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分析

陈洁慧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545001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具体的发展对策,可以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促进我国传统文明的有效保留和传承。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引言:少数民族的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象征,承载着民族价值和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创新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化的乡土生活方式,利用现代农业和市场机制,充分促进传统村落的发展,有效地保证传统村落不被遗忘。

1、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挥的作用

第一,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可以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的传统村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国拥有56个民族,大量的少数民族分布区域比较广,且数量庞大。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需要进行不同的保护,根据少数民族自身的特点来制定保护计划,使得当地重要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有效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比如我国著名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大工程,都是为西部和南部少数民族提供发展和建设的空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进步,也维持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2.1打造少数民族田园生态系统

建立少数民族田园生态系统,利用当地的重要产业、资金、土地和人才来共同发展。首先,巩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农业生产,落实当地田地耕耘和水利设施完善工作,确保农业是第一产业的主体地位,利用田地合理规划,打造生态农业景观,不仅提升了农业产量,也发展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其次,开展田园资源管理工作,让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积极参与,创新土地制度的内容,采用集体经济和居民宅基地入股方式来发展整体村落的经济发展。同时建立风险补偿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盘活社会资本,提供巨大的资金基础,有利于田园生态系统后续建设。最后,在资金和农业发展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全面建设田园生态系统,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考察当地环境的承载量和人口饱和度,有效地打造生态补偿机制。

2.2利用少数民族内驱动力发展经济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属于乡村振兴一部分,需要落实当地农民的利益,利用农民集体的发展动力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的主导地位,对于传统村落的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模式,深入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为政府、企业和农民搭建利益关系。其次,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设中,完善当地公共服务系统,乡村基础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也要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来为传统村落提供电商平台,挖掘当地重要产业的内驱动力。最后,以农业产业为基本核心,综合构建现代文化、医疗、康养和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系统,使得系统内部充满乡村特色,激发内部动力和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提升少数民族自我发展的能力[1]

2.3落实少数民族文化档案工作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需要从文化档案入手,来保留当地民族和历史的记录。首先,深入传统村落,收集村落史料档案,对于所有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统一规范,然后调查村落的人口流动和人口具体构成,由此确定村落的基本信息。其次,地方政府建立法律法规来保护当地的档案信息,防止出现人为破坏,也让很多村落文化载体的建筑和设施进行专业保护,规划村落后续发展的地形布局。最后,在村落当地修建完善的文化档案馆,整合档案资源,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建设专业的档案研究团队,深入去了解传统村落的历史和文化成就。利用村落文化档案来提升文化建设意识,也借用村落当地文化特色来发展传统村落的特色经济,增强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

2.4结合旅游业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可以利用旅游业来发展,使得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经济来源。政府方面为村落规划旅游项目,比如坐落在名山名川的少数民族,泰山区的岳庄村是个回族和汉族共同居住的村寨,可以利用泰山景区的旅游发展来打造特色民宿,促进当地村落的经济发展。还有利用民族特色的发展旅游项目,比如苗族的赶秋节有着大型民族特色表演,当地村落采用表演节目来成为旅游一大观赏点。把旅游项目融合传统村落,使得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开发,实现居民、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一起建设的模式,让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提升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水平[2]

2.5健全少数民族电子信息保障系统

健全少数民族电子信息保障系统,需要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因为现如今属于信息时代,大部分信息数据来自互联网平台,所以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平台,需要健全传统村落的电子信息资源,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创建管理体系。对于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信息,借用档案馆和民俗研究,制定出多样化的村落文化活动。当地政府和文化厅为电子信息保障系统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互联网资源共享,让更多网民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活动,比如傣族特色节日是泼水节,在网络短视频平台播放泼水节活动内容,让其他地区的人民产生兴趣,积极前往当地传统村落,为少数民族带来经济发展,也同样传播了特色民族节日的文化信息。而且互联网电子信息传递,不受到地理限制,可以在网络平台实时散发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

2.6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的创新

现代市场机制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市场机制可以让传统村落结合市场体系,吸引外部投资,打造农业田园综合经济体。整合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所有资源,打造农业生产、文化景观和生活居住一体化的乡村发展模式,创新农村传统村落的布局,设计出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布局。而且市场机制需要维系市场秩序,传统村落主要是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实现产业合作,加强市场监管,维持现代市场发展的平稳和有序。此外,创新传统村落发展方式,利用现代化视角规划乡村建设蓝图,使得乡村市场接轨城市市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创新发展。

结论:总的来说,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继而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措施,从打造田园生态体系开始,借用少数民族自身驱动力来发展,让少数民族发展的档案进行保护,重点发展村落的旅游业,健全少数民族电子信息的保障系统,结合市场机制,创新村落的发展方式,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建设,打造更加优秀和美丽的乡村生活。

参考文献:

[1]吴胜艳,李超,谢广营.田园综合体: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贵州黔东南州苗族郎德村的扎根分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14(06):74-82+155.

[2]陈露,杨静.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米易县傈僳族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