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园乡村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现代田园乡村建筑设计

鹿旭

610111198708204012

摘要: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乡村建筑也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现代田园乡村建筑设计对原有居住环境的改善,结合多元化的建筑配套设计,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田园乡村建筑设计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设计中更加注重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的融合,控制建设成本,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体现新时代现代田园乡村建筑的实用性与艺术美感。

关键词:现代;田园;乡村建筑

引言

乡村建筑积淀了这里居民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历史信息,记录着他们的家族繁衍、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有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创业、守业事迹,也有与锅碗勺瓢形成交响的喜怒哀乐。这些历史信息,是波澜壮阔大历史中的沧海一粟,走进这样的建筑,就是走进了历史。乡村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有些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乡村建筑中体现了当地人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万物和谐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社会观、伦理观、生活观,比如最感人的孝道规范和有关故事,还体现了他们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

1在乡村建筑上出现的问题

1.1修建缺乏科学性

龙门古镇的单体建筑,大多数已被居民自建毁坏。当地居民在建筑的改建与修缮形式上缺乏“修旧如旧”的保护观念,导致古镇的整体风貌在逐渐偏移,脱离了传统古镇应有的韵味。对于一些传统建筑的外墙保护缺乏科学性,只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美其名曰保留历史的斑驳感。保护不是简单的原样不动,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固。古镇中大量的外墙结构裸露,内部土质脆弱,没有达到住房的安全要求。由于长时间的不修缮,大量的建筑正在逐渐变成危房。

1.2防火措施匮乏

经过调研发现,龙门古镇木构建筑高度密集,建筑与建筑之间距离仅在1.2~2m之间,远远达不到防火要求。而村中更是很难发现灭火器、水枪等灭火设施。由于木构建筑木质构件燃烧性较高,耐火极限较低,双层建筑内部木质构件裸露,建筑中电线穿插、燃气灶、火灶等一旦失火极易发生建筑连贯燃烧,因此根据2018年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6-2014)消防要求,较低屋顶的木质建筑应采用耐火极限≥0.75h屋顶承重构件。古镇中防火设施匮乏,没有达到消防规定要求。

1.3木质构件损坏严重

(1)木质构件虫蛀根据调查发现古镇中有大量的木柱被白蚁侵蚀,一些公共场所缺乏维护,镇中一部分房屋无人居住,被白蚁侵蚀更加严重。居民对于被白蚁侵蚀的木质构件没有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仅仅只是喷洒防止白蚁侵蚀的药剂;一些损坏严重的木柱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周而复始导致建筑损坏,产生恶性循环。

(2)木质构件开裂经过实际监测发现,龙门古镇中温湿度变化

极大,其全年温度在6℃~38℃之间,全年相对湿度在25.5~86%rh之间,月平均温湿度不均衡。从4月2日全天的监测情况来看,龙门古镇的总体相对湿度在29.5~46.9%rh之间。在无风无雨的晴天状态下,龙门古镇相对来说是干燥的,但是由于古镇中建筑过于紧密,穿堂风力较弱,导致古镇中巷道一直处于潮湿的环境之中,当湿度长期≦10%rh或湿度长期≧70%rh时,是利于古建筑木质构件保存的,因而古镇中部分建筑木质构件开裂,部分建筑木质构件保存完好[3]。木质构件受温度与湿度的不均衡影响,导致木质构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裂。如图5所示,庆善堂的金柱、慎惰堂的抱头梁等经过长期的干湿变化已经开裂。

1.4建筑彩画缺失

明清建筑彩画鲜艳凝重,形式多样,常以神话人物、花鸟鱼虫、诗词歌赋等为创作题材。一般情况下,建筑彩画30~50年左右会被雨水冲刷干净,因此龙门古镇中几乎看不到建筑彩画的影子。建筑彩画与建筑结构是相辅相成的,组合在一起浑然天成,形成了美妙的建筑韵律,将建筑的视觉美挥发得淋漓尽致。

2田园环保型乡村建筑改造方案

2.1外墙外保温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保温材料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外墙保温形式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夹芯保温3种类型。对于外墙保温,三者都能够提高冬季外墙内表面温度,使室内气候环境有所改善,其中外墙外保温的应用效果比较好,基本不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也不会减少室内使用面积,更适用本项目的节能改造中。使用PHPP软件模拟了外墙保温厚度在70~560mm,其他配置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年制热需求的变化量,所有方案可以划分为3个区间:A区(保温厚度≤200mm)随着保温厚度的增加,建筑制热制冷能耗下降明显;B区(保温厚度200~400mm)随着保温厚度的增加,建筑制热制冷能耗下降趋于平缓,在此区间增加保温厚度需要考虑经济成本;C区(保温厚度≥400mm)随着保温厚度的增加,建筑制热制冷能耗基本不再改变,在此区间再增加保温厚度已无太大意义。制冷+除湿的需求与制热需求变化类似。项目实际施工时,为了阻断热桥,减少通缝,两层保温板错缝铺贴、严禁出现通缝;第一层石墨板采用点框法,第二层采用条粘法,砂浆满铺保温板。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宜大于管径100mm以上,管道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岩棉或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填实;外围护结构内侧采用防水隔汽膜粘贴。防水隔汽膜与管道和结构墙体的搭接宽度均不小于40mm;外围护结构外侧应采用防水透气膜粘贴,防水透气膜与管道和结构墙体的搭接宽度均不小于40mm。

2.2屋面保温防水

屋面防水层和檐口挑出部位尽量减少和避免锚固件的使用,避免出现热桥。本项目屋面为木结构瓦屋面,模拟了屋面内保温有无下返,下返不同高度时的热桥系数。由于层高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地下返,控制下返保温板下沿能在吊顶位置以上。将屋面传热系数定为0.16时,挤塑板(XPS板)厚度为200mm,如果考虑防火要求,使用玻璃棉替代挤塑板,厚度为250mm。分别模拟了使用挤塑板和玻璃棉时屋檐部位的热桥,使用玻璃棉时屋檐部位的热桥系数比挤塑板略小一些。在超低能耗建筑中为了保证屋面的保温效果,屋面需加设防水层与隔气层,防止水气进入保温层造成保温效果的衰减。

2.3外窗

外窗的传递热损失是指室内外经过窗户传递的热量中对室内热舒适度产生消极影响的那部分热量。例如,冬天室内的热量流经窗户传递到室外,这部分传递出去的热量就需要供暖进行补充。在夏季,室外的热量流经窗户传递到室内,这部分由室外传递进来的多余热量就需要由制冷系统排出室外[3]。建筑外窗的安装方式一般有3种:在洞口中装,外平齐,外挂式。为了减少热桥值,新建超低能耗建筑大多采用外挂方式安装被动窗,窗户洞口四周设计为混凝土结构,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对象多为老旧建筑,旧窗户通常居中安装在洞口墙体上;洞口左右侧为混凝土结构的很少。

3跟随时代大背景

新乡村振兴,需要围绕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挖掘村落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选择最适宜的建造体系和建筑材料,搭建文旅产商平台,乡土情怀承载着文化记忆,全域打造美丽乡村。正如白永生所说:“这样的自然风光,造就这样的一方水土,造就了这里的人、这里的建筑、这里的文化。”探索乡村山地建筑美学设计,打造国际艺术气息和乡土原生态兼具的未来乡村建筑,打造立足山地乡村、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风貌。打造乡村山地建筑和乡村新产业、新模式相协调呼应的山地景观风貌。开展乡村老民居改造革命,新建筑延续和创新革命,打造新时代背景下新乡村,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结语

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作为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它在处理各种空间、结构、造型的关系中,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表达,并且综合运了绘画、雕刻、装饰、庭院、家具陈设等各种艺术手法,贯穿着经济、适用、美观的审美法则。乡村建筑还附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并且每一代人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些内容,嵌入在不同的乡村建筑里,有的一望便知,有的则藏在各种细节中;有的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有的还需要继续挖掘、不断发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J].新疆农垦科技,2022,45(01):73-74.

[2]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的乡村振兴方法论[N].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2022-01-21.

[3]许萍,刘壮壮,秦嘉琦,等.基于Fluent模拟降雨对木结构古建筑室内温湿度的影响[J].林产工业,2021,58(08):8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