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下的班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谈"双减"政策下的班级管理

蔡飞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陵明德小学  412500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落实,班级管理应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素质提高为目标,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因此,班级管理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爱上阅读,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自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

【关键词】双减班级管理品德教育能力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减负措施的不断推行,各学校的管理措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双减"政策,他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将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化成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强调以中小学生为本,按照课堂教学基本规律,着眼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整体素质提升为素质教育目标,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而由于班集体活动既是学生工作的一个基础单元,又是学生生活的基础部门,所以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千方百计地充分调动每个学员参加班集体活动进行管理的主动和积极作用,让学生变成读书、日常生活和班务监督管理的主角。那么,如何在“双减”政策下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谈觉得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美好品德遍地开花

古人云:“育人先育心”,德育是育人成材的关键,德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校教育首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让学生的美好的品德遍地开花,我们要把学生的美好品德洒遍在每个角落,让学生以“美德”为荣,以“美德”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我觉得最好的教育不是各种规章制度约束,更不是父母和老师的各种说教,而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要将他们的良好品质种进他们的知识中、人生中,使他们时时刻刻受到影响,得到陶冶。

让学生美好品德遍地开花,可以有声,也可以无声。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一言一行为榜样题材去开花。(一)在晨会或午会中对好的行为按分类别大肆表彰,如讲文明讲礼节、讲健康、尊敬师长、乐善好施、拾金不昧、集体荣誉感强、爱学习等,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是值得发扬的。(二)在班级群里再次表扬,感谢他们的父母教育的很好,这样既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带动了家长的参与性。(三)和得到表扬的同学照相,让孩子既光荣又自豪,也让其他孩子既羡慕也想积极争取。(四)写表扬信,直接的赞美,直接的肯定,让其他同学向他们看齐。(五)上光荣榜: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样可学,人人自省、自尊、自爱。

二、让学生的技能百花齐放

过去的应试教育完全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只注重中小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与个人发展,使得素质教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教育方面它不但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也注重个人发展,尤其注重儿童基本的全面发展,这样就能培养出来了多层次的人才。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天赋都不相同,十个手指都有长有短,所以作为一个人班集体,他需要百花齐放,才能显现勃勃生机。我们的班主任既要注重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训练,也要通过他们的领导才能使学生的专长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展,并引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校内的学生社团组织以及学校其他专业性的基本能力训练活动,如书法、音乐、舞蹈、棋艺、口才等培训。我们要给学校提供各种展示平台,举办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做舞台的主人,让所有学生各尽所能,从而自立、自强、自信。

三、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让小孩变得聪慧的方式,并非补课,并非加大工作量,乃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但现在的语文课本更强调教育性,注重于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因为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早已不能适应小孩们读写语言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年代,是科学知识教育资源激烈争夺的年代,但教育人才源自专业知识的获取与广泛的学习积累,也分不开。在学校《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校文化老师应当重视引导孩子开展课外学习。身为学校校长,我们必须要从孩子终身成长中开始,积极培育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翱翔。

那么如何使孩子喜欢上读书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创设一种好的读书环境,形成榜样,身体力行。教师与家长应热爱读书,每天抽时间阅读,家里的藏书要随处可见,随手可得。教室里的书籍摆放要赏心悦目,足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班主任要每天布置好读书任务,把阅读当成一个家庭作业去布置,这样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了一个良好习惯。然后展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交流活动、共读一本书、剧本表演。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让学生找到了阅读的乐趣。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学习圈阅、学习摘抄、学写读后感,使课外读物真正变成学生的精神食粮。

四、让学生的劳动能力生根发芽

大家还记得"天才少年"之称的魏永康吗?他在四岁时就完成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在十七岁考取了中科院硕博连读,但最后却由于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而被校方劝退。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连吃饭都要母亲喂,穿着住行都要父母安排好的人,又怎能适应社会呢?所以掌握劳动技能就让他们掌握了幸福生活的技能。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劳动教育的理解逐渐加深,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能否认的是仍存在打卡式、观光式劳动教育等问题,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降低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9月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身为班级管理者,我们要使孩子劳动能力生根开花,让孩子们形成科学的劳作理念和勤劳心态,热爱劳动,形成勤劳的良好习惯,使劳动教学不流于形式,而是让孩子们直接感受、亲自投入,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感受劳作的辛苦与乐趣,使勤劳教学言行内涵于心,精神外化于行。我们要给孩子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如开展真实的家庭劳动、建设班级劳动角、学校劳动园、校外劳动基地,让孩子们从小事做起,去体验劳动带来的情趣,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回归劳动的本来面目。

落实"双减"政策,把孩子从繁忙的学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我们做一个新型的班级管理者,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等.《苏霍姆林斯基(五卷本)》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发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引号:003136616/202205-00011

【3】小学《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