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白术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吴小莉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  529156

摘要:本文从本草考证、药理作用、加工炮制和质量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为检测技术引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术;质量;白术内酯类;挥发油

白术有“南术北参”、“十方九术”之说,是“健脾补气第一要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2。主产于浙江、安徽,以浙江鄞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内酯类和多糖等。研究表明具有免疫调节、利尿、抗肿瘤、抗菌消炎、降糖、抗衰老等作用,对神经系统、消化道及子宫平滑肌也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一 本草考证

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汉代《神农本草经》收载了“术”,其时苍术和白术统称为术,列为上品。”《武威医简》《素问》《脉经》等古医书均未见白术。明代的《本草崇原》中有《本经》未分,而汉时仲祖汤方始有赤术、白术之分,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术有两种:白术和赤术。叶的描述与白术中部叶片羽状全裂,苍术叶片半裂或不裂的特征相符;根茎的描述与苍术比白术地下根茎稍小的特征相符;味道的描述与白术味甜微辛,茅苍术味辛、苦,北苍术味微甘、辛、苦相符。《图经本草》记载了苍术与白术药材的形态特征相混杂,其中根似姜、旁有细根、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的特征为二者的共同特征,茎青赤色、花黄白色、根茎皮黑的特征与今之苍术或北苍术原植物相符,而其它特征与今之白术原植物相符。另《本草崇原》《本草纲目拾遗》等中的文字描述与当今的植物志、中药鉴定学中对白术的描述基本相符。此外《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中附图,与现今白术描述相符。由此可知,自明代以来,各医家已经能将苍术、白术准确的分开了。

二 药理作用

白术和苍术的药理作用略有不同,苍术多用于治疗湿困脾阳或湿重的“着痹”;白术多用于脾胃气虚。现代一般认为苍术药性苦烈雄厚,而白术甘润;苍术燥湿,功兼里外,而白术燥湿,侧重于里;苍术健脾主要在于燥湿,而白术健脾,关键在补中;临床上湿盛证实,多用苍术,而脾弱证虚及补益之剂中又多用白术。

三 加工炮制

白术的炮制方法众多,历代有熬制、土制、炒制、泔制、醋制、煨制、焙制等,现代多为清炒、土炒、麸炒、蜜炙麸炒等。主要入药品种有生术片、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白术炭、蒸白术等。

关于白术炮制的研究较多,如白术炮制原理、炮制对白术中化学成分的改变和炮制对白术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均有报道。

有关炮制原理的研究表明,白术经炮制后苍术酮含量显著降低,而白术内酯类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初步推断为苍术酮在一定温度下,暴露在空气中可转化为白术内酯成分,使苍术酮的含量降低,燥性缓和,白术内酯类含量增加。

有研究比较了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变化:与生品比较,白术内酯Ⅰ增加最多,白术内酯Ⅲ次之,白术内酯Ⅱ略有升高,苍术酮的含量和总挥发油的含量均显著的减少,但是不同炮制品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关于白术多糖的研究表明,白术炮制后多糖含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炮制方法的影响为:炭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清炒白术>生白术。

研究表明,炮制工艺对药效及临床应用有很大影响,生白术主要用于健胃、除燥湿和利尿。经麦麸炒制后可强健脾脏、通络益气,减少了其他物质对肠胃的刺激,可健胃,助消化。

四 化学成分

1.1挥发性和白术内酯类成分

张强等[12]用GC-MS方法分出65个成分,鉴定了23个,其中苍术酮含量最高。陈柳蓉等[4]研究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苍术酮含量不一,用水蒸气蒸馏法及索氏提取法均可得。林永成等[5]等用乙酸乙酯提取,分离出3个内酯类化合物。陈仲良[6]白术中分离得到白术内酰胺和 8-β-甲氧基白术内酯Ⅰ。段启[11]等建立白术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鉴定了其中18个挥发油成分。

1.2苷类成分

Junichi KITSJIMA 等[7]从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9个苷类化合物,为莨菪亭-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苍术苷A和苍术苷B等。

1.3多糖类成分

白术多糖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多糖、单糖组成、结构等做了大量工作。乔小云等[8]用苯酚-硫酸法进行优选,认为24倍水煮2次、药材粒度2~4 mm,煮1 h为最佳煎煮工艺。邱细敏等[9]对白术多糖用水和乙醇回流提取,结果水溶性糖含量均远高于还原糖含量,水溶性糖含量平江高于浙江,还原性糖含量浙江高于平江。

五 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白术的挥发油成分含量最高,但不稳定性,对照品较难获得,目前2020版《中国药典》仍缺少含量测定项目,白术依然缺少量化的评价体系。目前主要是挥发油及白术内酯两类成分的研究,通常以苍术酮、白术内酯I、II、III为指标进行质量控制。目前对于白术定量分析的方法多采用HPLC、GC、GC-MS或LC-MS。

指纹图谱技术、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方法等已广泛应用于白术的质量控制中,能较全面的反映药材质量,但目前除挥发油类、白术内酯类外,对其他成分研究较少,其他类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尚不明确,应得到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黄海英.白术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103.

[3]沈国庆.白术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有效部位研究.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4] 陈柳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术中苍术酮的含量.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6,2(6):270-271,286.

[5]林永成,金涛,袁至美,等.中药白术中一种新的双倍半萜内酯.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5, 35      (2):75~76.

[6]Zhong-liang CHEN,Wen-yi CAO,Guo-xin ZHOU and Max Wichtl.Asesquiterpene lactam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Phytochemistry,Vol., No.4:765-767,1997.

[7]Junichi  KITSJIMA,Akane KAMOSHITA,Toru ISHIKAWA,Akihito TAKANO,Tatsuo FUKUDA,Susumu IS

-ODA,and Yoshiteru IDA.Glycosides of Atractylodes ovata.Chem.Pharm Bull,2003,51(9):1106~1108.

[8]乔小云.影响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探讨.中成药,2001,23(4):293~294.

[9]邱细敏,卢岳华,沈品,等.不同产地白术的多糖含量测定.中国药业,2005,14(4):40~41.

[10]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1376.10

[11]段启,许冬谨,谢晨,HPLC法测定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内酯I、II、III[J].中草

药,39(9):2008.1343-1345.

[12]杜鹃,钟露苗、李劲平等,不同产地白术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湖南中医杂志, 2020,36(05):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