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析

李丽芳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518102

摘要:德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效果的好与坏,不仅会影响小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情况,还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氛围。作为小学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和引导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习惯、学习心态,从而达到思想品德和学习水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德育教育愈发地重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引导者与实施者,就要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将德育理念有机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对此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路径展开探究。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班主任需要将德育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整体素养为基准,探索有效的德育对策。通过制定硬性的班级规章和采取柔性的情感引导策略,创建刚与柔相互交织的德育体系,引领小学生自觉地遵守公共规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在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道德品质的影响下,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路径

(一)一定之规,启发规则意识

《淮南子》中提出:“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在现代社会中,“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思想观念仍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承。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定期带领学生回顾不同类型的规则,让他们在朗读中牢固记忆内容,明确在校园和班级内应遵守的规章制度。而为了进一步凸显口诀规则的作用,班主任也要为其配备奖惩制度,如“出操集队最迅速的学生每次记一分,十分可累计为一朵小红花,当集齐十朵小红花后,可兑换精美钢笔一支”或者“在课堂上出现无故插话、追逐打闹、不尊重师长等现象,将扣除5朵小红花”等,让学生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并接受规则中的内容,不断强化其规则意识。针对传统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形式相对固化、内容比较单一的真实情况,有助于缓解班级内的紧张氛围,让学生接受并践行班级规则。而在此基础上为其配备奖惩制度,能强化学生的内驱力,促使他们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日常言语和行为,从而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耐心教育学生,鼓励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较多,而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在教育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班主任要非常耐心地教育学生,明确学生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归因后再做处理,找到学生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才能有效。

记得开学第二天,我在教室整理图书角。发现这些书大部分孩子已经读过,需要换一批新书,因此我让孩子们各自选两本带回家。按照组次顺序,刚轮到第二组同学的时候,就听到一些同学大叫起来,不约而同地指着一个同学说:“这位同学,你下去,还没有轮到你呢!”我定睛一看,原来有个第四组的同学插队跑上来拿书了,面对众多的指责和反对,他依然在图书角前徘徊,最后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本书,加上抵不过同学们的语言轰炸,于是悻悻地走回自己的位置上。此时,同学们的议论还在继续:“每次都这样,不按顺序......”“就喜欢插队……”“是啊,总是这样......”这位同学似乎此时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满脸通红,一半懊恼一半羞愧。见此情形,我猜这样的事情应该不止一次,显然早已经引起大家的公愤。等大家安静下来,我对全班同学说:“我看出来了,这位同学一定是一个书迷,他肯定非常爱看书。不然他不会冒着被全班同学围攻的危险插队上来拿书。”有些同学马上说:“对,他很爱看《昆虫记》,他是个书呆子。”此时,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露出那么一点骄傲的微笑看着我,我继续说:“爱看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优点。我相信你刚才是因为太想拿到自己喜欢的书而情不自禁地跑上来了。这种迫切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并不赞同他的行为。即使再喜欢,也要遵守大家的约定,如果不遵守规定,大家都来抢,岂不乱成一锅粥啦?”然后来到他身边对他说:“请你等一等好吗?”他腼腆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心满意足地领到了一本《昆虫记》,而这本《昆虫记》是他的同桌帮他拿回来的。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这样写到:儿童教育要发展积极的他人观:鼓励他培养一种人类的关爱感,不要向孩子灌输偏见和冷漠。

孩子的偏见从哪里来呢?在学校里,老师往往是权威的代表,当孩子还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时,总是依赖于权威者的态度。如果老师因为自己的“没看见”而忽略了孩子的差异性,很可能给其他孩子一些错误的引导甚至形成“偏见”。毕竟每个班都有一些孩子,不是那么的能跟上节奏,守好规矩,约束自己。做为老师,评价孩子的时候,不能想当然,不能一刀切。有些时候要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多一些弹性,多一些全面的评价。孩子的评价更倾向于简单的划分,简单到,非好即坏,非对即错。因此引导孩子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看见,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事情,对待同学,而不至于因为老师的评价或者简单的是非观而对某些同学产生偏见,甚至导致这些同学在群体中被漠视与孤立。在一个集体中,总有一些孩子,是需要我们等待,给他鼓励,他才能绽放光彩,哪怕那光彩不曾夺目,但至少于他们自己而言,就是最美的时刻。

(三)联系生活实际,着眼身边小事

德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班主任在渗透德育时,需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抓住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生在班级内学习,必然会参与班级内的很多活动,在实施班活动的计划时,班主任所创设的教育环境旨在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参与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受到有效的教育。在学生积极参与的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认准开展德育的时机,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课间,护导老师向我投诉,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在走廊上玩纸飞机,这样可能产生垃圾同时可能会因为玩游戏过于投入而撞到来往的同学。看到被批评的孩子满脸通红,眼里露出失落的神情,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这么喜欢玩纸飞机,那你们觉得怎么玩才安全呢?”接下来,全班同学热烈地讨论着这个问题,最后大家想出了办法,只要遵守这几项规则就可以玩:第一,每个纸飞机上写上名字和班级;第二,飞出去的飞机一定要捡回来;第三,只能在一楼靠近操场的空地上玩,因为这个地方既没车子来往,又不会太空旷,飞出去的飞机容易找回来。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玩起了纸飞机,再也没有被投诉。而我也常常被孩子们围着,让我猜猜谁的飞机最厉害,谁的飞机最漂亮。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提到,儿童教育中,民主和鼓励的教育方式,能够认可孩子的独特性,给予孩子爱、尊重和平等感,允许他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这样,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被认可感,在征服困难中不害怕尝试和失败,并以安全和友善的眼光看世界。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达成的愿景,当然这需要每个老师用心去“看见”!

参考文献:

[1]曾美婷.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创新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1)

[2]张永霞.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