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炜鸿

 长兴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ICU护理风险干预的效果。方法:于我院ICU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前后各随机抽取33例ARDS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实施ICU护理风险干预),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3.70±0.80)分,SAS(42.26±5.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SQI(5.70±1.36)分,SAS(55.16±4.27)分](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合计1例(3.03%),较对照组[9例(27.27%)]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78.79%)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节情绪,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更能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可积极推广。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护理风险干预;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前言:ARDS在ICU病房中十分常见,患者主要表现出口唇发紫、呼吸障碍,机体肺部受炎症因子侵袭,极容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患者需在ICU内接受密切监护和抢救治疗[1]。由于病情危急,若受到护理环境、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影响,将直接威胁患者安全和康复。如ICU病房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若未注意感染防范引起患者发生感染可能加速病情进展,危及生命安全。传统护理存在一定滞后性,很难以前瞻性视角采取防范措施,无法起到风险预防的作用[2]。实施护理风险干预能够针对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全方位防控,完善ICU护理流程,最大可能改进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本文于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66例ARDS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3例,性别:男/女=18/15,年龄(38.26±5.19)岁。观察组33例,性别:男/女=17/16,年龄(38.51±5.2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确诊为ARDS,意识清醒,对研究知情。(2)配合治疗和调查,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模糊,无法配合调查。(2)有其他恶性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遵循无菌操作,按照医嘱给药护理,注意对病房的消毒。

观察组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资深护士构成小组,组织会议讨论护理存在的风险,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详细的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实施全员培训,建立风险控制操作标准。

(2)呼吸护理:护理前耐心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避免患者过度紧张。注意观察导管位置,检查长度是否出现脱出,确认导管通畅。密切关注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清理痰液分泌物,若患者排痰困难积极进行雾化、叩背护理。若采取吸痰操作,务必做好手部消毒,在15s内完成吸痰。定期对呼吸机表面进行消毒,及时更换管路等耗材,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及时将冷凝水清除避免倒流,将水温控制在35℃左右。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撤离呼吸机。

(3)体位护理:将床头适当抬高至35~45°,定时变化体位避免形成静脉血栓,采取俯卧位可有利于通气,将软垫放置于患者足底、骶骨等位置。

(4)心理护理:对于可自主沟通的患者耐心疏导患者情绪,听取患者主诉,针对患者反馈问题进行开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情绪,向患者强调情绪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对于不可自主沟通的患者,用成功治疗案例表达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通过点头、拍肩膀、注视的方式和患者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关注和关怀。

(5)病房管理:定时进行病房清洁,尤其注意把手、物体表面等位置的清洁消毒,注意对病房进行通风,对空气进行消毒。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4℃,并询问患者体感及时调整。

(6)睡眠护理:夜间关闭灯源和无关设备,降低噪声,播放舒缓音乐,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调整,夜间护理保证动作轻缓,避免噪声吵醒患者。

1.4 观察指标

(1)用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SQI)调查,0~21分,分数降低表示睡眠得到改善。(2)用焦虑自评表(SAS)调查,0~100分,分数降低对应情绪得到改善。(3)统计不良事件,主要调查呼吸机相关肺炎、非计划性拔管、误吸、气胸、压力性损伤。(4)调查患者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视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睡眠质量以及焦虑情绪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PSQI、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睡眠质量以及焦虑情绪对比

组别

PSQI(分)

SAS(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33)

7.12±0.58

5.70±1.36

59.24±5.35

55.16±4.27

观察组(n=33)

7.18±0.61

3.70±0.80

58.90±5.48

42.26±5.13

t

0.038

5.124

0.522

6.358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合计1例(3.03%),较对照组[9例(27.27%)]显著减少(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组别

呼吸机相关肺炎(n/%)

非计划性拔管(n/%)

误吸(n/%)

气胸(n/%)

压力性损伤(n/%)

合计(n/%)

对照组(n=33)

3(9.09)

2(6.06)

1(3.03)

1(3.03)

2(6.06)

9(27.27)

观察组(n=33)

1(3.03)

0(0)

0(0)

0(0)

0(0)

1(3.03)

P

<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78.79%)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3:

表 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满意(n/%)

一般(n/%)

不满意(n/%)

满意度(n/%)

对照组(n=33)

15(45.45)

11(33.33)

7(21.21)

26(78.79)

观察组(n=33)

19(57.58)

14(42.42)

0(0)

33(100.00)

5.192

P

<0.05

3 讨论

ICU护理风险干预针对护理期间存在的各类风险展开防范管理,提高全员风险控制意识,以患者康复为中心展开全方位护理[3],制定防范护理风险的可行性措施,优化临床护理流程,改善护士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以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服务质量[4]。经过本文研究,治疗后观察组PSQI(3.70±0.80)分,SAS(42.26±5.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合计1例(3.03%),较对照组[9例(27.27%)]显著减少(P<0.05)。可见风险管理有效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严格防控风险因素,保障临床安全。另外观察组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78.79%)明显提高(P<0.05)。证实护理风险干预能够满足患者实际需要,得到患者的认可,可积极推广。

综上所述,对于ARDS患者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节情绪,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更能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盛楠,吴子芳,刘艳菊.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22,46(20):2521-2523.

[2]常娟,梁秀晨,王璐明.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0):1453-1454.

[3]齐青青,孙雪义,王绪芳,等.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重症转化风险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4):116-118.

[4]刘晓兰,张胜睿.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及舒适度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