-

-

-

-

-

4.547

P

-

-

-

-

-

0.033

2.2对比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n

HAMD评分

HAMA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研究组

38

39.625.73

10.161.01

33.254.68

7.830.81

62.487.39

91.039.78

对照组

38

38.975.66

15.311.74

33.144.72

10.051.11

63.267.17

82.538.95

t值

-

0.498

15.780

0.102

9.959

0.467

3.952

P

-

0.620

0.000

0.919

0.000

0.642

0.000

  1.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渐增加,为青少年自身及其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其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常规手段,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对其抑郁情绪等进行控制,改善患者人际关系,从而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同时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自杀风险,值得更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丹丹,齐欣,李晓娜.心理治疗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防御方式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3):135-136.

[2]马洪涛.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及临床有效性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2,8(8):141-144.

[3]向均怡,金柳荫,钱红,等.人际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8):444-448.

[4]朱蕾,李志鹏,胡闻倩.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与家庭心理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9):80,82.

[5]孙吉付.青少年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36):87-88.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