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性的大学教学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多边性的大学教学模式分析

黄振兴

天津传媒学院  301901

摘要:若想使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文学素养的提高。本文以多边性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其实质探索多边性教学设计,并基于各阶段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策略,以期为高等教育、高校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边性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对于高等教育来讲,仅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将这门课程学精、求实,在培养其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使其学会应用这门课程,以促进社会、国家的发展。因此,高等院校教师培养学生,既要注重专业科目应用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多边性教学模式,便是实现此宗旨的最佳教育模式。

1多边性教学模式的实质

多边性教学模式是以本学科的基本原则为蓝本,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枢纽,使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共同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多维立体的交流与传递信息,使整个教学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交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此门科目学习中的积极性,使其在交流与对话中,构建此类知识的基础框架,理解相关知识点与重难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能与潜质,激起其探究钻研此类科目的欲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此来高质高量地完成课堂内容,使高等教育教学效果提质增效,为社会与国家提供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综合性人才[1]

2多边性教学模式设计

2.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高质量人才,因此,教师的课堂重点不应是教材而是学生,应当为学而教,而不是为教而教。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应当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础,依据学生现阶段对此门科目的掌握情况设计课堂内容。其中,备教案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具有居重驭轻的作用。教师在准备教案时,不能局限在教材的内容上,而是要做出适当的取舍,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适当地拓展,在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对于非重点内容,可以以自学或小组讨论、学生演示的形式完成。同样,教师也要在教授学生时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应用能力为基本,定期进行自我评价等反思内容,尽可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整合统一。

2.2优化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体,尤其是高等教育课堂,更应当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对此门科目的学习与钻研,是全新的动态教学模式。这便要求教师依据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变化等变量因素,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讲、演示、钻研等课堂内容中获得参与感。可以说,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应当秉持着“授人以渔”的教学心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与展示,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检讨:课堂设置的内容是否有效、这个问题是否多余、本次课堂是否使学生有所收获等。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素养的提升,而不是只看重学生的最终成绩。同样,课堂没有效果也不是指教师敷衍教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从教师讲授中得到收获与发展,即便教师每节课都很费心费力地教导,学生却没有任何收获,也只是在做无用功罢了。

2.3提供发展的空间

多边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综合素质、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新颖多变的教学模式、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致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专业内容转变为主动接受并探索教师讲授内容的更深层次的寓意,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创新与实践、言语的运用与提升、肢体的协调与配合提供发展的平台[2]。同样,学生若想学好一门科目,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互动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碰撞与竞争(谁的观点更正确)的心理。合作与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充分培养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以及辩证性思维,在交流中提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将师生看作一个整体,所有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思想与观点由全体共享。也可以科学地搭配先进生与后进生,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整体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同样,教师在设定课堂活动中,也要将规则模式适当地融入在内,科学的竞争压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其责任感与团队意识得到提升。

总之,在教师精心准备的优质的教学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信心与胆气,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发现,进而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更有利于挖掘学生在此门科目上的潜能与优势。学生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自身思想或行为上的谬误,进而使思想与行为形成高度统一,向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综合性人才的方向而努力。

3多边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3.1适应阶段

由于受十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为了让大一新生尽快地摆脱旧时的思维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革新,而不是一味地为学生灌输全新的知识体系或教育内容,使学生形成一套适用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全方位、多角度讲述知识,使学生在听讲中寻求自身的兴趣所在,进而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并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夸奖,使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进而实现自身的升华。此阶段学生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科目知识的掌握仍有一些不足,缺乏对专业学术信息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网站、线上学习平台、碎片记忆模式等方式预先感受下一节课程中将要教授的内容。多边性教学讲述理论能够高度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当学生接触全新领域的课程时,应当通过教材学习,在不断地自我巩固、自我发展。同样,为创造更真实的舞台效果,教师也应当将机械学习与应用学习有机整合,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与专业水平。

3.2提升阶段

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时,既要注重讲解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还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应用与发展,可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让学生对此次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教师再通过专业性的讲解与演示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的方法与技巧所在。教师应当采取“精讲多练、让时于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与联系中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与应用上,着重考虑学生此阶段的具体需求与能力,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质的飞跃。

结语: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可以发现,多边性教学模式更有适用于学生专业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与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尽情地投入至学习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张宁.深化高校留学生教育教学的多边沟通思考[J].才智,2020(11):174.

[2]潘家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多边合作策略初探[J].天津教育,2020(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