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技术探讨

马迎春 ,沃金龙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车辆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这也刺激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的与之相关的液压制动系统的发展,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改进才能使液压制动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技术探讨,即轨交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已经防滑技术,希望能为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使轨交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技术探讨

引言: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为满足绿色出行的要求,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运行的目标,当前轨道交通车辆普遍采用的液压制动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空气制动系统,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从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出,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液压制动系统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液压制动系统的过程中,要想早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终目的,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液压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目前轨道交通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电气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和基本制动单元组成,在车辆进行制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由操作者操作控制单元产生制动信号,使电动机和液压阀的参数在信号被液压制动单元接受后做出相应的调整,让制动盘和夹钳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实现车辆的制动操作,并且在车辆进行制动操作的同时,将与制动有关的电信号传送到列车的操作显示盘上,这样就可以在制动时实时观察列车的整体状态,在某一部位出现故障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故障点的位置,并及时的进行处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制动钳对车辆施加相应的液压制动信号。

二、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相关技术

(一)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硬件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硬件技术主要由电气控制单元构成,而电气控制单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阀控制板VSS,用于目前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动力车厢,另一种是制动控制单元BCU,用于拖挂式车厢。在BCU的基础设计中,由于这种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日常改动的需求,因此主要是通过CAN总线通信的方式来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但是CAN总线通信主要是通过CM06A模块来进行的,这个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及时构建相应的通信网络,同时也可以进行储存故障信息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设备进行调试。阀式控制板VSS实质上可分类为MC06A模块,通过直流电流24V实现对操作的控制。这一模块的接口较多,不但能够做到输入输出相关的指令信号,还能够做到相关故障诊断代码的下载工作,而在整体的电气系统单元驱动电路的设计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PWM的方式来进行,以此来做到对整体驱动单元电路的控制操作。

(二)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软件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软件技术主要由制动模块构成,而制动功能模块可以分为,常用的制动软件、紧急制动软件、安全制动软件、保持制动软件、停车制动、施加这五大类,这些都是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两个相互不存在干扰关系的按钮分别组成制动系统的施加和缓解,可以将信号指令通过BCU传送到制动控制单元,以便在相关指令信号传送到BCU时实现对制动力的施加操作。该模块会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数值时自动停止运行,系统会自动启动紧急制动系统,确保车辆行驶速度不超过安全值。

(三)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防滑技术

模糊控制的方式主要用于目前轨道交通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防滑技术中,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方式来设计车辆的防滑系统,以便能够精确的实现模糊控制。这类控制器可以通过修改车辆的制动压力系数,使车辆的防滑控制通过输入的与滑动有关的参数来实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是对输入的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对输入的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的过程中,先是速度传感器对轨道车辆的独立论速度进行采集,然后在再由相关软件将其处理为论速度差和轮减速差等相关参数,最后再以此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以此来实现输入输出值的模糊化处理操作,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尺度的变换工作,所以需要事先确定好量化等级,并且将这些量化等级的中间值当作临界点,当相关参数达到事先规定好的临界点时,利用速度差来让制动缸的压力缩小,以此来达到防滑控制的操作。其次是进行模糊规则的建立,其实质就是将输入量建立成为许多个模糊空间,将模糊空间数的平方作为模糊规则的条数,并且通过数据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在模糊表格罗列完成后,就可以通过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对模塑过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庙街,以此计算出压力的输出系数。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这一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在理论和软件硬件配置方面的创新和改进还不足,因此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要在技术方面加强液压制动系统的优化和创新,以便在轨道交通车辆中实现适配使用,并在不断的试验和改进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推动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彭元帅,胡军科,肖连平,彭钰峰.绳牵引轨道运输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 [J].液压与气动,2021,45(11):106-111.

[2]李培署.我国城轨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技术标准体系研究[J].铁道车辆,2021,59(05):10-14+94.

[3]佟廷友.井下轨道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01):19-25.

[4]张玉斌.悬挂式单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20.

[5]杨东晨,樊贵新,齐政亮,赵春光.基于模糊控制的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防滑策略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07):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