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龄前儿童成长特征的二孩家庭居住空间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基于学龄前儿童成长特征的二孩家庭居住空间策略研究

芦腾伟,徐源,李敏玉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1400

摘要: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逐步实施,许多家庭开始计划生育两个孩子,传统的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模式逐渐转变为四口之家的形式。无数渴望生二胎的家庭,他们想给孩子最舒适的成长环境,但面对所居住的中小户型,都产生了一定的焦虑。另一方面,对于婴幼儿的心理来说,原本父母的重心仅关注在一个孩子身上,现在变成了对两个孩子的“分心”。因此,对二胎家庭居住空间的改善策略研究,能够改善家庭生活方式,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关键词: 婴幼儿童特征;二胎政策;居住空间研究

引言:许多家庭积极响应国家“二胎政策”的号召,计划起了生育二胎,为小家庭再添一位新成员,这对家庭来说是一件喜事,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住房空间不足,是阻挠许多家庭计划二胎道路上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二胎”的到来,在给家庭带来喜悦的同时,不免也会产生很多矛盾,收纳空间的不足、儿童渐渐成长需要单独的儿童房、缺少家庭活动区等问题。本文将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二孩家庭居住空间策略研究进行探讨。

一、学龄前儿童成长特征概述

本文着重探讨儿童对空间感知特征的发展。一岁以前的儿童尚且无法直立行走,对空间的感知仅仅依靠视、听、触觉的感知以及后期爬行所接触的。1-3岁期间是儿童吸收外界一切影响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会在脑海中定型,对于空间的感知能力也逐渐加强。3-6岁是儿童学习模仿的关键时期,了解对于居住空间的功能定位。当然,儿童的发展与成长是分阶段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某方面会有其突出发展的优势,例如喜爱玩耍的特征、创造力的产生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都会在学龄前时期渐渐的显现出来。针对婴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父母需要及时的给予关注和满足,否则儿童对世界的感知或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二胎政策对我国家庭居住空间的影响

每个“三口之家”对于二胎未到来之前,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生活模式,家庭居住的空间的功能也发挥的淋漓尽致。因此,对于一个家庭新成员的到来,除了父母以及大宝需要做好准备以外,对于居住空间的改善也应该考虑在内。学龄前儿童一般指实际年龄在0—6周岁以内的儿童。0—6岁的学龄前儿童会经历人心发展的关键期,是儿童动作、感官发展的关键期,对所处的空间具有敏感的感知特征。且儿童所需要的各种养护材料无不占据着家庭的每个角落。对于家庭格局的改善不仅影响着儿童对家庭环境的感知,也影响着家庭的生活幸福质量。

(一)二胎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对中小套型家庭格局的影响

二胎在刚刚出生之后,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因此大多数父母会选择在主卧设置婴儿床,大宝居住在儿童房,前来照顾的老人居住在客卧。俗话说“三岁分床,五岁分房”,在主卧设置婴儿床,跟着父母身边的这种生活格局可以维持到孩子成长3-5岁左右。3-5岁之后,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得不选择让孩子单独睡在一个房间,若按照之前的生活格局,此时就会产生矛盾,没有第四个房间来给到二宝,或许许多家庭更多会选择将两个宝宝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但若是一男一女的两个宝宝,此种方法依旧行不通。由此可见,二胎的到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家庭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成员的增多

由于二胎的到来,父母可能由于工作照顾不过来,无法权衡工作与家庭、大宝与二宝之间的平衡。此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常常会自告奋勇,承担起照顾两个宝宝的责任。二宝的到来,会带来家庭人员包括照顾人员的增加,原本的“三口之家”会变成六口之家,也会产生新的居住问题产生。对于三室的家庭,刚好还有空余的房间给前来帮忙照顾的爷爷奶奶居住。但还有一些只有两间卧室的家庭,就要使得爷爷奶奶每天来回穿梭于两个家庭之间。因此,二胎的到来,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家庭中有限的面积中增加更多的空间,能够用来给前来帮忙照顾宝宝的老人居住,也能增加更多的储物空间。

 (三)家庭功能区混乱

每个普通的中小套型家庭格局都是由客厅、卧室、餐厅、阳台、厨房、卫生间等构成,每一部分家庭区域都有其自身的功能特点[1]。但随着二胎的到来,婴儿用品的增多,增加了家庭收纳空间位置。由于婴幼儿较小,在给予小朋友充分的互动空间的同时也要划定一个安全范围,因此,许多家庭会购买围栏,摆在客厅中。此时,家庭内所有的部分几乎都被婴儿用品占据。

三、二孩家庭居住空间策略研究

了解我国中小套型居住空间的现状和趋势,总结分析其优缺点,为二孩家庭居住空间的设计形成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二孩家庭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居住水平。

(一)调整室内居住空间的用途

二胎的到来让家长的关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难免会对大宝造成忽略。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考虑到孩子在同一个家庭空间中产生的不同需求。在中小套型的居住家庭中,改善居住空间需要放在首位。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功能与布局,能够为孩子的成长与活动提供空间。例如可以在阳台增加收纳和储物空间;将书房与儿童房有效结合,也便于孩子的学习;优化客厅的布置格局,为儿童活动提供具有安全感和自由的空间。如此,不但增加了家庭空间,也能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将固化的功能分区“动”起来

对于中小套型的家庭来讲,生活的起居空间的改善与增加物品收纳空间一定是困扰着每对夫妻的现象问题。那么,如何能够帮助中小套型家庭在有限的面积内增加更多的空间呢?可以将家庭中原有的功能区与其他功能结合起来,让原有的功能区“动”起来[2]。首先可以考虑“1+1”的改善模式,也就是将一个功能区与另一个功能区有效结合。例如可以在书房中定做一排衣柜,衣柜中做嵌入式的伸缩床。这样,白天的时候,将床收进柜子中,节约出更大的空间供孩子娱乐学习。等到晚上再把床拉出,让前来帮助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居住。“1+1”的改善模式,有效提升了房屋的使用率,变书房为卧室,变卧室为书房。另一方面呢,可以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在儿童房设置上下铺,在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同时,也节约了空间。

人体工程学尺度为参考标准

二胎宝宝的到来,让父母又重新进入到了“新手爸妈”的状态中,由于婴儿过于柔软脆弱,因此在家庭空间设计的过程当中,也要格外注意,以儿童的生理特征为主要参考,要遵循到安全性设计原则。在为孩子挑选婴儿床或玩具时,要注重选择无毒无害材质的,也要尽量避免选取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3]。带领儿童在活动区练习走路爬行时,也要注意提前将家庭中一些转角做保护,需做成圆角或套上一层硅胶保护材料,避免儿童因为走路不稳,磕磕绊绊而撞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外界颜色的刺激更加敏感,因此在家庭中要避免大面积使用刺激明亮的颜色,避免造成孩子情绪的不稳定。

总结:

总之,“二胎”的到来,再给家庭带来欣喜之余,也为家庭带来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儿童在成长过程身体与心理的不同变化过程,家庭居住格局也要随之相应的做出改变。对二胎家庭生活模式与空间需求改善的相关研究,能够切实帮助二胎家庭提供居住难的解决策略,提供了能适应家庭生命周期的居住建议。也能够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崭新的开发思路,为实际提高住宅使用效率做出新的设计格局布置。

参考文献:

[1]刘胜磺.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2—43.

[2]惠珂璟.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3]王博伦.略论二胎政策下住宅套型的空间设计策略与实践[J].城市建筑,2017.

本文系山东英才学院校级大学生专项课题结题论文,课题名称:基于学龄前儿童成长特征的二孩家庭居住空间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YCKYXS67