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覃龙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518100

【摘要】电子兼容性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提高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电磁干扰对于设备的影响。本文对电磁兼容性的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还阐明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技术要点,从结构和电路两方面分析了电磁兼容性设计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电子设备的周边会产生电磁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还将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电磁波,进而直接导致难以顺利运行电子设备。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增强电子设备对电磁环境的适应性,必须要达成对电磁干扰的控制和消除,努力做好电磁兼容性设计,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共同运行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1]

一、概念

电磁兼容性是指在所处电磁环境中,设备或系统正常运行,而且不会产生难以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电磁兼容性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正常运行时,设备产生的电磁骚扰不能高于限值,二是指对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设备具备一定的抗扰度,也就是电磁敏感性[2]。所以不仅应该提高受骚扰对象的抗扰度,还应该控制骚扰源的电磁发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设备互不干扰、兼容运行。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技术要点

(一)优化信号设计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干扰,要对有用信号规定必要的最小带宽,从而优化信号波形,这是由于电信号会占用一定的频谱。

(二)完善线路设计

对于电子设备的单元电路,必须要使用发射小、抗干扰的电子线路。

(三)屏蔽

为了避免干扰电磁场向外传播,可以利用屏蔽体包封干扰源,相反地,为了不受外界空间电磁场的影响,可以使用屏蔽体包封感受器。屏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范围,然而应用这种技术不仅会导致设备维修不便,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通风散热困难,并且还会增加成本、重量和体积。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全面,要尽可能达到电磁兼容性要求。

(四)接地与搭接

能为电源和信号电流提供回路和基准电位,不管是否与大地有实际连接,都可以称作是接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能够达到隔绝噪音、避免干扰的效果,往往会采用电子设备接地的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可以采取接地、滤波和屏蔽等措施,并且能够周密设计地线系统,就能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得到有效提升。

(五)滤波

为了能够抑制和防止干扰,可以把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滤除。通常而言,直接采取抑制元件和滤波电路等办法就能够实现,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抑制不希望通过的能量。

三、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及具体措施

(一)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

结构可以处理电磁兼容性问题,作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并不存在电磁兼容问题,然而切断电磁波在空间传播通道便是结构屏蔽的功能,能够有效地减小系统对外的辐射,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避免外部电磁场对设备内部的干扰[3]。电子设备的结构电磁兼容性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输入输出的接插件位置,以及电路板的安装位置,对各模块与模块内器件进行精心布局,从而达到所规定的散热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缩短高速信号线的长度,除此之外,为了消除振铃影响,还需要从中选出并在长度较长的高速信号连线上串接消振电阻。

2.采取必要的滤波措施在外部数据和电源接口引线处,从而起到降低电磁干扰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终端对其它设备的影响。

3.用同轴电缆连接射频天线和射频模块,对模块间接的关系及连接电缆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达到屏蔽外界干扰的目的。为防止连接电缆形成的相互干扰,需要密切关注电线、电缆的走向与布局。

4.接口连接器要有屏蔽外壳,要在连接器与机壳间加导电橡胶,从而让外壳与机壳保持良好的电连接性。

(二)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的具体措施

1.紧固点连接缝隙

导电率縫隙的最大尺寸、缝隙的深度、电磁波的特性、材料的导磁率等因素,能够对缝隙的屏蔽效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是缝隙的深度和最大尺寸。为了提高缝隙的屏蔽效能,需要减小缝隙的最大尺寸、增加缝隙的深度。

2.缝隙屏蔽设计

在缝隙中安装和紧固点连接屏蔽材料,是缝隙屏蔽的两种方式。普遍采取的是紧固点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不需要花费较高的费用,而且工艺简单。如果有规定要求,无法采取太多紧固点的屏蔽体时,可以在缝隙中安装屏蔽材料。

3.安装屏蔽材料

当无法使用太多的紧固点时,可以在缝隙中安装屏蔽材料,而对其屏蔽效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屏蔽材料本身的电导率、零件与屏蔽材料之间的接触阻抗以及电磁波的特性。为了能够提高屏蔽效能,需要尽可能地减小零件与屏蔽材料的接触阻抗,而这就取决于屏蔽材料的安装形式、本身的阻抗以及压缩量。在设计缝隙屏蔽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屏蔽材料的导电性是否良好。

为了能够降低屏蔽材料与零件的接触阻抗,需要对屏蔽材料施加足够的压缩量。在选择屏蔽材料的过程只能够,为了避免产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必须要密切地关注零件和屏蔽材料的相容性。

电磁兼容性电路设计及具体措施

(一)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

1.分层

针对多种电源相互交错的单板,以及信标控制和北斗数据处理模块,可以使用电源层分割,以及覆铜面化金,过孔金属化,采用四层板设计印制板。

2.电源系统干扰的抑制

将电源层供电的方法用于PCB总体设计,供电平稳,分布电阻低,还能够作为噪声回路,降低干扰。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达到消除公共阻抗耦合干扰的目的,可以借助电源层为系统信号提供回路。

(1)元器件布局和布线

将模拟与数字电源的电源分开。为了减小环路面积,可以直接在信号跨越处,放一条回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环路电阻,可以按照印制电路板电流的大小,加粗电源线宽度。除此之外,还应该控制数据传输的方向,从而使其能够与电源线、地线的走向一致,而且要使电源线尽可能与地线平行。为了能够克服电源线的电压波动,最大程度地降低电源线的负载,可以直接将去耦电容安装在集成芯片周围。

(2)地线噪声干扰的抑制

通过使用平衡电路,将地环路切断,以及适当地增加地环路的阻抗等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地环路干扰的问题。而通过并联单点接地消除公共阻抗,或者采取减小公共地线部分的阻抗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

(3)信号传输线间串扰的抑制

在设计布线过程中,应该增大信号线间的距离,并且还应该避免长距离的平行走线,信号线与地线及电源线不交叉,通过采取以上这些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容性串扰。除此之外,走线应选择大弯角、45°角、弧线,避免传输线的阻抗不连续性。

(二)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具体措施

1.元器件的选型

(1)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小寄生参数效应,在电路板上的滤波及去耦元件采用表面封装器件。

(2)在选择晶体振荡器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现实需要,挑选有金属屏蔽壳体的器件。

(3)使用功率消耗小、抗干扰的器件。

2.布局规划

(1)在PCB布局单独规划接口电路;

(2)电源VCC层和接地层是核心部分内的电层,而剩余的两层内电层都为信号层;电路采用四层板;避免核心部分对外的电磁干扰,提高核心部分的布线冗裕度,避免外界干扰信号对本主板核心部分的侵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时,必须要综合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有效的电磁兼容控制策略。除此之外,由于电磁干扰会随机出现在电子设备运行的任何环节,应该在设计前做好预评估,采取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方法,比如屏蔽、滤波、接地等技术的应用,从而确保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有效地提升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作者简介:覃龙,1983.10.16,男, 汉,广西容县, 本科 助理工程师, EMC(电磁兼容)。

【参考文献】

[1]李亚凤.某型机载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及后续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21(20):127-129.

[2]陈炳榛.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研究[J].电子测试,2021(19):116-118.

[3]陈雷.刍议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的电磁兼容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