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7
/ 2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冯君 

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   江苏常州  213161

摘要: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甚至其他领域的饮水安全问题一直与千家万户人民的安全紧密相连。近几年,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格外重视,而对于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饮用水污染防治事态依旧严峻,面对一些突发问题不能做好有效防预,风险隐患仍旧显著,这已经是我国将要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加以叙述,然后对突发事件的内容进行探究,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方案,以此来降低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饮用水的安全使用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城市以及乡村的饮用水供给安全问题涉及到了人类与自然地和谐发展问题,而伴随着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速使得城市人口也在逐年增多,而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防护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过程中,还要提升饮用水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以此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与特点

1.1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分类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水华灾害事件、固定源突发环境事件以及非点源突发环境事件。

1.2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

关于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通常是指不同领域产生的污染物流进饮用水水源地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类似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工具所承载的化学物品、油气或者有害物质流进饮用水水源地领域,又或者与饮用水相融合,这都会导致饮用水的污染,影响人们的用水安全[1]

1.3水华灾害事件

关于水华灾害事件的出现通常在封闭式的饮用水水源地中,由于水中的便利条件适合水藻类植物的生长甚至会形成较大的模式,导致水源地的水质发生变化,水质的含氧量降低,甚至还会产生异味,造成水体污染,进而致使水华灾害的出现。

1.4固定源突发环境事件

关于固定源突发环境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固定的污染源导致的饮用水水源的污染事件,其中包含工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在进行排污的过程中造成的饮用水水源污染。另外,生产事故、违法排污以及自然灾害给饮用水水源地造成的威胁物流进饮用水水源地或者直接污染饮用水的连接水体这都属于固定源突发环境事件[2]

1.5非点源突发环境事件

关于非点源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涵盖了城市方面的污染和农业方面的污染以及坝前污水污染等。有关城市方面的污染主要是由降雨的冲刷造成的,由于暴雨的降水量偏大,所以将地下管网和道路表面的污染物冲刷到饮用水水源地区域,进而流进饮用水连接水体中,从而造成饮用水水体污染的情况。对于农业方面的污染,一般都是由农业化肥农药以及家禽家畜等导致的,乡村居民的农业生产制造中,使用的肥料含有氮、磷、钾等化学元素,另外农药和有机污染物会通过体表流入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区域,由此会将饮用水连接水体污染,进而形成水源污染情况。关于坝前污水污染,通常是由于坝体水闸调控不稳定造成的坝前污染物排放导致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情况[3]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内容

2.1应急管理体制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创建的主要内容是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管理队伍。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指挥领导造就了应急指挥体系。如果出现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那么应急指挥体系就会立刻反映过来同时了解其情况,根基应急预案的处理方法来推动应急管理程序,并且做好统一领导、协同合作做好相关的应急措施,进而才能高效的做好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团队既要创建完善的相关负责队伍,还要加强团队的专业化程度,进而鼓动大家积极参与,借助地方政府力量参与到突发环境时间的应急管理中来,使其构建合理、高效的应急团队。

2.2应急运行机制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污染情况出现后的应急运行机制能否高效进行,这就要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设立详细的应急运行机制。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数据收集、事件分析、应急监测、应急预警、污染源排放与处理,应急处理涵盖了居民用水安全的保证、应急设备建设、现场处置方案等,其主要目的是高效解决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避免事件影响的持续增加,同时还包括网络将事件影响扩大,应急保障一般为应急管理提供相应的保证,其中就包含了队伍、经费、资源等方面。

2.3应急管理系统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持续发展,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方面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来完成,应急管理系统也逐步应用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当中,科学技术的应急手段更容易获取大家的信任。饮用水水源地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融合了很多与之相关的部分,例如,水质检测信息、应急管理案例、应急预案内容等相关信息,进而系统能按照这些有效途径来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方向,进而及时的向上级本门报告,与此同时,系统内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员也能及时为应急管理给予有效帮助

[4]

3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3.1充分考虑现实环境风险,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

3.2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日常巡查、监控,及时排除隐患。

3.3加强对饮用水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的检测与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排除。

3.3加强环保、水利、卫健、交通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和监测,做好早期预警。

3.4制定各层级的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够快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及早采取处置措施。

4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或者是其他机构,如果出现生活饮用水受到污染而造成的人们出现集体中毒事件,那么久要即刻启动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接下来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4.1立即向当地上级部门进行报告,同时通知当地的医疗救急单位,在上级部门的引领下,对其展开及时的救援工作。此外,还要上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进行报告,将饮用水污染导致的突发事件的详细信息给予告知,例如,症状、时间以及详细情况等。

4.2通知当地的供水企业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立刻实施控制方法以及临时供水策略,并利用网络信息的发达来对其宣传,防止饮用水突发事件扩散,并且在污染原因为查清前,不能轻易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4.3如果饮用水的水质受到的严重污染,相关单位在进行处理后,其卫生程度还是不能达到国家饮水的卫生要求,例如,发生化学性污染。如果供水区域没有发现生活用水卫生规范的提示,而大家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需要立即向上级通报,并立即停止饮用被污染的水,而这类的水源只能用于灌溉和清理卫生,如果饮用水的污染达到了致病的程度,那就需要立即停止供水,并且利用应急供水预案,将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送至需要的地方[5]

4.4如果饮用水受到类似氰化物之类的有毒性物质的污染时,需要立刻停止供水,禁止居民饮用。同时还要找到安全卫生的水源,保证居民的用水需求。此外,还需寻找有效对策,将其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最后,协助当地的卫生管理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通过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特点加以分析,接下来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内容进行梳理,予以合理的讨论,并通过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提升了人们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对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出现予以太多关注,因此当饮用水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确定引发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对其做好防预措施,为此,政府部门与供水企业应当做好对饮用水突发事件的预防,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进而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负责。

参考文献

[1]杜红,李京会,陈海松,樊志强,李健中,李卓.关于城市自来水厂安全运行监管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0):17-19.

[2]柯玲,李玫.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6):87-9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2.06.003.

[3]张力军.认清形势 总结经验 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J].环境保护,2011(22):8-12.DOI:10.14026/j.cnki.0253-9705.2011.22.001.

[4]张剑刚.基于水源地应急管理视点的湖泊管理与保护探讨[J].江苏水利,2009(11):38-40+42.DOI:10.16310/j.cnki.jssl.2009.11.003.

[5]袁韧,宋瑞金.关于建立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体系的设想[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02):115-116.DOI:10.16241/j.cnki.1001-5914.2004.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