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患者如何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3
/ 1

胸痛患者如何急救护理

周万翠

会理市人民医院 615100

随着现代社会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我权益维护意识逐步提升,在医疗服务中如何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护理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急症救治中,胸痛相关疾病为常见疾病之一,其中急性胸痛占多数。多数患者会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呼吸疼痛等。胸痛的部位症状、诱发原因及发病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病的特殊性,有部分患者因救治不及时而导致猝死等严重情况发生。临床也存在部分患者出现急性胸痛后感觉剧烈疼痛,在症状缓解后进行检查发现无明显疾病存在。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需多方面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通过院前急救在接到急救电话或急救信息后,快速与患者或其家属联系,询问症状表现,告知保持原地静卧以及携带相关证件。医护人员简单准备后通往患者的急救地点,并在通往过程中,拨打患者电话,与其沟通,安抚情绪并给予简单的指导。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予适合药物、吸氧、心电图检查等,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急救准备。在患者的转运中,需要加强对于管道的相关监护,其目的主要适宜防止管道脱落等风险事件发生为主。在除了常规观察以外,对面色、意识状况以及数据等需要进行重点观察。而在针对患者进行转移到急症室过程中,需要保障病人的安全,应确保坚持平、稳、快原则,在转移前进行固定转运床防护栏确认,以达到防止坠床的目的。

一、发病原因

1、炎症

皮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肌炎、流行性肌痛(epidemic myalgia)、胸膜炎、心包炎、纵隔炎、食管炎等。

2、内脏缺血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肺梗塞等。

3、肿瘤

原发性肺癌、纵隔肿瘤、骨髓瘤、白血病等的压迫或浸润。

4、其他原因

自发性气胸、胸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过度换气综合征、外伤等。

5、心脏神经官能症。

二、胸痛的部位

胸壁皮肤炎症在罹患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改变。带状疱疹呈多数小水疱群,沿神经分布,不越过中线,有明显的痛感。流行性肌痛时可出现胸、腹部肌肉剧烈疼痛,可向肩部、颈部放射。非化脓性肌软骨炎多侵犯第1、2肋软骨,患部隆起、疼痛剧烈,但皮肤多无红肿。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食管疾患、膈疝、纵隔肿瘤的疼痛也位于胸骨后。自发性气胸、急性胸膜炎、肺梗塞等常呈患侧的剧烈胸痛。

三、胸痛的性质

肋间神经痛呈阵发性的灼痛或刺痛。肌痛则常呈酸痛。骨痛呈酸痛或锥痛。食管炎、膈疝常呈灼痛或灼热感。心绞痛常呈压榨样痛,可伴有窒息感。主动脉瘤侵蚀胸壁时呈锥痛。原发性肺癌、纵隔肿瘤可有胸部闷痛。

四、护理措施

将急性胸痛患者按照危重程度进行划分,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优先为重症病情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如若患者患有急性夹层动脉瘤,要及时给予患者降压药,以及作镇痛和镇静处理;如若患者患肺栓塞,需要快速的给予患者吸氧护理,维持患者的气道畅通;如若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要让患者卧床休息,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在接入患者后,要为患者安排舒适的卧位,询问患者的过往病史,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帮助患者适当的稳定情绪,必要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同时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检查。

在患者用药前,要进行血液抽取检验标本,建立静脉通道后,严格控制液体的速度。在进行心电监护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胸痛性质、程度等,对心律失常患者,要谨遵医嘱用药,并加强监测做详细记录。

在抢救护理中,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不断的支持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决心和态度。对于需要转运的患者,需要联系相关科室后,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带好应急药品和设备,以及患者的所有资料,确保交接的严密有效。

急性胸痛是突发性的胸痛,在急诊科中较为常见,在整个急诊科的胸痛患者要占整个比重的7.5%。导致患者的急性胸痛原因很多,比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如若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就会造成患者猝死的可能。因此,对于急性胸痛的有效抢救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还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而对患者的有效抢救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在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增强患者的治疗效率,为医生的抢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比如,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基础的护理干预,当发现病情严重后,要及时转入抢救室,进行救治。因此,这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反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不断的丰富护理抢救护理的内容,改进落后的抢救护理方式,来增强抢救护理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