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清洁、消毒、灭菌”傻傻分不清楚?

刘佳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0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必要及关键措施。医疗机构环境及物表的清洁,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对防止院内感染、致病微生物的交叉传播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物品及环境,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

1.走进病房,你是否会闻到一股消毒剂的味道,看到保洁人员在认真地对病区内的桌椅、地面进行擦拭消毒,你会不会有疑问?他们用的是什么消毒剂,病区内物品和环境应该如何进行清洁消毒?

2.病人使用后的止血带、湿化瓶、手术器械等物品,是怎样进行处理的?运到哪儿进行处理?选用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各类处理方式有什么区别?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科普课堂。

一、概念上的区别: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中对以下名词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二、作用水平的区别:

1.清洁:去除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污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物表的清洁一般可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去除肉眼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清洁可能不会杀死细菌和微生物,但它会减少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并有助于降低传播污染性微生物的风险。

2.消毒:重点是消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消毒在方法上是讲究的有选择的,不能“一刀切”和“滥杀无辜”。消毒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微生物,但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总量和它的生长速度,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或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物品先清洁再消毒,消毒效果会更好。

3.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残留在物品上的难以杀灭或清除的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全部杀灭,重点是无差别的“不留活口”。灭菌不一定能清除物体上的污垢,应先清洁再灭菌,灭菌效果会更好。

三、处理级别的不同:

斯伯尔丁分类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及物品污染后所致患者感染的危险性及使用后应达到的消毒或灭菌处置要求,将医疗器械及物品分为三类,即低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高度危险性物品。

1.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表面接触而未接触黏膜的物品,如止血带、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病床围栏、床单、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低度危险性物品,无病原体污染时应达到清洁水平或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针对性的消毒处理方式。物体表面应保持干净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所以病区内的桌椅地面应达到消毒的作用水平。患者使用后的止血带也应达到中低消毒水平。

2.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未接触人体无菌组织、脏器和血管,也未接触破损黏膜、破损皮肤的物品,如湿化瓶、气管镜、喉镜、肛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此类物品应达到中水平及以上消毒效果。

3.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物品,或有无菌体液从无菌组织、脉管系统处流过的物品。此类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各类静脉导管、假体植入物等。这类物品必须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四、处理方式的区别:

1.清洁是消毒和灭菌的前提,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洗,去除表面可见污染物,达到清洁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单独的清洁适用于非医疗环境下,包括各类物体表面,周围环境、地面等。环境空气等清洁可采用机械通风等方式。物表及地面一般采用湿式卫生清洁的方式,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根据物品污染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清洁剂。

2.消毒是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果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消毒效果。消毒方法有机械热力消毒、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如桌椅板凳),应根据其材质特性选择合适的耐腐蚀的消毒剂擦拭,环境空气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耐湿热的物品应首选湿热消毒(比如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医疗器械);不耐湿热的物品可采用中高效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比如消化内镜)。如明确污染物类型数量时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3.灭菌是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从而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和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效果更好。灭菌方式有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通常根据物品的材质特性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

(1)耐湿耐热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方式。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首选低温灭菌器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化学消毒液浸泡灭菌,浸泡灭菌时应严格控制消毒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

   综上所述,大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必盲目的进行消毒和灭菌,只需要做好清洁,保证干净卫生的环境,在必要时对平时较多接触的物品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医疗机构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可通过紫外线照射消毒、化学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高温物理消毒等方式。患者使用后的物品,根据污染物的级别采取消毒或灭菌方式进行。中度危险性物品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式。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清洁、消毒、灭菌”是要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污染物的类型及物品的材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水平和消毒灭菌方式,你们是不是已经了解并正确区分它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