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实践新课标    劳动教育立美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躬行实践新课标    劳动教育立美德

黄雪花

河源市第三小学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今教育理念不断进步、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在现代教育中除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外,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各大学校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结合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提升美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德;新课标;实践教育

2020年劳动教育被重新列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相较于传统课标内容,劳动教育的提出可谓是新课标的亮点所在,充分彰显了国家对于美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力度,强化劳动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学生们就像生长在温室中的娇嫩花朵,没有品尝过生活之苦,所以他们对待一饭一蔬没有节约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加强劳动美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1]。让小学生有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其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掌握劳动技术,端正自己的态度,提升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一、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劳动意识淡薄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学生在家长的保护下对于劳动缺少正确认识,学校的劳动往往承包出去,学生缺少体验劳动的机会,感受不到劳动的乐趣。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设置也多为脑力活动,与体力劳动联系不足,所以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往往忽视了体力劳动的作用,学校缺少实践机会,生活中接触劳动的时间较少,所以自身认识不足,即便在面对劳动时,往往热情不高、偷懒懈怠、敷衍了事。

(二)缺乏劳动课程体系

在新课标背景下,实践劳动教育难以展开往往是因为缺少专业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指导,没能形成体系化的教学。另外,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往往缺少健全的考核机制。学校的劳动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无论表现什么样子都没有公平正确的评价,也没有将“劳动”元素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当中,没有真正发挥劳动教育作用。

(三)劳动实践缺少美德教育

在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把劳动知识和劳动训练结合起来,认为这样就是劳动教育,只传授学生劳动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性格的塑造。使得劳动教育浮于表面,没有给学生带来内心影响。但一直以来勤劳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对劳动过程、技能有所了解,而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2]。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劳动,将劳动与社会发展等因素结合起来,对学生内心产生影响,使其能够传承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二、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方法

(一)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念

新课标再次融入劳动教育,强调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重视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素养,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当顺应国家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理念,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传授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劳动元素,结合学生实况以及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为学生灌输劳动价值观念。其次,作为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工作,探求劳动教育的规律,对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总结相关经验,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灵活安排课时,为学生创造参加劳动的机会[3]。在学生劳动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评价。最后,劳动教育有着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劳动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劳动兴趣,逐渐培养起劳动意识。

(二)优化健全劳动教育体系,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成立劳动教育课程,展开动态化管理,而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生活劳动、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此外学校还应合理安排劳动课程体系,使其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不要失去知识基础,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学校应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充分融入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学习美术、语文、数学、音乐时都能注重挖掘其中的劳动元素,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养成劳动习惯。最后学校还应该平衡劳动教育课程,消除学习中的不利因素。例如,数学课上学生在计算、几何知识的灌输下,思维很容易混乱。做了大量的练习题身体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学生身心都面临压力时需要及时缓解,而劳动实践便是很好的方式,帮助学生纾解学习压力,同时也能放松心情、发散思维、锻炼体魄,使学生能够重新调整状态,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劳动实践力度

新课标倡导将劳动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美德。在实际教学中劳动实践的展开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的资源,帮助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弘扬美德。在展开劳动教育时,学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引导学生从文学、音乐、美术作品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其展开“环境小卫士”主题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清理校园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学习环保知识,通过劳动实践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展开“植树活动”,植树需要一定体力,也考验学生的配合能力,该年龄段的小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可以做一些植树劳动,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到劳动、环保的意义。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加强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合作力度,让社会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战场,帮助学生拓宽实践领域

[4]。例如,学校可以加强与图书馆、社区、福利院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让小学生进入到社会中了解不同人群的劳动情况,认识到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想要的生活。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提高对劳动的重视程度,提高综合素养,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积极展开家校合作,弘扬传统美德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新课标背景下劳动实践教育的展开还应该重视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劳动实践的推动作用,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弘扬勤劳的传统美德。教师应该通过家访、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融入适当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比如洗碗、拖地、自己动手收纳衣服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慢慢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弘扬勤劳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5]。通过家校合作推动劳动教育的展开提升劳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开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调整劳动教育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劳动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各个学科中的劳动元素,加强劳动教育,不仅将劳动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通过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更具积极性参与劳动活动,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勇,薛芳,卢长娥.基于CIPP模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90-98.

[2]魏星星,杨曌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理念——基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05):43-49.

[3]宁本涛.对标新课标,要在“转化”上下功夫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J].今日教育,2022(Z1):86-89.

[4]陆玲玲.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主题课外实践探略[J].中小学德育,2022(07):36-38.

[5]李金梅,贺静.基于新课标的劳动课程教学建议[J].江苏教育,2022(4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